病房管理不僅包括醫療、護理等技術工作的組織實施,還有行政和生活等管理,是壹項細微而復雜的工作。加強病房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在於是病房保持壹個有利於醫療、護理、科研、教學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環境。病房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病人的住院管理、探視與陪護管理、膳食調配管理、衛生隔離管理、病房物資裝備管理、醫療護理技術管理、醫務人員的工作組織管理、病房環境管理等。
1.病房工作人員管理。為了使病房工作能正常運轉,首先必須將病房醫、護、工各類人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和排班,使各項工作緊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對護理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定期檢查、考核和評價。
2.病房管理。病房護士應主動熱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紹住院規則和有關病房情況,協助病人熟悉環境。護士應主動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狀態,密切護患關系,鼓勵病人建立與疾病做鬥爭的信心。由護士長負責征求病人或家屬對醫療、護理、飲食、服務態度的意見。為了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並使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與及時治療,嚴格執行陪護制度,教育家屬和親友遵守探視時間和要求。
3. 物品、器材、藥品管理。為了適應醫療、護理業務的管理,病房內要經常保持壹定數量的物品,如精密儀器、器械、藥品、家具、被褥、餐具、醫療表格以及壹般生活用品等。要求供應及時、方便醫療搶救,減少忙亂和浪費,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物品管理。物品要有計劃領取,即保證需要,又做到不積壓、不浪費、不丟失、不損壞,保管人員要掌握物品管理方法,加強庫房管理,建立進出登記本,物品擺放整齊,防止蟲鼠咬壞。
(2)醫療器械管理。儀器設備要由專人保管,因放置在固定位置,定期檢修,並設有儀器檔案,要經常保持性能完好,以適應緊急需要。
(3)藥品管理。病房內常備藥與劇毒藥要分開管理,專人保管,固定數量和位置,有標記、有賬目,發放藥品要建立查對制度,準確無誤。
4. 護理技術管理。護理技術管理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其核心是護理業務質量。護理業務質量直接影響醫療效果。有了良好的護理技術管理才能保證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護理技術管理內容包括:制定護理標準、技術操作規程,疾病護理常規,各項規章制度,新業務、新技術的管理方法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以及護理資料檔案的管理等。
二、病房管理的方法
1. 制度化管理。它是運用各種病房制度進行管理的壹種方法。病房管理制度是對醫護人員的醫療護理行為的規定;對病員及其家屬的要求;診療全過程中可能出現醫療事件的防範,以及明確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等,對關鍵性制度如病歷書寫、急癥搶救、手術前討論、查房、會診、查對、交接班、疑難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消毒、隔離制度等嚴格執行並應經常檢查實施情況,使管理制度起到維持醫療工作正常運行,規範人員行為的作用。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強教育工作:讓醫務人員充分理解執行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獎懲分明,持之以恒:各項護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必循,按章辦事,壹絲不茍,嚴加管理。並要經常開展檢查評比,做到獎懲分明;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任何壹項制度只有相對穩定,人們養成習慣,才能充分發揮作用,而頻繁變更,即使是合理的制度,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經過壹段實踐,隨著情況變化,出現不完善的地方還是應該修改的。
2. 規格化管理。良好的診療環境,便利工作的各種設置,使醫護、病人***處在能調解雙方情感,利於診療的氣氛中是診療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規格化管理就是病房的房間布置、設備、床位和室內物品用具等均按照統壹規格、統壹陳設要求設置和安排,做到設備、物品四固定(固定規格、數量、位置、負責人),具有整齊劃壹、便於工作,減少事務、杜絕浪費、醫護協調和提高效率等優點。規格化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1)建築設計統壹:醫生辦公室、護士站、處置室、換藥室、專科儀器檢查室、隔離室、實驗室、配膳食、浴室、洗漱室、物品庫、廁所等應統壹規格。新建醫院應在建築設計是進行統籌規劃,已建成的醫院要進行設方面的改造。
(2)病房設備統壹:病房所需器械櫃、藥品櫃、處置臺、換藥車、服藥車、治療車、病例車、辦公桌、椅等設備的數量、樣式、規格要統壹,位置要固定。
(3)病房物品統壹:病房內的床鋪、床頭櫃、小凳、窗簾、呼喚燈、水壺、飲水杯、臉盆、拖鞋、痰盂等物品的裝備數量、式樣、規格要統壹,陳設擺放位置要統壹,床頭牌及編號要統壹。
3. 程序化管理。住院診療過程是對人體實行診療,其本身具有侵襲性,在解除病人病疾的同時也帶來損傷,治療同時也有某些副作用,個人診療行為差別較大,某些診療措施還具有盲目性,診療判斷標準掌握的也有隨意性,因此必須規範醫療技術標準,減少隨意性,提高自覺性,保證醫療質量,實現醫療安全。程序化管理就是按照醫療、護理工作的程序進行病房管理。特是保證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正常運行,減少隨機調度,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有效方法之壹。
醫療技術方法標準多為原則性規定,如各種疾病的診斷標準、治療原則……,醫療技術操作標準,是實際技術操作的程序要求和質量要求,如各科通用的技術操作常規,各專科診療技術操作常規等。醫療技術規範應結合本院實際及操作中關鍵環節做出明確清楚的程序規定。制定各項工作程序應包括從主任醫師至實習醫師,從護士長至實習護士、護理員和衛生員等不同職別人員每周、每日工作程序。如臨床護理程序有:收集資料、評估護理需要、制定護理目標、執行護理計劃、評價護理活動的效果。集中病人搶救如能按照程序進行,則能減少忙亂,提高搶救效率。
4. 病房標準化管理。醫療、護理工作要有科學的標準,按照標準工作就能減少隨機性,保證醫療、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如制定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標準,出院標準、轉歸標準、手術分級標準,護理級別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