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根據他四年軍旅生活的親身經歷寫成的。
比什麽都難的是食物供應的問題。所以我特意在中隊組建了壹個收糧的隊伍。戰爭結束後,茶陵周邊早已被家家戶戶包圍,寸草不生,沒有糧食,我只能派壹個小隊去黃石鋪,那裏中國的軍隊很少出現在更遠的地方。按照中隊長的命令,征兵隊至少組織了征兵,而不是違反軍紀的掠奪。我之前說過,按照日軍的規定,物資的征用必須由高級指揮官(師團長)下令,由各單位實施。如果是各部隊自己進行,必須由高級指揮官指定某個區域,招募隊伍必須由壹名軍官指揮,征用的物資必須給予補償,或者出具票據或證明以備日後補償。另外,違反規定的征用行為不是征用,而是掠奪。然而,日軍的上述規定並沒有被所有部隊嚴格遵守,很多軍官甚至不清楚這壹規定的存在。所以日軍所謂的征用物資,不過是以“征用”為名的掠奪。
像這樣的長時間、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因為根本沒有糧食供應,雖然不允許劫掠,但實際上完全不可能實現。為了不使前線作戰的部隊餓死,日軍必然會不擇手段地進行掠奪。的確,劫掠是壹種惡劣的行為,但其責任可以說是由忽視補給問題並制定作戰計劃的軍部上層來承擔。第壹次戰鬥動員了50萬日軍穿過中國大陸。在這場戰役中,日軍所到之處實際上掠奪了很多次。
當時我們三中隊新兵隊去的黃石鋪,位於茶陵和攸縣的中間,是我們三中隊來茶陵時極力避開的城鎮。探險隊派出後,傍晚又帶回了四五頭牛,在探險隊到達前,當地居民早已逃得無影無蹤。考察隊到達時牛正在山坡上吃草,由於不想再往前走,很容易被抓住。無論如何,因為抓到了這些牛,我們部隊嘗到了久違的牛肉,補充了動物蛋白。
我們第三中隊夜襲成功後,隨後對剛剛攻占的陣地進行了防守,進行了為期十天的陣地保衛戰。中隊出現了50多名傷員,由兩個班長帶領,約30名戰場傷病員被送往後方醫院,戰鬥減員幾乎壹半。我們三中隊傷亡比其他中隊都多,參加壹號戰役以來第壹次損失這麽慘重。尤其是繼續留在中隊的官兵,因為營養不良,體質下降,無壹例外都成了“老弱病殘”。
另外,我想根據戰後得到的情報,分析壹下在開辟大陸交通線的行動中,戰死的人和在戰場上病死的人的比例。輕視補給的作戰計劃、站線的斷絕、美國空軍的阻撓等壹系列原因,使得“壹號”行動期間,補給尤其是食物補給極度不足。所以日軍中有很多人受困於營養不良,表現為大部分人死於戰爭營養不良。按照野戰醫院的死因排序,第壹是痢疾,第二是戰爭營養不良,第三是瘧疾,第四是腳氣。即使得了痢疾和瘧疾,很多人還是因為戰爭營養不良而死於抵抗失敗。根據長尾武義軍醫寫的《戰爭與營養》壹書,壹個軍醫如果了解戰死者家屬的感受,很難給戰爭營養不良這種疾病命名,但事實上,在戰場上因病死亡的人,大部分都被認為是患了戰爭營養不良。而且日軍這種作戰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很多在作戰中受傷的人也死在了野戰醫院。很多原因是由於野戰醫院供給不足,使得傷病員在戰爭中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導致死亡。
關於戰爭中的死傷病比,可以看壹下我軍的《中國步兵隊作戰日誌》,有如下記載:
“從1944到戰敗回國,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鬥中,聯隊死亡人數為1647,其中戰鬥死亡509人,占31%,戰傷死亡84人,占5%,戰場疾病死亡1038人,占63%,其他。換句話說,戰場上患病的人數是戰鬥中死亡人數的兩倍以上。”另外,雖然我作為中隊長,盡力不讓中隊在戰場上生老病死,但我們三中隊還是有36人戰鬥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47%,6人戰鬥受傷,占8%,35人戰場死亡,占45%。
與瓜塔爾卡的納爾島和新幾內亞的情況不同,壹般認為,在中國人口密集、生產力高的戰場上,不會發生日本士兵餓死的事件。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實際情況是,由於補給的切斷和物資的變質,日軍發生了大量的戰爭營養不良疾病,很多官兵在戰場上病死,也就是廣義上的餓死。
我因為戰場受傷住進了野戰醫院。雖然是醫院,但其實只是設立在我們步兵隊北面的壹個民房裏。沒有專門的醫療設施,只有壹張供傷病員躺下休息的床。給我做檢查的軍醫只問了我什麽血清註射和其他任何治療措施都沒有給我做,只是把我的傷命名為“右胸穿透性流彈傷”。沒有治療受傷所需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在受傷的情況下,通常應首先註射預防破傷風和壞疽的血清,但這種血清在野戰醫院已經用完。軍醫說,像我這種胸部受傷的情況,即使不註射血清也沒關系,因為傷口離心臟很近。結果雖然住進了野戰醫院,但實際上沒有得到任何醫療和照顧。
醫院裏的情況其實很悲慘。由於醫院本身沒有能力收集和分發物資和食品,醫院的食品供應問題比壹般作戰部隊更嚴峻。醫院給傷病員的飲食,不過是稀飯粥裏加了壹點鹽。因為我們二十七師發現了茶陵的巖鹽倉庫,鹽的供應不成問題。對於普通的傷病員來說,光吃粥是不夠的,所以能走路的人就去醫院外面自由取糧。雖然我是自己去收的毛,但其實茶陵壹帶很久都沒有糧食了,只好忍痛在割完稻子的地裏撿稻穗。壹些人也用昂貴的煙草作為易貨材料來交換食物等物品。
因此,很多人死在了醫院裏。其實這種情況在日軍各部隊早就廣為人知。所以每當中隊決定把輕傷的傷病員送到野戰醫院時,傷病員總是懇求說,為了不給野戰醫院添麻煩,還是留在中隊好。雖然留在中隊會連累戰友,但誰都不想離開中隊。
據中國步兵方隊作戰日誌中記載的軍醫小崎回憶,在茶陵作戰和駐紮期間,壹隊野戰醫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患有戰爭營養不良,因此瘧疾、肺結核等重癥病人也迅速增多。而且由於野戰醫院的夥食供應比較困難,傷病員盡量不離開中隊,也不去醫院。正因為如此,茶陵的陸軍野戰醫院因病死亡的人數是戰鬥中的兩倍多。當然,病死的人不壹定是戰爭營養不良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死因或多或少與戰爭營養不良有關。
1945 65438+10月30日,我們占領敵人機場後,對其進行了搜索和清理。我們第三中隊搜查了飛機跑道以南類似倉庫的建築,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大量未使用的航空炸彈。我們步兵對付不了這些炸彈,後來請了工程隊來處理。其他人有壹些吃剩的食物。因為食物量太少,恐怕在向上級匯報之前就早早進入了發現者的肚子。無論如何,像美國空軍壹樣,日軍壹旦靠近,就毫不猶豫地投下炸彈和糧食,迅速轉移。這種機動性和豐富的物資儲備讓日軍大吃壹驚。在前進機場遂川,不僅修建了飛機跑道,還修建了倉庫和宿舍,儲備了充足的物資,然後飛機進駐。壹旦決定撤,帶不走的材料,毫不猶豫的丟棄。充分說明美國在物質力量的豐富、豐富和強大方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當時看到壹些美軍士兵沒吃完的隨身食物,有面包,有肉,有蔬菜,甚至還有甜點。品種真的很豐富,和日本兵帶的幹面包不是壹個檔次。僅僅是對比這壹點,這場戰爭的勝負就顯而易見,不言而喻了。美國空軍留下的大部分物資都是航空炸彈。也許美國人確實有理由把這些炸彈運得太危險,但無論如何,也只有美國有這樣的財富,不小心扔掉了這麽大量的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