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氯黴素(鹽、酯及制劑)氯黴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多數G+、G-菌均有效,在水產上能有效防治爛鰓病、赤皮病。但該藥對人類的毒性較大,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過敏反應,引起再生性障礙貧血(包括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等)。此外,該藥還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及抑制抗體的形成,抑制肝藥酶,影響其他藥物在肝臟的代謝,使藥效延長,或使毒性增強,目前已被較多國家禁用。替代物外用潑灑可用溴制劑或氯制劑替代,內服可用復方磺胺類、氟苯尼考等。
(3)呋喃唑酮(痢特靈)該藥內服後難吸收,腸道內藥物濃度高,血液濃度低且迅速被破壞,難以維持有效的藥物濃度,不宜用於全身性感染,只宜用於腸道感染和原蟲病,故水產上用於治療魚的腸炎。呋喃唑酮的殘留物,會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等,目前已被歐盟國家等明令禁用。替代物潑灑可用氯制劑、溴制劑代替,內服可用氟哌酸(諾氟沙星)、新黴素(弗氏黴素)、復方新諾明(復方磺胺甲基異唑)替代。
(4)甘汞、硝酸亞汞、醋酸汞和吡啶基醋酸汞汞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極易產生聚集性中毒,出現腎損害。汞制劑易富集,主要集中在腎臟,其次是肝和腦。汞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腎臟損害嚴重,在水產上主要用於治療小瓜蟲病。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在水產養殖上禁用這類藥物,在觀賞魚養殖中防治小瓜蟲病可以酌情考慮使用。替代物福爾馬林(甲醛)潑灑15~25克/米3,隔天壹次,連用2~3次。亞甲基藍潑灑2克/米3,連用2~3次。
(5)喹乙醇該藥主要作為壹種化學促生長劑在水產動物飼料中添加,它的抗菌作用是次要的。由於此藥的長期添加,已發現對水產養殖動物的肝、腎等造成很大的破壞,引起水產養殖動物肝臟腫大、腹水,致使水產動物死亡。如果長期使用該類藥,還會導致水產養殖動物產生耐藥性,造成腸球菌廣為流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目前,該藥劑在歐盟等已被明令禁用。替代物目前尚無效果好又可靠的替代物。部分養殖戶用喹烯酮和黃黴素配伍使用有壹定促生長效果。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保護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