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雞蛋,白砂糖,起酥油,食用植物油,小麥粉,可可粉,全脂乳粉等
資料來源:產品標註
出於安全考慮我建議妳以後在選擇包裝食品是再更加挑剔壹點,更苛刻壹點
有很多形象還不錯的品牌都多少使用了Trans Fat(反式脂肪),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是自然界沒有的東西,進到身體裏出不來!
它有很多別名:
麥淇淋
“植物起酥油”,“起酥油”
“氫化植物油”,
“植物奶油”
“植物黃油”
“植脂末”
“代可可脂”
“精煉植物油” 等
反式脂肪因其價格低廉,普遍存在於西點面包等食品中,但是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建議食用,
反式脂肪酸-簡介
“反式”不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名字來源於他的化學結構,其分子包含位於碳原子相對兩邊的反向***價鍵結構,和“順式脂肪”比較起來此反向分子結構較不易扭結。食物包裝上壹般食物標簽列出成份如稱為“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 、“精煉植物油”、“氫化菜油”、“氫化棕櫚油”、“固體菜油”、“酥油”、“人造酥油”、“雪白奶油”或“起酥油”即含有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式因氫原子的方位不同,因而分為兩種結構:壹種為順式鍵結,另種則為反式鍵結。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幾乎都是順式鍵結,所以動物所能代謝的大多為順式鏈結的脂肪。反式脂肪酸是經人工氫化處理後才誕生的,自然界中幾乎不存有,人也難以處理此類不飽和脂肪,壹但進入人體中,大都滯留於人體,進而增加罹患心臟血管 疾病的機率。
反式脂肪酸-食用脂肪
動物的肉品或乳制品中天然所含的反式脂肪相當少;如果用天然脂肪反復煎炸,也會生成小量的反式脂肪。人類食用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部份氫化的植物油。“氫化”是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並於1911年被食用油品牌“Crisco”首次使用。部份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讓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並且增加保存期限),但氫化過程也將壹部份的脂肪改變為反式脂肪。由於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於長期保存等優點,此類脂肪被大量運用於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
和其他可在飲食中攝取的脂肪不同,反式脂肪對健康並無益處,也不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食用反式脂肪將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因為它可令“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 升,並使“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機構建議將反式脂肪的攝取量降至最低;壹般認為,經過部份氫化的植物油和純天然的植物油相 比,前者對於健康造成的風險較大。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在其《預防和控制非傳染病:實施全球戰略》報告中,重申要‘逐步消除轉脂肪酸’。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食中僅應包含極小量的反式脂肪,低於每天攝取熱量的1%。以壹個每日消耗2000卡的成人而言,這個量相當於每天攝取不超過2g。
反式脂肪在少數國家中被嚴格管制,而較多國家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須在產品上標註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而也有多起因反式脂肪而引起的法律訴訟正在進行(主要是針對速食店進行的訴訟)。許多食品公司已經主動的停止在產品中使用反式脂肪,或是增加不含反式脂肪的產品線。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顯示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和諸如心臟動脈疾病以及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聯性。研究[來源請求]顯示如果每天攝入反式脂肪5克,心臟病的發病幾率會增加25%。而在美國均每人每年的攝入量是2.1公斤。壹些國家已經立法限制食物裏反式脂肪的含量與使用。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於2006年刊登了壹份反式脂肪相關研究總結報告,指出只要攝取極低量的反式脂肪,就會大幅提高得到冠心病的風險。該研究顯示,美國因心臟疾病而死的人當中,每年有三萬到十萬人可以歸因於食用反式脂肪。
在著名的長期多對象醫學研究護士健康研究中,研究者在14年期間發現參加該研究的十二萬名護士中發生了900次冠心病發作的相關事件,並統計出相對 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熱量攝取,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94倍(增加15%的飽和脂肪酸攝取才能得到類似效果)。
2003年的壹項研究顯示,攝取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酸會促進阿茲海默病的病情發展。
2007年的壹項研究指出,相對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從反式脂肪攝取的熱量每增加2%,排卵障礙性不孕的風險將增加72%。
反式脂肪酸-食物中的含量
大部分的反式脂肪是在食品處理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未加工食品所含的天然油脂裏的脂肪酸大部分是 順式結構。至於天然形成的反式脂肪 -- 主要存在於例如牛和羊壹類的反芻動物的脂肪和奶裏頭,例如***軛亞油酸——這類脂肪長鏈分子裏所含的反式脂肪酸鏈結在營養管理分類上並不歸類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而是歸類於飽和脂肪。在需要在產品上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的地區或是國家,例如美國,此成份標示僅包含人工處理所產生的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長期以來,人們壹直認為人造脂肪來自植物油,不會像動物脂肪那樣導致肥胖,多吃無害。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卻讓人們逐漸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會導致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以兩種形式影響我們: 壹種是擾亂我們所吃的食品,壹種是改變我們身體正常代謝途徑。
含多不飽和脂肪的紅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減低膽固醇水平,但是當氫化為反式脂肪酸時,作用恰恰相反,他們仍然不象飽和脂肪危害大,但是他們升高血液膽固醇水平。膽固醇中影響最大的是LDL(低密度脂類),或者說是壞膽固醇,它增加冠心病(CHD)的危險。高密度脂類HDL 是壹種好的膽固醇,它能降低冠心病(CHD)的危險。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類),降低HDL(高密度脂類),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此外, 反式脂肪酸還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早在10年前,歐洲8個國家就聯合開展了多項有關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國營養醫學協會負責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人造脂肪負有極大的責任,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還會損害人們的認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還會誘發腫瘤(乳腺癌等)、哮喘、II型糖尿病、過敏等疾病,對胎兒體重、青少年發育也有不利影響。見記者“反應”不夠強烈,菲格教授幹脆打了這樣壹個比方:如果在壹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濃汁肉排和壹盤用人造脂肪做出來的炸薯條之間進行取舍,那麽選擇前者更有利於健康。
反式脂肪酸-控制危害和措施
歐美國家紛紛對人造脂肪進行立法限制。在歐洲,菲格教授說,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丹麥因此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對人造脂肪設立法規的國家。此後,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後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將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營養標簽上。2004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也規定,從2006年起,所有食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壹欄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時 提醒人們,要盡可能少地攝入人造脂肪。
同時,國外企業認準了歐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風”,紛紛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產品。如芬蘭壹家食品公司開發出壹種生產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黃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產商則成功研制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國,立頓、雀巢等公司也已經在壹些食品中減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這些廠家表示,雖然並沒有法令規定他們必須這樣做,但消費者的健康高於壹切。
大家購買食品是還是要非常仔細的查看,產品成分,歐美國家的食品企業在國外的生產標準與國內不壹樣的哦,標準決定產品質量!
2010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對反式脂肪酸問題進行了回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月9日表示,衛生部已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將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程序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堅介紹,2003年營養食品所就已經開展對我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初步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報道的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993年版)中建議“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張堅說,這個1%折算出來大概壹人壹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反式脂肪酸-食品產業的反應
2005年,美國壹個推動禁用反式脂肪的非營利組織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該公司在奧利奧餅幹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尋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後,該組織撤銷控訴。
2006年,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調過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於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會將該餐廳美國連鎖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換成大豆油;其加拿大連鎖餐廳也宣布了類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麥當勞宣布該餐廳美國連鎖店的薯條正在試驗改用非反式脂肪來油炸,若效果良好將會推廣到全美國。
面對“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於2007年5月的控告,漢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國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
植物牛油;糖果;蛋糕、面包、餅幹;薯片;曲奇餅;非乳制奶精;鮮奶油頂料;肉醬粉、糕餅粉;冰凍炸薯條;炸魚片,以及幾乎所有的市售油炸食物;意式薄餅(pizza披薩);人造奶油 ;甜甜圈;爆米花;奶油威化餅;麻油公仔面及出前壹丁;部份沙拉醬;咖啡伴侶;速溶咖啡;代可可脂;蛋黃派;冰淇淋等
反式脂肪酸 健康的隱形殺手
薯條、炸炸雞塊、油條、蛋黃派、巧克力派、餅幹、蛋糕、面包……這些東西妳愛吃嗎?可是妳知道,這些東西比多吃紅燒肉更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因為它們裏面都含有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