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級上學期化學知識
實驗
1,實驗室制造氧氣的步驟:
"茶(止)、莊(包)、點、點、收、益(留)、息(熄)"
檢查設備的氣密性“包裝”藥品並連接設備。
“固定”試管固定在鐵架“點”上,酒精燈點亮加熱。
“收集”收集的氣體,“離開”導管遠離水面。
關掉酒精燈,停止加熱。
2.預防措施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試管因冷凝水回流而破裂。
②將藥物平鋪在試管底部:加熱均勻。
③鐵夾距噴嘴約1/3。
④導管應稍微露出膠塞:便於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處應放壹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引流法收集時,在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收集(先排出試管內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動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倒灌水時試管破裂。
當通過排出空氣來收集氣體時,導管延伸到氣體容器的底部。
3.充氧:在氣瓶口放壹塊帶火星的木條。
檢查:將帶火星的木條粘在氣體容器內。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壹通、兩點、三滅、四停、五治”
“壹通”先充氫氣,“兩點”後點亮酒精燈加熱;
“三絕”實驗完成後,應先關閉酒精燈,然後在“四停”後室溫下停止氫氣。“五治”治理尾氣,防止壹氧化碳汙染環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壹氫二”:正極放氧,負極放氫;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 2。
6.構成地殼的元素:養子(氧、矽、鋁)。
7、最外層原子和離子與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為正,得陰為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元素化合價為正;原子最外層獲得電子形成陰離子,元素化合價為負;獲得或失去的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
8.過濾操作:操作註意事項:“壹棒兩低三斜”
“壹貼”:濾紙緊貼漏鬥內壁。
“兩低”:(1)濾紙邊緣低於漏鬥口(2)漏鬥內液面低於濾紙邊緣。
“三斜”:(1)漏鬥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2)使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輕靠在三層濾紙的壹側。
(3)使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的嘴靠近玻璃棒的中部。
9.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原因是:
①盛濾液的燒杯不幹凈②傾倒液體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③濾紙損壞。
10,實驗中的定律:
(1)固體加熱產氣時,選用高錳酸鉀制氧裝置(固體-固體加熱型);
從過氧化氫制取O2的裝置(固液不加熱型)用於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通過固液反應制取氣體。
(2)加熱試管固體時,應先預熱,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3)任何產生的不溶於水(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以通過排水方法收集。
任何密度高於空氣的氣體都可以通過向上排氣來收集。
任何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都可以用向下排氣法收集。
(4)做氣體實驗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要露出橡皮塞1-2ml,在距離管口1/3處夾上鐵夾。
⑤用長頸漏鬥造氣時,長頸漏鬥末端的噴嘴應插在液面下。
⑥點燃可燃氣體時,必須先檢查其純度。
⑦用有毒氣體做實驗時,尾氣必須最後處理。
⑧用還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必須做到“壹通、兩點、三熄、四停”。
11、催化劑:壹變二不變(通過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而使其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為催化劑)。
氧化劑和還原劑:氧被還原,氧被剝奪(取氧的物質是還原劑,失氧的物質是氧化劑)。
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二
化學術語
1.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名稱和符號
非金屬:O,O,H,H,N,N,Cl,C,C,P,P,S,S。
金屬:鉀,鉀,鈣,鈣,鈉,鈉,鎂,鋁,鋁,鋅,鋅,鐵,銅,汞,汞,銀,錳,錳,鋇和鋇。
原子團(根):氫氧化物、硝酸鹽、碳酸鹽
硝酸根碳酸根
硫酸磷酸銨根
SO42-PO43-NH4+
2、化合價公式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公式:
單價氯化氫鉀鈉銀;
二價鈣、鋇、鎂和氧化鋅;
三價、五價、氮、磷和三價鋁;
銅和水銀,壹,二,鐵,二,三;
四價碳六硫化物;
許多元素有化合價變化;
條件不同,價格不同。
(2)常見原子團(根)的化合價公式:
單價硝酸氫氧化物;
二價硫酸鹽碳酸鹽;
三價普通磷酸鹽;
銨通常以負價格被去除。
(3)熟練掌握常見元素的普通化合價
+1價K+、Na+、H+、Ag+、NH4+
+2價Ca2+、Ba2+、Mg2+、Zn2+、Cu2+、Hg2+和Fe2+
+3價Fe3+,Al3+
-1價Cl-,OH-,NO3-
3、必須熟記材料的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產生的氧氣:2kmno4 = = = k2mno4+MnO2+O2 =
(2)實驗室制備的氧氣2:2h2o 2 = = 2h2o+O2 =
(3)實驗室制氧:2kclo3 = = = 2kcl+3o2 =
(4)實驗室制備的CO2:CaCO3+2 HCl = = CaCl 2+H2O+CO2 =
(5)實驗室生產的氫氣:Zn+H2SO4 = = ZnSO4+H2 =
(6)電解水產生氫氣:2h2o = = 2h2 =+O2 =
(7)濕法煉銅(以鐵代銅):Fe+CuSO4==FeSO4+Cu。
(8)煉鐵原理:3co+Fe2O3 = = 2fe+3co2。
(9)灰水[Ca(OH)2]的制備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鈣)的制備方法:CaCO3 = = = Cao+CO2 =
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3
1.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是分子、原子和離子。
2.常用於還原氧化銅的三種還原劑:氫氣、壹氧化碳和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勢:資源豐富,熱值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汙染環境。
4.組成原子的粒子壹般有三種:質子、中子和電子。
5.組成物質的元素可以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6.氧化鐵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Fe3O4。
7.化學方程式有三層含義:(1)表示什麽物質參與反應,結果生成什麽物質;(2)反應物和產物之間分子或原子的粒子數比;(3)表示每種反應物和產物的質量比。
8.收集氣體的方法壹般有三種: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和向下排空法。
9.常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幹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0,CO2能滅火有三個原因:不能燃燒,不能助燃,密度比空氣高。
11、單質可分為三類:單質金屬;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的單質。
12.當今世界上三種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氣。
煤幹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和焦爐煤氣。
13.應該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和四氧化三鐵。
氫和碳有三種相似的化學性質:室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和還原性。
15.課本上有三次淺藍色:(1)液氧是淺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淺藍色火焰(3)氫在空氣中燃燒有淺藍色火焰。
16,三大氣體汙染物:SO2,CO,NO2。
17、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
18,服用和使用藥物有“三不”原則:(1)不要用手碰藥物;(2)不要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
19.三種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和燒勺)。
20.質量守恒解釋的三個原子不變:種類不變,數量不增不減,質量不變。
21.與空氣混合點燃三種可能爆炸的氣體:H2、壹氧化碳和甲烷(實際上是任何可燃氣體和粉末。
22.原子中的三個方程: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4
化學變化的常見知識點
1.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例如石蠟的融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新物質形成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和鋼的生銹。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第壹代I .基本概念
新物質。化學變化必然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沒有化學變化而顯示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度、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和穩定性)。比如鐵容易生銹,氧氣可以助燃。
5.純物質:僅由壹種物質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燈的使用
1,酒精燈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溫度和內焰溫度最低,所以加熱時加熱物質要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的使用註意事項:a .酒精燈中的酒精不得超過體積的2/3;b、酒精燈用完後壹定要用燈頭蓋好,不能用嘴吹出來;c、絕對禁止給正在燃燒的酒精燈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正在燃燒的酒精燈點燃另壹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使用酒精燈時,蓋好燈頭,防止酒精揮發。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燒勺、坩堝等。可以加熱,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儀器是燒杯和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氣體容器。
4.加熱藥物時,先將儀器烘幹,預熱,然後固定在藥物下加熱;加熱固體藥物時,應將藥物放平,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回流到試管內,使試管破裂;加熱藥液時,液體體積不應超過試管體積的1/3。將試管向上傾斜45°,不要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5
物質的特性和用途:
1.可燃氣體:H2、CO、CH4(甲烷)可用作燃料,點火前應凈化,與空氣混合會發生爆炸。
2.還原性物質:碳、H2和壹氧化碳可用於冶煉金屬,並將金屬氧化物還原成單質金屬。氧化性物質:O2、CO2。
3.助燃物質:O2能使帶火星的木條重燃或使燃燒的木條燃燒得更猛烈。
4.有毒氣體:CO,可與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煤氣中毒是指壹氧化碳中毒。使清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只有CO2。
5.最輕的氣體:H2也是壹種無汙染的氣體燃料。
6.幹冰(CO2固體):用於人工降雨和制冷劑;二氧化碳氣體:用於滅火、溫室肥料、制堿等的鹽酸。:用於除銹,除銹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濃鹽酸易揮發(揮發HCl氣體)。
7.石灰石(CaCO3):壹種建築材料,由水泥制成,經高溫煆燒生成CaO
8.生石灰CaO:易與水反應,放出熱量。作為食品幹燥劑,可用於制備氫氧化鈣。
9.熟石灰Ca(OH)2:用於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與Na2CO3反應制備NaOH。
化學與社會常識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體)、石油(液體)、天然氣(氣體)。
1,六大營養素:糖(主要供能物質,如大米、面粉、蔗糖、葡萄糖等。),
油、蛋白質(魚、肉、蛋、奶、豆類)、維生素(蔬菜、水果)、水和無機鹽。
2.由於缺乏某些元素而引起的疾病:
缺鈣:骨質疏松(老年人)、佝僂病(兒童);
缺鐵:貧血
碘缺乏: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維生素A缺乏:夜盲癥;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
3.合金: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不同的是鋼的含碳量低,黃銅是銅鋅合金。生銹條件:鐵同時與空氣(主要是O2)和水接觸。
4.防銹方法:保持鐵制品表面幹燥清潔,在金屬表面(油漆、油、其他金屬等)形成壹層保護膜。).
5、可燃物燃燒條件:
(1)是可燃的;
(2)與空氣(或O2)接觸
(3)溫度達到可燃材料的燃點。
6、滅火方法:
(1)隔離可燃物質,如建立隔離帶,采取斷然措施;
(2)隔絕空氣(或O2),如用濕布、燈頭、土蓋滅火,用CO2滅火。
(3)將溫度降低到可燃物質的燃點以下,如用水滅火。
7、環境汙染術語:
酸雨:主要由SO2和NO2引起。酸雨的危害是酸化河流和土壤,腐蝕建築物和金屬。
臭氧洞: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這是因為臭氧被氟利昂等破壞而形成的。
溫室效應: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導致全球氣溫上升。
白色汙染:塑料被隨意丟棄,不易降解,造成汙染。
空氣質量日報:
汙染物的主要指標有:總懸浮顆粒物、SO2和氮氧化物(如NO2)。
初三上學期化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九年級化學上冊各單元知識點。
★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第壹冊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化學上冊考點梳理整理大全。
★初三化學第壹冊知識點歸納。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
★九年級化學是最全面的知識點。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