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烏援助,外界頗為關註的壹個問題是,烏克蘭何時能夠加入北約?
長安街知事註意到,14年前,同樣是在布加勒斯特,北約向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承諾,他們有朝壹日可以成為北約成員國,但沒有提出具體時間表,此後北約也並未推進這壹承諾。
此次北約外長會上,斯托爾滕貝格重申這壹承諾,“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總有壹天會成為北約成員國。北約的大門是敞開的。”
但該承諾的效力卻飽受質疑。路透社指出,盡管此次北約外長會將討論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但很可能只是確認北約的開放政策,而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依然渺茫。
彭博社直言,會議將討論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等議題,但是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要求不會有任何有意義的進展。壹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介紹,外長們將表明,北約的大門仍然敞開,但“現在不是烏克蘭加入的時機”。
還有壹名歐洲高級外交官表示,壹些北約成員國主張向基輔提供“通向聯盟成員資格的更直接途徑”,但在這壹問題上沒有***識。
就在幾天前,當被問及北約成員國是否能達成壹份更具體的“烏克蘭入盟路線圖”時,斯托爾滕貝格含糊表示:“幫助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方法是與他們合作,在政治夥伴關系和實際支持方面都是如此。”
眾所周知,北約奉行集體防禦原則。根據北約第五條即集體防禦條款規定,針對某個北約成員國的攻擊行動,將被視為攻擊所有的北約成員國。
有報道指出,部分北約成員國擔心,壹旦烏克蘭加入北約,那北約將被拖入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之中。
事實上,美國及北約壹直力圖避免將戰火延燒至烏克蘭以西,防止北約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
就拿最近發生的波蘭導彈襲擊事件來看,對於波蘭第壹時間聲稱落入其境內的導彈來自俄羅斯,美國及北約態度謹慎,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導彈事件可能由烏克蘭防空系統引發,為事件降溫。
盡管烏克蘭加入北約仍遙遙無期,但在此次北約外長會上,各方就幫助烏克蘭修復基礎設施達成壹致。
據路透社報道,此次北約外長會重點討論了兩方面援助,壹方面是軍事援助,包括防空系統、彈藥等,另壹方面是“非致命性援助”,包括燃料、醫療用品、冬季用品、無人機幹擾器等。
當前,烏克蘭電力和供暖等基礎設施遭到重創,烏克蘭民眾將迎來難熬的寒冬。
美國國務院在壹份聲明中稱,將提供53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采購關鍵電網設備”,將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運送到烏克蘭,以幫助烏克蘭人過冬。
而在軍事援助方面,近日有報道稱,北約多國武器庫存“見底”。
《紐約時報》26日援引西方官員的說法稱,“烏克蘭的壹天是阿富汗的壹個月或更多。”
報道指出,截至目前,北約國家已***計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約4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這大致相當於法國的年度國防預算。
報道還稱,烏軍正在使用的火炮數量驚人,壹些較小的北約成員國已耗盡了他們能提供的裝備,北約30個成員國中有20個已是捉襟見肘。
雖然美國極力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但俄美關系已面臨深刻危機。
當地時間11月29日,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表示,俄羅斯與美國未能就啟動《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達成壹致。俄羅斯外交部同日表示,俄羅斯將提出新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日期,但是肯定不會早於年底前舉行。
當天,裏亞布科夫還警告稱,美國越多地卷入烏克蘭沖突只會帶來越大的風險。
延伸閱讀:
媒體:俄烏沖突似乎進入了“死胡同”
眼下,俄烏局勢膠著。
俄羅斯國防部通報稱,俄軍在頓涅茨克方向繼續對烏軍展開攻勢。
俄航空兵與火箭炮兵部隊打擊了烏方在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和赫爾松地區的指揮所、炮兵陣地和人員裝備集中區等目標。
俄防空武器表現不俗,對烏方發射的2枚“颶風”火箭炮彈進行了成功攔截。在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擊落烏方多架無人機
烏方則稱,烏軍打擊烏軍彈藥庫,並對俄軍人員和裝備集中區以及俄軍防空導彈陣地實施了9次打擊。
隨著冬季的來臨,俄烏戰局的走勢也引發了輿論的熱議。澤連斯基則警告,俄軍正計劃發動新壹輪襲擊,未來壹星期情況會跟過去壹星期壹樣嚴峻。
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猛烈攻擊,斷電斷水的情況也在烏克蘭多個城市裏出現,包括首都基輔。
近日,北歐的冰島、挪威、芬蘭和瑞典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七個國家的外長訪問烏克蘭,他們將會向烏克蘭提供發電機、保暖衣服及食物。
從目前的戰況來看,這場沖突似乎進入了“死胡同”,雙方誰都無法取得明顯優勢。
但事已至此,俄烏雙方肯定是要將戰事進行下去,雙方拉扯博弈,就看誰的籌碼更多了。
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正在考慮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
對此,俄羅斯方面立即做出表態。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表示,美國進壹步幹涉俄烏沖突而導致嚴重後果的風險正在增加。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則稱,如果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和工作人員,那他們將立刻成為俄羅斯武裝部隊的合法目標。
不過,隨著美國***和黨贏得眾議院,拜登的處境也頗為尷尬。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兩年,***和黨將擁有對拜登政府政治議程的否決權,這將束縛拜登的手腳。但同時,他們也必須找到壹些議題投贊成票,以保持政府繼續運行。
那麽,美國能否持續性的對烏軍援也打上了問號。壹旦美國放緩了對烏軍援的腳步,其後身的“追隨者”也會見機行事。
譬如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國防部長雅羅斯拉夫·納吉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斯已向烏克蘭提供了新壹批***30輛BMP-1步兵戰車。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斯洛伐克持續對烏軍援,為烏克蘭送去了不少彈藥裝備,包括S-300防空導彈系統、直升機等,此外,斯洛伐克將生產的16門自行榴彈炮,這部分的資金由德國、丹麥和挪威***同承擔,這批自行榴彈炮將從2023年開始逐步交付烏克蘭。
今年年初的時候,斯洛伐克議會和總統正式批準了該國與美國簽署的壹項軍事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美軍可以使用該國的兩處空軍基地,並將出資對其實施現代化改造。
不得不說,說支持烏克蘭的斯洛伐克政客不過是把烏克蘭當成了工具——向美國表達忠心的工具,至於烏克蘭會怎麽樣,人家根本不在意,如果美國放慢了援烏腳步,斯洛伐克勢必跟隨,而諸如類似斯洛伐克的西方國家還不是少數。
而這大概也可以投射出北約和歐盟的心態。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近日公開承諾烏克蘭未來的北約成員國資格,還討論了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事宜。
不過,表態這個動作誰都會,關鍵時刻沒有行動就顯得很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