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也不斷前往日本進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鑒真和尚。
鑒真俗姓淳於,生於唐武則四年(公元 688 年),卒於唐寶應二年(公元 763 年)。他是揚州江陽(今江蘇揚州)人。14 歲時,他進入揚州大雲寺,從舉世聞名的智滿禪師受具足戒,學習禪宗。在名師的指導下,鑒真的學業突飛猛進。三年後,他離開大雲寺,前往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學戒,並受 "菩薩戒"。唐景龍元年(公元 707 年),他周遊列國求學,到過洛陽和長安。景龍二年,20 歲的他受戒於弘景帝。此後,他不斷研讀佛經,對律宗有了很深的了解,733年,他被尊為江淮地區的授戒大師,在佛教徒中有很高的地位,成為律宗的掌門人。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鑒真回到揚州大明寺傳戒,聽他講經受戒的弟子達4萬多人,這時他已是學識淵博、聲望很高的佛教大師。他還不斷組織僧人抄寫經書,多達33000多卷,他還設計建造了80多座寺院,日本來大唐的留學僧也都對他的佛學造詣贊嘆不已。
開元二十壹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到大唐。隨行的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奉日本神武天皇之命東請鑒真。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榮睿、普照來到揚州大明寺拜訪鑒真,表達了日本的仰慕之情,並說:佛法雖然傳到了日本,但沒有高僧傳道授戒,請 "大和上東來興化"。鑒真問寺裏的僧人,有誰願意應這遙遠的邀請?僧人們沈默不語。過了許久,壹位名叫香嚴的僧人說"他國太遙遠,生活難生存,滄海茫茫無壹人。人生難得,華夏難生,不備深造,道果未成,故僧默然。"鑒真聽後說道:"為法也(為了傳法),何必躊躇終身!妳不去,我也去。"鑒真去意已決,從此開始了東渡日本的準備工作。
第壹次東渡日本,鑒真與弟子鮮言等21人從揚州出發,由於官府的幹擾而失敗。第二次他買了壹艘軍船,帶了不少佛像、佛具、經書、藥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師多達85人。但船壹出長江口,就被大風刮壞,只好返回修理。
第三次航行,駛至舟山海面,又因觸礁而失敗。
公元744年,鑒真準備從福州啟航,但在前往溫州的途中被官府追趕,被迫返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也沒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鑒真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後橫渡東海,遭遇臺風,在海上漂流14天後,到達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依次返回揚州的途中,弟子香嚴和日本僧人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酷暑感染,雙目失明。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和、副使吉部真備歸唐前夕、古丸的大伴,並為唐朝服務多年,曾任唐光祿大夫、禦史大夫、秘書省校書郎、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等職。正準備回國,他們又到揚州延光寺拜謁鑒真。藤原大使說"久聞大和尚先後五次赴日東渡傳教,今日壹見,甚感榮幸,若大和尚尚有此願,弟子等四船回國,申請之物已備,不知大和尚願否同往?"鑒真雖已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為了傳戒,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便答應了日本人的懇求。
鑒真要再次赴日的消息在揚州傳開後,有關寺院為阻攔此行,嚴加防範。此時恰好鑒真弟子從婺州(今浙江金華市)來揚州,暗中知道師父要出遊,於是暗中約定由他備船在江頭接候。10月29日傍晚,鑒真與弟子工匠等24人從揚州龍興寺潛至江頭,迅速登船起航,出大運河入長江,直奔蘇州黃泗浦(今江蘇常熟縣,即黃石浦)與日本唐朝船隊會合。
鑒真帶來的物品有如來、觀世音等8尊佛像,舍利子、菩提子等7種佛具,《華嚴經》等佛經84部300余卷,以及王羲之、王獻之等的真跡法帖3種。
臨行前,因擔心官府發現經卷丟失,11月15日,鑒真壹行乘第二、三、四條船啟程。直到11月16日船隊啟航前,鑒真才搭乘大伴古丸的第二艘船。駛入東海後,船隊被強勁的東北風吹散,第四艘船不知去向,其余三艘船只得艱難地向前航行。11月21日,第壹、二艦抵達多摩島(今日本種子島)西南的沖繩島。第三艘船昨晚在同壹地點拋錨。12 月 6 日,海上刮起了理想的南風,三艘船相繼起航,順風前行,而藤原大使和阿部中丸乘坐的第壹艘船卻觸礁(礁石上),無法前行。鑒真派往道哉的第二艘船走了七天才到達義助島(今日本屋久島)。它停泊了 10 天,等待風和其他船只。第壹艘船修好後,繼續航行,因遭遇北風,漂流到安南國(今越南),船上有 180 多人,其中 170 多人死亡,只有大使藤原清葉和阿倍仲麻呂等 10 人幸免於難。第三艘船後來返回日本。12月18日,第二艘船從義桅島繼續航行,19日遭遇暴風雨,不分東南西北,鑒真等歷經磨難,於12月20日中午抵達日本九州薩摩國阿多縣秋隈屋倉(今日本鹿兒島縣)。12 月 26 日,鑒真壹行在日本僧人延慶的帶領下進入日本太宰府,並於次年(公元 754 年)2 月 1 日乘船前往日本唐朝船隊的出發港難波(今日本大阪附近)。2月4日鑒真抵達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國民的隆重歡迎,皇室、貴族、僧侶紛紛前來朝拜。
3月,吉備真備作為欽差大臣向鑒真宣讀天皇詔書:"和尚遠涉蒼波,來到我國,朕甚不悅,從今以後,授戒傳法皆由大和尚擔任。"四月初,在東大寺設立戒壇,由鑒真上壇主持,先後為聖穆天皇、皇太後、天皇之子等400多位高僧授戒。756年,孝謙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和尚,掌管日本僧侶和佛教徒的事務,758年卸任,被尊為 "大和上",恭敬供奉。759年,鑒真率弟子仿照揚州大明寺的格局設計建造了唐紹儀寺,至今尚存,被視為日本國寶,傳至日本。它至今依然存在,被視為日本的國寶,對日本建築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鑒真在此寺傳戒布道,將律宗傳播到日本,成為日本律宗的創始人。他雖然雙目失明,卻能憑記憶校對佛經。他還精通醫術,能聞香辨藥,為人治病。他留下了壹卷名為《鑒真公秘旨》的醫書,為日本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帶到日本的中國佛經印刷品和書法碑帖對日本的印刷和書法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
763年,鑒真在日本昭提寺圓寂。寺內至今還保留著壹尊鑒真坐像,是日本的國寶。它是鑒真的弟子紀忍和司徒用中國的幹漆夾砂法雕刻而成的。鑒真在日本10年,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鑒真去世16年後,受其弟子司徒等人委托,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著名文學家玄海誠撰寫了《唐朝大若神東征傳》。書中詳細描述了鑒真六次東渡的艱辛歷程,讓後人了解了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造船和航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