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是互聯網領域的人士,所以今天試著寫壹下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點。作為局外人,有些點可能說的不夠到位,但希望能給讀者壹些啟示就好。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迸發了巨大的力量。現在應該已經沒有人會質疑互聯網這壹工具的重大作用。
數字化、大數據、信息化、雲計算、數字孿生在我看來,全部都是在互聯網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細分領域。
2014年,甚至更早,就有很多人嘗試用互聯網和醫療集合,打造互聯網醫療,到現在,絕大多數都折戟沈沙,水花都沒有留下壹點。
留下來的,有微醫、丁香園、好大夫、春雨、阿裏 健康 、京東 健康 、百度 健康 等等,未來可能還會有不少機構和創業者,願意投身於此。
近期觀察到壹些行業的趨勢和變化,有點小意思,胡思亂想了壹下,決定把自己的體會記錄壹下。
觀察壹下這些留下來的企業,活的好的,基本都有壹個***同點。還在掙紮的,可能壹直沒有理解互聯網的本質,走錯了方向。
正文開始:
互聯網的最大好處是 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互聯網的最大好處是 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互聯網的最大好處是 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理解了這句話,才是真的理解了互聯網。
然後就要去尋找哪些事情,可以不依賴時間,不依賴空間。這些事情就可以被互聯網顛覆。
騰訊的微信、支付、 遊戲 ,都是不依賴時間空間的。
阿裏的購物、支付、金融,最早是支付,後來物流崛起之後,購物也可以擺脫了時間與空間。再然後必然是金融。
京東也是購物、物流、金融。最早只能信息對接,後來自建了物流,打造了C端時間、空間不依賴的閉環。
美團以外賣為切入點,作為流量入口,希望切入其他領域,但是外賣這個東西有時間、空間的極大依賴,屬於弱壹層次的、迫不得已的破局方法,需要付出極大的運營成本。所以看似壁壘最高,實則是互聯網巨頭裏商業模式最差的壹個。
抖音的新聞、視頻入口就不必說了,隨時隨地,隨意發展最迅速。
百度的搜索,隨時隨地。
回到互聯網醫療,醫療的哪些行為可以不依賴時間和空間?在我看來,只有3個點是可以的。
掛號、支付、買藥。
醫生/護士的門診、住院、隨訪、預防、康復都具有極強的線下屬性,根本無法被互聯網化。
想做互聯網服務的,都走錯了方向。做醫療檢索的,肯定打不過臟臟的百度。
掛號:
醫院掛號這個事情,是和就診相關的,不是壹個單獨的行為,號的背後,是壹次診療行為,或者說只能說是壹個預約。
當年往這個方向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我認為早期思路是正確的。
但是,但是,這些創業企業忽略了壹個事情,那就是 掛號的資源掌控者在醫院,在醫生手裏 。醫院/醫生 是否願意/允許 把掛號資源放到妳的平臺上銷售。政策是否允許掛號資源自由買賣。
所以,這些企業好像掙了壹波錢,但後來在政策的封閉下,全軍覆沒。
現在大部分醫院在做自己的互聯網平臺,線上掛號。某種程度上,掛號實現了互聯網化,或者正在逐步互聯網化。 這部分暫時沒有商業化的空間。
誰能把分散的、各大醫院的掛號信息,整合起來,只做壹個信息集合,不要做任何商業化行為,可能也是壹個不錯的互聯網方向/入口。
買藥、買藥、買藥,這才是互聯網醫療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京東、淘寶、當當、拼多多、美團餓了麽等,把線上物品的買賣做到了這樣簡單的情況,躺在床上,手指壹點, 物品/外賣 就送到手上。
藥品的買賣,如果不考慮政策的話,整個邏輯是通暢的 。
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賣藥資質的 歷史 就不贅述了,只說現在。藥品過去以及現在是自由買賣的嗎?肯定不是, 藥品天然伴隨的是醫生的處方權 。
插播壹個科普:我們經常說的藥物(包括中成藥,但不包括中藥)主要有2大類,壹類是處方藥,壹類是非處方藥(OTC藥物)。
OTC藥物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可在櫃臺上買到的藥物)的縮寫。在醫藥行業中特指非處方藥。所謂 非處方藥物, 是指消費者 可以不經過醫生處方 、不需要醫療專業人員指導即可安全使用、 能夠直接從藥房或藥店購買的藥品 。
處方藥: 就是必須憑 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 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之前的文章裏提過,國家上壹輪醫改, 定了以藥養醫的大基調 ,讓醫院可以加價銷售藥物,並且嚴格管理藥品的宣傳和銷售,再疊加醫保的廣泛覆蓋,所以 人們想買處方藥,基本必須去醫院,找醫生掛號看病,醫生開出處方,然後在醫院的藥房拿藥 。
藥品是醫院的主要盈利方式 ,醫院的藥房,是醫院/醫生的重要盈利窗口,所以 醫生的處方權也被牢牢的把控在醫院內部 。
現在政策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醫保。。。(此處省略1000字背景介紹),所以未來藥品的支付方式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雖然依然會由醫保為主,但會增加其他支付方式的比例,比如自費、商保等等。
從國家層面 ,會支持處方外流,會支持院外購藥,但只會定基調,細則我不管。
從廠商層面 ,如果可以跨過經銷商/醫院的加價,直接賣給C端,這是做夢都可以笑醒的事情。
從醫院層面 ,不管多麽不樂意,只能被動接受政策變化,只能運用各種行政手段,變相拖延事情進展。畢竟,藥品進院、藥品走量、統方都是 相關負責人自己的利益 呀。
從互聯網創業方向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畢竟自己要搶的是既有的巨大利益格局。這麽大的蛋糕,人家憑什麽拱手相讓,最後能吃到蛋糕的為什麽會是妳,打鐵還需自身硬。
(想壹想電影沙丘,男主的家族突然得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壹個金礦般的星球從敵對勢力割讓給自己,沒做好應對,以為是機會,結果換來的是家族全滅。)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活下來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當經銷商,賣藥/賣器械。
有些投資人會嗤之以鼻,嘲笑這些企業收入增長這麽快,其實都是在賣藥/賣器械。但在我眼裏, 這才是互聯網醫療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
又回到那句話,先行的是烈士,恰到好處的是勇士。
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去搶利益,可能碰的頭破血流。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恰當時機進入,可能是水到渠成。
集采,讓醫院藥品的價格壹落千丈,藥品零加成,讓醫院賣藥無利可圖。 醫生的處方權對醫院的價值越來越小。
處方權對實體醫院的價值在縮水,但是對互聯網醫院來說,卻是難得的寶貝。不掙錢的處方權,也是流量啊,而且是極其便宜的流量。
創新藥、非醫保藥物、高價特藥的處方權,更是GMV的體現。
相信,未來幾年,是互聯網賣藥的黃金時代。
京東、淘寶、拼多多的本質就是 互聯網商城,掙的是互聯網的商城的房租 。(線下商城/商鋪日子很難過吧)
哪個平臺能抓住處方外流這麽個機會,成為 互聯網藥房的商城,就可以掙互聯網藥房這個房租 。(線下藥店的日子會更加難受)
京東 健康 /阿裏 健康 就是因為知道互聯網賣貨的本質,所以很快就上市了 。平安好醫生具體是個啥,亂亂的搞不清楚。
其他掌握了大量醫生和患者的互聯網平臺,下壹步該幹啥應該想的很清楚才對。如果還是繼續搞服務、搞問診、搞手術啥的,那真的是戰略有問題。
至於支付嘛 ,是跟著產品走的。有了產品的交易,支付自然就做起來了。
以前及現在,患者各種方法掛號,實體看病,然後醫生開處方,患者醫院繳費,拿著處方在醫院藥房拿藥,回家。
暢想壹下未來。看病之前(急診例外)掏出手機, 在壹個平臺上,尋找到自己想掛的醫生,掛號預約 。然後實體線下看病,看完病以後醫生開處方, 壹部分醫院繳費,拿著處方去藥房取藥 。 壹部分線上繳費,患者回家,不壹會,外賣/快遞將藥品送貨上門 。
相關的利益鏈條,就不展開說了吧,能想通這個的,才算合格的醫療圈人士,這個想不通的,就別投醫藥了。
寫到這裏,突然覺得應該把商保和經銷商也展開說壹下,還應該說壹下醫院的信息化,和院外的信息化。再展開,就是醫保的醫院信息化,商保的醫院信息化,藥企/經銷商的信息化/CRM,個人的醫療終端信息化。
有空再展開寫,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