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02年2月28日衛生部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1 丁香、2八角茴香、3刀豆、4小茴香、5小薊、6山藥、7山楂、8馬齒莧、9烏梢蛇、10烏梅、11木瓜、12火麻仁、13代代花、14玉竹、15甘草、 16白芷、17白果、18白扁豆、18-1白扁豆花、19龍眼肉(桂圓)、20決明子、21百合、22肉豆蔻、23肉桂、25余甘子、26佛手、27杏仁(甜、苦)、28沙棘、29牡蠣、30芡實、31花椒、32赤小豆、33阿膠、34雞內金、35麥芽、36昆布、37棗(大棗、酸棗、黑棗)、38羅漢果、39郁李仁、40金銀花、41青果、42魚腥草、43姜(生姜、幹姜)、44枳ズ子、45枸杞子、46梔子、47砂仁、48胖大海、49茯苓、50香櫞、51香薷、52桃仁、53桑葉、54桑椹、55桔紅、56桔梗、57益智仁、58荷葉、59萊菔子、60蓮子、61高良姜、62淡竹葉、63淡豆豉、 64菊花、65菊苣、66黃芥子、67黃精、68紫蘇、69紫蘇籽、70葛根、71黑芝麻、72黑胡椒、73槐米、74槐花、75蒲公英、76蜂蜜、77 榧子、78酸棗仁、79鮮白茅根、80鮮蘆根、81蝮蛇、82橘皮、83薄荷、84薏苡仁、85薤白、86覆盆子、87藿香。 二、下面是這些物品的性味歸經、功效、用量的內容: 1.丁香 性味歸經 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應用 1,溫中降逆:主治胃寒嘔吐呃逆;或中焦虛寒,吐瀉食少,每與溫中止嘔藥同用。 2,溫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男子陽痿尿頻,女子寒濕帶下等。 用量用法 2~5g. 使用註意 畏郁金;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歸經 辛、甘,溫。肝、腎、脾。 1.散寒、暖肝、溫腎、止痛: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腎虛腰痛(思仙散)。 2.理氣開胃: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用量:1錢。 3.刀豆 性味歸經 甘,溫。歸胃、腎經。 功效 1.降氣止嘔:用治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等證。 2.溫腎助陽:用於腎虛腰痛,以刀豆2粒,包於豬腎內,燒熟食用。 用量用法 10~15g 4.小茴香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功效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睪丸偏墜腫痛。每與暖肝行氣止痛藥同用。 2,行氣和胃:可治胃寒脹痛,食少嘔吐等證。可伍溫中散寒藥。 用量用法 3~8g 5.小薊 功效 涼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性味歸經 甘,涼。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②《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入肝、脾經。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經。”②《本草新編》:“入肺、脾二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①《品匯精要》:“忌犯鐵器。”②《本草經疏》:“不利於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 6.山藥 性味歸經 甘,平 脾、肺、腎 功效 1.益氣養肺:脾胃虛弱證(山芋丸,參苓白術散,清帶湯,易黃湯,完帶湯),肺虛證(資生湯,薯蕷納氣湯) 2.補脾肺腎:消渴證(玉液湯),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金鎖玉關丸, 縮泉丸) 本品養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用量 3錢 7山楂 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 脾、胃、肝 功效 1.消食化積: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於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於活血化瘀,萊菔子長於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 2-3錢 用量用法 10-15g,大劑量30g 8.馬齒莧 性味歸經 酸,寒 大腸、肝 功效 1.清熱解毒涼血:濕熱瀉痢;熱毒癰癤;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熱淋 用量 2錢 9.烏梢蛇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入肝經。 主治與應用:本品具有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可用於風濕頑痹、驚癇、皮膚疥癬及麻風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風濕麻痹,常與羌活、防風、秦艽、當歸等配伍;驚癇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蠍等應用。 用量:3-12克。 註意事項:血虛生風者忌用。 10.烏梅 性味歸經 酸,平; 肝、脾、肺、大腸 功效 1.斂肺:肺虛久咳(壹服煎) 2.澀腸:久瀉久痢(固腸丸,烏梅丸) 3.生津:虛熱口渴(玉泉丸) 4.安蛔:蛔厥腹痛(烏梅丸) 本品酸澀收斂,內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用量: 2-3錢
上一篇:有沒有姓“辛”的名人(正面人物)?下一篇:怎麽讓眼睛又大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