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冠脈支架帶量采購續采結果於周二晚間出爐,與上壹輪集采相比,本次接續采購參加的醫療機構增加40%,支架采購量增加30%。擬中標價位(含伴隨服務費)在730-848之間,與首次集采中標價相比,最高提價76%。
同時,數據顯示,此次報量國產廠商占比約70.4%,較2020年68.7%的市占率有所提升。樂普醫療、微創醫療、藍帆醫療等國內頭部企業中標價格理想,微創醫療從此前中標2個產品增加到3個,藍帆醫療從此前中標1個產品增加到2個。
二級市場表現看,藍帆醫療股價次日壹字漲停,盤中短暫開板後迅速回封直至收盤。
國金證券袁維11月30日研報中表示,此次全國冠脈支架產品帶量采購接續采購落地後,預計生產廠商將有望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未來高值耗材領域醫保控費工作常態化進行的過程中,將充分考慮廠商生產和供應的積極性,醫療器械板塊政策情緒有望逐步觸底回升。
東方證券劉恩陽研報中也指出,集采規則未來有望不斷均衡優化,醫保端和企業端有望實現***贏。行業安全邊際提升後,建議重點關註前期受集采壓制的高值耗材板塊。
公開資料顯示,高值耗材包括骨科、眼科、心血管、神經外科、口腔、血液凈化、電生理、起搏器、手術外科等十多個細分品類。各賽道國內產品技術發展階段、進口替代情況等存在較大差異。
天風證券楊松等在11月5日研報中預計,2022年末中國醫用高值耗材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
中郵證券周豫等研報中表示,從細分市場情況來看,2019年骨科植入耗材規模345億元,血管介入耗材461億元,神經外科耗材42億元,眼科耗材90億元,口腔科耗材85億元,血液凈化耗材82億元,非血管介入耗材48億元,電生理與起搏器85億元,其他52億元。
國內高值醫用耗材細分領域中的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類市場份額最高,分別占比為35.74%和26.74%。其中占血管介入市場規模68%的冠脈支架和占骨科耗材市場規模28.62%的關節類都已納入全國集采,而占骨科耗材市場規模27.96%的創傷類則由省級集采負責。
值得壹提的是,2020年我國電生理市場規模達51.5億元,2015-2020年CAGR為28.3%。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2020-2024年我國電生理器械市場仍將高速增長,CAGR高達42.3%。
德邦證券陳鐵林研報中表示,國外廠商出廠價均比國內廠商高出25-60%左右,國產廠商有望借助集采實現電生理的國產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看好中長期電生理40%高增速以及約90%的本土替代空間,關註國產龍頭微電生理、惠泰醫療等。
劉恩陽研報中指出,整體來看高值耗材集采模式已經逐漸成熟,未來將逐漸成為常態化行業趨勢,細分領域有望迎來估值重塑。建議關註市場空間較大、具備創新性的相關賽道,如瓣膜、骨科、電生理、內鏡耗材、血管介入中創新產品DCB球囊、全降解支架等產品。建議關註佰仁醫療、三友醫療、威高骨科、微電生理、南微醫學、心脈醫療等。
值得註意的是,分析人士表示,我國醫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導致我國相關產品在參與市場競爭時被國際廠商的產品排擠的現象較為突出。國內耗材企業要想在短期內撼動進口企業產品的壟斷地位仍然很難,由於高端耗材的研發生產技術門檻極高,芯片、材料、工藝等技術難關仍未解決,未來國產化道路仍是漫長且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