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裔,母親曾是壹名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後裔。愛迪生七歲時,父親經營瓦片生意虧了錢,於是把全家安置在密歇根州休倫市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搬到這裏不久,愛迪生就患上了猩紅熱
,病了很長時間,據說這是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八歲上學,但只學了
三個月,就被老師當作 "低能兒 "趕了出來。從此,母親就成了他的 "家庭教師"
。由於母親的教育方法得當,他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讀了很多書,
而且壹目十行"。8歲時,他已經閱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和
狄更斯的作品,以及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9歲時,他已經能夠快速閱讀和理解帕克的《
自然與實驗哲學》
等艱深的書籍。
自然與實驗哲學。
10 歲時,他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1 歲時,他做了第壹封電報的實驗。為了掙錢購買
化學藥品和設備,他開始工作。12 歲時,他在火車上找到壹份賣報紙的工作,往返於休倫港
和密歇根州底特律之間。他壹邊賣報紙,壹邊做水果和蔬菜生意,壹有空就去圖書館
看書。他買了壹臺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報《先驅報》,創刊號就是在火車上印刷的
。他用賺來的錢在行李車廂裏建立了壹個化學實驗室。不幸的是,有壹次化學藥品著火了,
他連同所有設備壹起被扔出了車廂。還有壹次,愛迪生試圖登上貨運列車,壹名列車員抓住他的雙耳,幫他登上了列車。這壹舉動導致愛迪生終生失聰。
1862 年 8 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救了壹個在鐵軌上即將喪命的男孩。男孩的父親
對此非常感激,但由於沒有錢酬謝他,便願意教他學電報。
從此,愛迪生與這個神秘的電力新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踏上了科學之旅。
1863 年,愛迪生在大幹線鐵路的斯特拉特福樞紐站擔任電信電報員。從 1864 年到 1867 年
,他在整個中西部地區過著電報員的流浪生活。足跡遍布斯特拉特福德、阿德裏安
安、韋恩堡、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那提、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孟菲斯、路易斯維爾、休倫
等地。
1868 年,愛迪生來到波士頓,成為壹名報社職員。同年,他獲得了第壹項發明專利。
這是壹個自動記錄投票數量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個裝置可以加快國會的工作,而且會很受歡迎
。然而,壹位國會議員告訴他,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時緩慢的投票是政治
需要的。從那時起,愛迪生決定永遠不做人們不需要的發明。
1869 年 6 月初,他前往紐約尋找工作。當他在壹家代理商的辦公室等待傳喚時,壹臺電動
報紙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裏唯壹能修好它的人,他得到了壹份比預期更好的工作
10月,他與波普聯合成立了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生產電氣工程用的科學儀器
波普-愛迪生公司是那裏唯壹能修好它的人。
儀器。在這裏,他發明了 "愛迪生萬能壓力機"。他向華爾街壹家大公司的
經理提供了這臺印刷機,本想開口要5000美元,但又沒有勇氣說出口。於是他讓經理給他開個價,經理給了他
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上建了壹座工廠,專門生產各種電氣機械。
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了許多能幹的助手,還巧遇了勤勞的瑪麗,這是他的第壹個
未來的新娘。在紐瓦克,他發明了蠟紙和油印機。1872年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
發明了兩重電報機和四重電報機,並協助他人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再次搬家,這次他搬到了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
在這裏,他建立了第壹個 "發明工廠","標誌著集體研究的開始。"
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貝爾發明的早期電話
,並將其投入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自己最鐘愛的項目之壹--留聲機。電話
和電報 "是人類感官功能擴展的壹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壹,
"就創造性想象力而言,這是他最重要的發明成就"。此時,人們稱他為 "門羅
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過無數次失敗終於在電燈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1879年
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壹盞真正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
又重新研究,嘗試了大約6000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壹種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它的壽命
超過了1000小時,達到了經久耐用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發明是愛迪生壹生中最偉大的成就
。其次,他創造了壹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電燈可以從壹個中央電站發出,這是壹項
重大的技術成就。
他在純科學領域的第壹個發現出現在 1883 年。在對電燈進行實驗時,他觀察到了他所稱的愛迪生效應
:電荷從熱燈絲穿過空間到達點亮的燈泡內的冷板。1884年,愛迪生將這壹發現申請了專利
,但並未對其進行進壹步研究。相反,他身邊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特別是
無導線電力和電視。
愛迪生再次嘗試用眼睛來完成留聲機為耳朵所做的工作,於是電影攝影機誕生了。他使用喬
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拍攝了壹系列照片,並將它們快速、連續地投射到幕布上,
產生了運動的幻覺。1889年,他在自己的實驗室中首次進行了電影實驗,並於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
他的公司制作了第壹部故事片《火車大劫案》。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織和標準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1887 年,愛迪生將實驗室搬到西奧蘭治後,成立了多家商業公司來生產和銷售他的眾多發明;這些公司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即後來的通用電氣公司
。此後,他的興趣轉向熒光透視、礦石粉碎機、鐵的磁性分離、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開發了魚雷裝置、噴火器和水下潛望鏡。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世界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先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 "的提出者,"量子力學決定論解釋"(振動粒子)的捍衛者--不擲骰子的上帝。1999 年 12 月 26 日,愛因斯坦被《時代》雜誌評為 "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成為瑞士公民,1905年獲得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曾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他曾在蘇黎世工業大學和布拉格德國大學任教授,1913 年返回德國,擔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他受到納粹政權的迫害,於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擔任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並於1940年獲得美國國籍。
愛因斯坦小時候,有壹天德皇的軍隊經過慕尼黑的街道,好奇的人們湧到窗前鼓掌歡呼,孩子們被士兵們閃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聲迷住了,但愛因斯坦卻被他們嚇壞了,躲了起來,他既鄙視又害怕這些 "戰爭怪物",要求母親帶他去永恒的家。他既鄙視又害怕這些 "戰爭怪獸",請求母親把他帶到壹個永遠不會成為戰爭怪獸的地方。高中時,母親答應了愛因斯坦的請求,帶他去了意大利。愛因斯坦放棄了他的德國國籍,但他沒有申請意大利國籍;他想成為壹個不想有任何牽掛的世界公民。......大戰結束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夢想,並在 "敵國 "發表了壹系列 "和平 "演說。他的思想和行動使他瀕臨死亡:壹個懷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俄國貴族刺客將槍口對準了他;愛因斯坦的名字出現在德國右翼刺客的黑名單上;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讓自己與世界 "和諧相處",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搬到荷蘭,又從荷蘭搬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家,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勉強通過友情鏈接 **** 生存下去。(摘自《愛因斯坦的思考》,《應用文寫作學術月刊》1985年第5-6期
19世紀末是物理學大變革的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審視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壹些成就極大地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尤其是理論天體物理學產生了巨大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壹個成熟方面--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揭示了能量與質量的關系,堅守了 "上帝不擲骰子 "的量子解釋(微觀粒子振動和平移的矢量和)的決定論立場,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恒星能量來源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被發現,狹義相對論成為解釋這類現象最基本的理論工具之壹。其廣義相對論還解開了壹個多年的天文之謎,推導出後來被驗證的光彎曲現象,也成為後來許多天文學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具有靜態有限無限性的自洽動力學宇宙模型,並提出了宇宙學原理和彎曲空間等新概念,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編輯本段]生平
1879 年 3 月 14 日上午 11 時 30 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的班霍夫大街 135 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名波林。
1881年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 年,愛因斯坦迷上了袖珍指南針。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習小提琴。
1886 年,愛因斯坦進入慕尼黑的理事會學校學習;他在家學習猶太教戒律。
1888 年,愛因斯坦進入路易-波爾德中學學習。他在學校繼續接受宗教教育,並舉行了受戒儀式。弗裏德曼是他的導師。
1889年,在醫科學生塔爾梅的指導下,愛因斯坦閱讀了科普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裏得幾何,對它產生了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 年,他開始閱讀康德的著作。1895 年,他自學完成了微積分。
1896年,他獲得了阿勞中學的學士學位,10月,他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學習。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正式申請加入瑞士國籍。
1900年8月,愛因斯坦從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畢業;12月,他完成了畢業論文《毛細現象的推論》,並於次年在《萊比錫物理學報》上發表,並加入瑞士國籍。
1901 年 3 月 21 日,他加入瑞士國籍。同年 5-7 月,他完成了關於勢差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 年 9 月,他從專利局的試用成員轉為三級正式技師。
1905年3月,發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交論文《測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獲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獨立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論原理,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他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師,11月完成論文《論固體的比熱》,這是第壹篇關於固體量子論的論文。1908 年 10 月,他成為伯爾尼大學的兼職編外講師。
1913年,他回到德國,擔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8月,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雖然他生活在戰爭的發源地,身邊也有很多戰爭擁護者,但他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愛因斯坦參加了反戰組織 "新祖國同盟 "的成立,當該組織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大批成員被捕迫害,轉入地下活動時,愛因斯坦仍毅然參加了該組織的秘密活動。
1915 年 11 月,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的運動。愛因斯坦
1916年3月,他完成了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5月,他提出了宇宙空間有限而無界的假說。8月,他完成了《輻射量子論》,總結了量子論的發展,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支持這場偉大的革命,稱贊它是對全世界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社會實驗,並說:"我尊敬列寧,他是壹個完全自我犧牲的人,為了實現社會正義,他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實用的,但有壹點是肯定的:他這類人是人類良知的捍衛者和重塑者"。
1918年11月,德國工人和士兵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動了推翻德皇威廉二世的起義,在德皇威廉二世下臺的第三天,愛因斯坦即連續給母親寫了兩張明信片,歡呼道:"偉大的事件發生了......。能親身經歷它是多麽榮幸啊!"在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初,愛因斯坦基本上是壹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現實中不斷發生的侵略和掠奪戰爭打破了他美好的夢想。特別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日益法西斯化,使愛因斯坦意識到新的野蠻戰爭不可避免,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他明確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須得到捍衛時,我們必須戰鬥。自從法西斯主義的危險來臨之後,我不再相信絕對被動的和平主義。只要法西斯統治歐洲,就不會有和平"。由於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再加上他是猶太人,他被德國納粹列為重點迫害對象,幸運的是,他在1932年底離開德國到美國講學時幸免於難。他在柏林的住宅遭到突襲和破壞,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燒毀,納粹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命。面對納粹暗殺的危險,愛因斯坦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堅定地與之鬥爭。當他的好友羅威寫信勸他在政治問題上采取鮮明態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主義意味著戰爭,必須用武器捍衛和平,號召美國人民起來與法西斯主義作鬥爭。當愛因斯坦後來從電臺廣播中知道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炸死炸傷許多平民時,他感到十分痛心。是寄他後來寫給美國公民的壹封信中說的:"我們將這樣壹位偉大的大國科學家解放出來,對於壹切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責任必須限定在原子能決不能用來殺害全人類,而是用來增進人類的幸福方面"。
1919年 愛因斯坦的理論被公認為 "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壹"。
1921年 4月2日至5月30日,與魏茲曼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成立籌集資金,首次訪問美國。
1922年1月,他完成了關於統壹場論的第壹篇論文。7月,他受到謀殺威脅,暫時離開柏林;10月8日,愛因斯坦和愛爾莎從馬賽乘船前往日本。沿途訪問了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 月 9 日,在前往日本的途中,愛因斯坦因解釋光電效應而獲得 1921 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7月,愛因斯坦前往哥德堡領取1921年諾貝爾獎,12月,他首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產生於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發現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5年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探索統壹場論。最初幾年,他非常樂觀,認為自己即將取得勝利;後來他發現困難重重,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還不夠。
從1925年到1955年的30年間,除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引力波和廣義相對論的運動等問題外,愛因斯坦幾乎把所有的科學和創造精力都投入到了統壹場論的探索中。
1926 年,他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8 年後,他轉而探索純數學。他嘗試了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得到真正有物理意義的結果。
1月,他當選為 "德國人權聯盟"(前身為德國 "新祖國聯盟")董事會成員。
1929年3月,在他50歲生日那天,為了躲避生日宴會,他躲到了鄉下,6月28日,他被授予普朗克獎章。
1930年12月11日至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訪問美國,在加州理工學院講學。
1932年7月,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呼籲德國人民奮起捍衛魏瑪**** 和國家,全力反對法西斯主義。
1933年1月30日,納粹上臺。
3月10日,他在帕薩迪納發表聲明,表示不再返回德國,並於次日啟程前往歐洲。
範仲淹(989-1052),即太宗端拱二年(989)--皇祐四年(1052)。範仲淹,字希文。與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省)人,少年時家境貧寒卻好學,以當舉人為己任,有敢言之名。他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此三次被罷官。宋仁宗時,他被任命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 年),範仲淹痛陳朝弊,提出 "十事",主張建立嚴明的官制,重視農桑,整頓兵備,推行法制,減輕政府負擔。他主張建立嚴格的官制,重視農桑,整頓兵備,推行法制,減輕賦役。宋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議,並相繼實施,史稱 "慶歷新政"。遺憾的是,由於保守派的反對,他未能實現新政,被貶為陜西、山西四道節度使,後病逝於赴應州途中,謚號 "文忠"。
範仲淹喜歡彈琴,但只會彈壹首曲子,所以人們都叫他範履。他擅長詩歌和散文,文章政治內容豐富,辭藻優美,思想開闊。他的《嶽陽樓記》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兩句,堪稱千古絕句。這也是他愛國情懷的體現。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統帥,也是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 "息烽變法 "的序幕;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進,使西部邊疆長期穩固;經他舉薦的壹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的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和仁政思想,更是在中華文明史上熠熠生輝,異彩紛呈。中華文明史是壹筆閃耀著多彩光芒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 "天地間有史以來第壹流人物"!千百年來,範仲淹的遺跡在世界各地壹直受到保護和紀念。
李時珍,字東壁,號湖名,湖北蘄春(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歷二十壹年(公元1593年)。他的家族世代行醫,祖父是 "鐘醫"。他的父親姓溫,名嶽池,是當地的名醫。當時,民間醫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經常受到官紳的欺負。因此,父親決定讓次子李時珍讀書應試,讓他出人頭地,壹舉成名。李時珍自幼體弱,但性格直爽天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麽也學不會。自十四歲起歷經九年,三次赴武昌應試,均告失敗。於是,他放棄了科舉為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懇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總是考不中,妳還是讓我學醫吧!"並表達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水行舟,心比鐵堅。望父親成全我的誌向,我到死也不怕困難。"在冷酷的事實面前,李嶽峙終於醒悟,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並悉心教導。沒過幾年,李時珍就成了很有名氣的醫生。大約三十八歲那年,他被楚王召到武昌,擔任楚王府的 "宗廟長",兼管良藥所的事務。三年後,被推薦到京城任太醫院判官。太醫院是專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搞得烏煙瘴氣。只做了壹年,李時珍就辭官回鄉。
在這十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的醫學古籍,並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古籍本草 "條目既煩,名目更雜。或壹物析為二三,或二物雜為壹品"(《明外史本傳》)。尤其是許多有毒藥物,卻被認為是 "久服延年 "之物,因而後患無窮。因此,他決心重編壹本本草。三十壹歲那年,他開始醞釀,為了 "窮搜博采",閱讀了大量的參考書。家中藏書讀完後,利用行醫之機,向鄉裏各大戶借閱。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更多了,簡直成了 "藏書家"。他自述 "久耽書癮,如食甘蔗漿"(《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中也稱贊他 "讀書十年不出門,所學皆實踐"。的確,他不僅讀了 800 多部醫書、數萬卷書,還讀了許多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包括敦煌出土的史學巨著和古代幾位大詩人的全集。他還摘錄了大量關於醫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很多真實而有用的醫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學上的許多謬誤。例如,在古代醫書中,經常出現 "蘆荻 "壹詞。它們指的是什麽?兩者有區別嗎?歷代藥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引用屈原《離騷》中的 "將與雞鶩爭食"、"將泛若鳧之水 "兩句,指出詩人把 "鶩 "與 "鳧 "並何者,指出詩人用 "鶩 "和 "鳧 "這兩個詞就充分證明它們不是同壹種鳥。他還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寫,證明 "鶩 "是家鴨,"鳧 "是野鴨,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成為李時珍雄辯考證藥名的依據。
在撰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讓李時珍頭痛的是由於藥名蕪雜,常常弄不清藥物生長的形狀。過去的本草書籍,雖然反復解釋,但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的研究,而是在書中照抄照搬 "紙上談兵",所以越解釋越混亂,矛盾倍增,使人不知所雲。比如藥物遠誌,南北朝名醫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綠,花白色,宋代馬蒔則認為它像大青,並指責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誌。再比如狗脊壹味藥,有人說它像蓖麻子,有人說它像揪麻雀,有人說它像貫眾,說法很不壹致。類似這樣的案例很多,李時珍只好壹次次擱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在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 "固然必要,但 "行萬裏路 "更不可或缺。於是,他既 "尋百家",又 "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簍,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陪同下,遠離山野,遍訪名醫儒士,尋訪民間偏方,觀察采集藥物標本。他先在家鄉潁州采訪。後來,他又多次遊歷。除湖南、廣東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許多地方。均州太和山也到過。江西廬山盛產藥材,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下了 "遠產窮邊僻,探險足下華 "的詩句,反映了他長途跋涉、四面采訪的壹生。
李時珍每到壹地,向各色人物提出要求。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有打魚的,有砍柴的,有打獵的。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學習各種藥物知識。
例如,蕓苔是壹種常見的治病藥。但它到底長什麽樣呢?神農本草經》沒說明白,各種註解也弄不清楚。李時珍問了壹位種菜的老人,在他的指導下,再察看實物,才知道蕓苔,其實就是油菜。這種植物,第壹年下種子,第二年開花,種子裏就可以榨出油來,所以這種藥,就在他的《本草綱目》裏清清楚楚地記了出來。
在各地采訪,或在自己的藥園裏,李時珍都十分註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草蛇,草州所產的白花蛇。此藥具有治風痹、驚風、癬癩之功。李時珍對其研究已久。但起初,他只是從蛇販那裏觀察到的。內行人提醒他,這是從江南興國州的山裏捉來的,不是真正的靈蛇。那麽,真正的靈蛇長什麽樣呢?他向壹位獵蛇人請教。那人告訴他,蛇的獠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後,必須立即截肢,否則就會中毒身亡。它對治療上述疾病很有效,因此非常珍貴。國家官員強迫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捕捉它們,以便向皇帝進貢。草蛇如此之大,其實只有城北的龍鳳山上才有真正的草蛇。李時珍追根溯源,想親眼觀察壹下,便讓捕蛇人帶他上龍鳳山。那裏有壹個神獸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灌木叢中遍布著許多石楠藤。草蛇喜歡吃這種藤蔓的花和葉子,所以就生活在這壹帶。李時珍不顧危險,四處尋找。在捉蛇人的幫助下,他終於親眼看到了蛇,看到了捉蛇、制蛇的全過程。正因為有了這次深入實際的考察,後來他在《本草綱目》中寫到白花蛇時,就很容易簡明準確地說出了白花蛇的特點。說的是蛇的形態:"龍頭虎口,黑質白花,挾有二十四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有佛甲,長壹二分,腸形如珠";說白花蛇的捕捉和制作過程是:"多於石南藤上花葉中食之,人尋之。先撒壹把沙土,然後盤曲不動,用叉取之。以繩懸之,刀破其腹,以去腸物,然後反尾洗其腹,覆其創處,復以竹撐之,屈曲盤起,系於床幹。"同時,也明確了潁上蛇與其他地方白花蛇的區別:"出潁川地者,雖幹,而視之不沈,他處者不矣"。如此清晰地記述草花蛇的各種情況,當然得益於細致入微的實地調查。
李時珍了解藥性後,並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調查,而是逐壹采看,對照實物檢查。這就弄清了許多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藥物。用他的話說,就是 "壹壹對應,相當真切","羅列出品,反復觀看"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出產 "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 "榔梅 "最重要。道士們說吃了它就是 "仙果"。他們每年都會采摘,並向皇帝進貢。官府嚴禁他人采摘。李時珍不相信道士們的鬼話,想親自采摘,看看有什麽效果。於是,他不顧道士的反對,冒險采摘了壹顆。經過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與普通的桃、杏壹樣,只能生津止渴,是榆樹的壹種果實,並無特殊的攻擊性作用。
穿山甲,即現在所說的穿山甲,是壹種常用中藥。陶弘景說它可以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石,張開鱗甲,裝死,引誘螞蟻進入鱗甲,然後合攏鱗甲潛入水中,再張開鱗甲讓螞蟻浮出水面,然後吞食。為了弄清陶弘景的說法是否正確,李時珍親自上山觀察。在樵夫和獵人的幫助下,他抓到了壹只穿山甲。從它的肚子裏剖出了壹升左右的螞蟻,證實了穿山甲是動物這壹點,陶弘景是對的。但是,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吃螞蟻,是抓開蟻穴,舔食食物,而不是引誘螞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的正確壹面,糾正了它的錯誤。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考察,弄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歷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寫工作。全書約有壹百九十萬字,五十二卷,藥物壹千八百九十二種,新藥三百七十四種,方劑壹萬多種,附圖壹千多幅,成為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它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並對其他相關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作出了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 "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