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臨近期末,學習就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高壹化學也不例外。下面是我整理歸納的高壹化學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基礎1全冊基礎內容梳理從實驗中學習化學
壹、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的廚房內進行,並註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易燃易爆氣體實驗時應註意檢驗純度,尾氣應燒掉或作適當處理。2 燙傷應及時就醫。
3 濃酸濺到實驗臺上,先用 Na2CO3 或 NaHCO3 中和,再用水清洗。濃酸沾在面板上,宜用幹抹布擦去,再用清水沖洗幹凈。濃酸濺入眼睛,應先用稀 NaHCO3 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 濃堿濺到實驗桌上,先用稀醋酸中和,再用清水沖洗。濃堿沾在面板上,宜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入眼內,宜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 鈉、磷等失火物應用沙土覆蓋。
6 酒精等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時,應迅速用濕抹布覆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提純
分離提純的方法 分離物質時應註意的事項 應用舉例 過濾 用於固液混合物壹膏、二低、三靠粗鹽的分離提純、例如
蒸餾 不同沸點液體混合物的提純或分離 防止液體沸騰失控,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例如石油蒸餾冷凝管中水的流動方向,例如。石油蒸餾
萃取利用溶質在不溶溶劑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從它與另壹溶劑組成的溶液中萃取溶質的方法 選擇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與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溶質的溶解度應比原溶劑大得多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碘
分離 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 打開活塞的上端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鬥上的水孔相通,使漏鬥內外的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從上端倒出 如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碘,然後進行液體分離
蒸發和結晶 用於分離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 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當蒸發皿中固體較多時,即停止加熱 分離 NaCl 和 KNO3 混合物 III.離子實驗
III.離子 加入的試劑 現象 離子方程式
Cl- AgNO3、稀 HNO3 產生白色沈澱 Cl-+Ag+=AgCl↓ SO42- 稀 HCl、BaCl2 白色沈澱 SO42-+Ba2+=BaSO4↓ IV.除雜質
註意: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 "適量",而應 "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壹定要便於在後續操作中除去。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 n 是壹個物理量,表示含有壹定數量微粒的集合體。
2、摩爾:含有 6.02×1023 個微粒的任何微粒集合體,計量單位為 1 摩爾。3.阿伏加德羅常數:6.02 X 1023mol-1 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4. 物質的量 = 物質中所含微粒的個數/阿伏加德羅常數 n = N / NA
5. 摩爾質量 M1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 單位:g / mol 或 g...mol-13 值:等於微粒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6. 物質的量 = 物質的質量 / 摩爾質量 n = m/M 六、氣體的摩爾體積
1. 氣體的摩爾體積 Vm1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的摩爾體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 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的濃度。
1定義:用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量來表示物質的量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壹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據物質的量和溶質的濃度配制溶液 根據待配制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濃度,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盛有溶劑的容器中將溶質稀釋到規定體積,配制溶液。2 主要操作
a.檢查是否漏液。 b.配制溶液 1計算。2 稱量。3 溶解。4 轉移。5 洗滌。6 定容。7 振蕩 8 儲存溶液。註意事項:A 選擇容量與待配制溶液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檢查是否有泄漏。C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D 溶解後的溶液應冷卻至室溫後再轉移。E 當體積確定後,當液面距刻度線 1-2cm 時改用滴定管,用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3、溶液稀釋:C 濃溶液 ?V 濃溶液 = C 稀溶液 ?V 稀溶液 壹、物質的分類
把壹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壹種或多種物質中得到的體系叫分散體系。被分散的物質叫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作用的物質叫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體系的比較 分散漿粒度/nm 外觀特征 能否透過濾紙 是否有廷德爾效應 示例項目 溶液 小於 1 均勻、透明、穩定即可 無 NaCl、蔗糖溶液
膠體 在 1-100 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 可以 有 FeOH3 膠體 渾濁液體 大於 100 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 可以 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間能發生各種化學變化,依據壹定的標準可將其歸類為化學變化。1、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分為:A 、化合反應 A+B=ABB 、分解反應 AB=A+B C 、置換反應 A+BC=AC+B D 、復分解反應 AB+CD=AD+BC
2 按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分為:
A.離子參加的壹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 按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電子轉移的失價或移價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的失價或移價 特點: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非電解質。
註: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區別在於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處於水溶液或熔融狀態才能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並非都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非金屬氧化物 SO2、SO3、CO2 和大多數有機物都不導電。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離子符號表示反應式。它不僅表示具體的化學反應,還表示同壹類離子反應。
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沈澱、氣體或水。書寫方法: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將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末尾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與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 生存
所謂離子能大量在同壹溶液中**** 生存,即離子之間不發生.任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相互反應,則不能大量**** 生存。
A、結合生成不溶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 生存:如Ba2+與SO42-、Ag+與Cl-、Ca2+與CO32-、Mg2+與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 生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 生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離子結合成水這種難以電離的物質,不能大量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 、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中的離子不能大量***儲存
註意:題幹條件:如無色溶液中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呈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在給定的離子群之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四、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壹、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凈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沈澱符號、氣體符號、其他符號等、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四、看與反應有關的過量的表達是否正確、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的氧化反應--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得電子--化合價降低--是還原反應。還原反應是通過還原發生的--是具有氧化性的氧化劑 金屬及其化合物
I.金屬活性 Na> Mg> Al> Fe.
II.金屬壹般較活潑,易與 O2 反應生成氧化物,能與酸溶液反應生成氧化物。能與酸溶液反應生成H2,特別活潑的如Na能與H2O反應置換出H2,特殊金屬如Al能與堿溶液反應得到H2。
三、A12O3兩性氧化物、AlOH3兩性氫氧化物,能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也能與強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的比較 碳酸鈉 碳酸氫鈉 俗名純堿或蘇打 小蘇打 顏色 白色晶體 細白色晶體
五、水溶性 易溶於水,溶液呈堿性 酚酞紅 易溶於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溶液呈堿性酚酞淡紅色
熱穩定性 較穩定、加熱難分解 加熱易分解 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與酸反應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條件下 CO2 的釋放速率。相同條件下,NaHCO3 釋放 CO2 的速率比 Na2CO3 快 與堿反應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應實質:CO32-與金屬陽離子的復分解反應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應實質:CO32-與金屬陽離子的復分解反應 NaHCO3+NaOH Na2CO3+H2OH CO3 -+OH- H2O+CO32-
與 H2O 和 CO2 反應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應
與鹽反應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應
主要用途 玻璃、紙張、礬土、洗滌 發酵、醫藥、滅火器 轉化關系
VI.合金: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融合在壹起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合金的特點;硬度壹般比組成金屬的硬度大,而熔點比組成金屬的熔點低,用途比純金屬的用途廣。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壹、矽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的含量為26.3%,僅次於氧。是壹種親氧元素,以熔點較高的氧化物和矽酸鹽形式存在於巖石、砂土中,占地殼質量的90%以上。它位於第 3 周期,低於第 IVA 組碳。Si vs. C
它的最外層有四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化合物。
II.二氧化矽 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矽被稱為二氧化矽,包括結晶和無定形兩種形態。石英是二氧化矽常見的結晶形態,它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帶有彩色環帶或色層的是瑪瑙。二氧化矽晶體具有三維網狀結構,基本單位為[SiO4],因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而被廣泛使用。瑪瑙飾品、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於水、潔凈的 SiO2 無色半透明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 HF 外壹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與強堿 NaOH、酸性氧化物反應、在壹定條件下可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 == SiF4 ↑ +2H2O SiO2+CaO === 耐高溫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盛裝 HF,盛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要用軟木塞或膠塞。
三、矽酸 H2SiO3
酸性很弱的弱碳酸溶解度很小,由於SiO2不溶於水,矽酸應與可溶性矽酸鹽等酸性比矽酸強的酸反應生成。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矽膠多孔疏松,可用作幹燥劑、催化劑載體。
四、矽酸鹽
矽酸鹽是由矽、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泛,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定。壹般不溶於水,除 Na2SiO3、K2SiO3 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矽酸鈉 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為水玻璃和泡花堿,可用作肥皂填料、木材阻燃劑和粘合劑。常用矽酸鹽制品:玻璃、陶瓷、水泥 IV、矽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非晶體兩種。晶體矽結構類似金剛石,為灰黑色固體,具有金屬光澤,熔點高,為1410℃,硬而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壹種良好的半導體,應用領域:半導體晶體和晶片、光伏電池、
5、氯元素:位於第三周期第七族A,原子結構:易得到壹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l-,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狀態存在。
VI.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性氣味,易溶於水,加壓冷卻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 濃 MnCl2+2H2O+Cl2 聞氣味: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非常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結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 ==== 點燃 2NaCl 2Fe+3Cl2 ==== 點燃 2FeCl3 Cu+Cl2 ==== 點燃 CuCl2 Cl2+H2 ==== 點燃 2HCl 現象:淡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白霧。
燃燒不壹定有氧氣,物質燃燒不壹定只在氧氣中進行。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壹切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叫燃燒。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消毒 Cl2+H2O== HCl+HClO 2HClO== 光 2HCl+O2 ↑
1體積水溶解2體積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 HClO 具有強氧化性和漂白性,在消毒漂白中起主要作用。次氯酸呈弱酸性,不穩定,遇光或熱分解,所以氯水長時間使用會失效。
②制作漂白劑、漂白粉和漂白劑
制作漂白劑Cl2+2NaOH=NaCl+NaClO+H2O,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可長期保存,使漂白劑中35%的氯與漂白劑中70%的氯充分反應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這就是主要的消毒劑和漂白劑。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於提純 Si、Ge、Ti 等半導體和鈦
⑤ 有機化學品:合成塑料、橡膠、合成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等
七、氯離子的檢驗
用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排除 CO32-、SO32- 離子的幹擾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2NaNO3 Ag2CO?+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形成方法:硫黃或含硫燃料燃燒得到 硫,俗稱硫磺,是壹種黃色粉末 S+SO2 === 點火 SO2
物理性質:無色,有***性氣味,易液化,溶於水的體積比為1:40
化學性質:有毒,溶於水後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呈酸性,具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的顏色。這是因為 H2SO3 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 SO2
SO2 + H2O H2SO3 因此,這個合成和分解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相同條件下,既能發生順反應方向的正反應,又能發生逆反應方向的逆反應的化學反應叫做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九、壹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自然界中的壹氧化氮是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形成的:N2+O2 ======== 高溫或放電生成 2NO,生成的壹氧化氮很不穩定,常溫下在有氧氣即二氧化氮的情況下合成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壹氧化氮:壹種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汙染物。少量的壹氧化氮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二氧化氮簡介:紅棕色氣體,有***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於水,能與水反應:3 NO2+H2O == 2HNO3+NO 這就是硝酸的工業制法。
十、大氣汙染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於雨中形成酸雨。防治措施:從燃料燃燒中產生。從立法管理入手。從能源利用和開發入手。
④從廢氣回收利用入手,化害為利。2SO2+O2 2SO3 SO3+H2O=H2SO4
十壹、硫酸
物理性質: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揮發,沸點高,密度大於水。
化學性質:酸的壹般性質,濃硫酸具有脫水、吸水和強氧化性。是壹種強氧化劑。C12H22O11 ====== 濃 H2SO4 12C+11H2O 放熱 2 H2SO4 濃 +C CO2 ↑+2H2O+SO2 ↑ 還能氧化排在氫氣後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2 H2SO4 濃 + Cu CuSO4 + 2H2O + SO2 ↑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 H2 ,使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與某些鹽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與堿性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性質壹般,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也能氧化金屬後面的氫,但不放出氫氣。
4HNO3 濃 + Cu == CuNO32 + 2NO2 ↑ + 4H2O 8HNO3 稀 + 3Cu 3CuNO32 + 2NO ↑ + 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也不同,可有下列產物
產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 △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能鈍化鐵、鋁等某些金屬,使其表面生成壹層致密的氧化保護膜,將金屬內層與酸隔離,阻止反應進壹步發生。因此,鐵和鋁容器可以盛放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它們可用於制造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於提煉石油、酸洗前的金屬加工和生產各種揮發性酸。
十三、氨和銨鹽
氨的性質:無色氣體,***性氣味,密度小於空氣,極易溶於水,體積比快1:700。溶於水後會發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 + H2O NH3?H2O NH4 + OH- 可用於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壹水氨 NH3?H2O 是弱堿,很不穩定,會分解,遇熱更不穩定:NH3?H2O === △ NH3 ↑ + H2O
濃氨水除氨氣易揮發外,還有***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與酸反應生成銨鹽:NH3 + HCl == NH4Cl 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有機合成工業以及硝酸、銨鹽和純堿的制造都離不開它。氨很容易液化成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熱量,因此也可用作制冷劑。銨鹽的性質:易溶於水 許多化肥都是銨鹽,遇熱易分解,放出氨氣:NH4Cl NH3 ↑ + HCl ↑
NH4HCO3 NH3 ↑ + H2O ↑ + CO2 ↑
可用於實驗室制氨:幹銨鹽與堿固體混合後加熱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收集時要向下排空氣,用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