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由於歷史的原因,知識產權的概念在公眾中還是壹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壹些人不知道什麽是知識產權,不知道應該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更不知道保護知識產權有什麽作用。很多人,甚至是壹些知識分子,既不懂得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有的甚至肆意踐踏知識產權。我國許多智力成果問世後,卻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加以保護,結果悔之晚矣,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據報載,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國家重大科技成果達3萬多項,而每年受理的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申請僅1萬多件,還有2萬件左右的成果沒有獲得專利保護。這些技術壹旦公開,就會白白流失。還有壹些發明人只申請中國專利,而不申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專利,這也導致了大量專利的流失。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自1985年《專利法》實施至20世紀末,我國在國外申請的發明專利不足3000件,反而有11.3萬多件發明專利被無償 "奉獻 "給了世界各國。對於目前市場上大量存在的盜版、盜印等知識侵權行為,人們的反應相當冷漠。很多人,甚至是壹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很多偏差。他們認為 "黃 "有害,應該 "掃黃","非 "無關緊要,盜版盜印產品價廉物美,只要內容健康,沒有必要查處打擊。這給 "掃黃打非 "工作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就企業而言,我國企業面臨的國際知識產權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已成為壹些跨國公司打壓我國競爭對手、謀取更大利益的主要工具。進入21世紀,知識產權這壹世界巨頭競爭的利器,成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內企業最棘手的事情。目前,跨國公司十分重視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日益密集的專利 "陷阱 "將成為我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反觀國內企業,合理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外在形勢不容樂觀。由於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境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在境外申請專利和註冊商標的數量較少,近年來各類知識產權糾紛時有發生,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商標搶註問題。據統計,我國企業有 80 多件商標在印尼被搶註,近 100 件商標在日本被搶註,近 200 件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註。此外,還有許多馳名商標被其他國家搶註。
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了壹定程度的提高,但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整體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這些數字暴露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較低,說明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還缺乏足夠的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缺乏。知識產權,需要國家政府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加以保護。然而,由於我國知識經濟和商品經濟發展滯後,知識產權保護仍面臨諸多困難。就法律而言,雖然國家頒布了《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但相對於知識極其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人類無窮無盡的創新能力而言,現有的法律體系還很不完善,很不配套。同時,知識產權領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管理上,國家雖然設立了知識產權局,但面對廣闊的知識市場和大量違法侵權行為的存在,仍然缺乏完善的管理網絡和有力的管理措施。從經濟上看,知識市場還沒有普遍建立起扶優限劣、優勝劣汰的運行機制,往往造成正版企業收益微薄,而盜版侵權卻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