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癱瘓失明。1930年,他以自己的戰鬥經歷為素材,以頑強的意誌開始寫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同時代人真誠熱情的贊揚。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接納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造性工作和傑出貢獻。1936 65438+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因重病在莫斯科去世。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但他的出生地在烏克蘭。我的父親是壹家釀酒廠的制曲工,他也在壹個外國村莊或城鎮做兼職。他還當過五年的郵遞員。他去過彼得堡,服過兵役,見過進步的大學生,知道壹些革命者反抗沙皇的故事。我媽出身貧寒,從小就要給別人打工,放鵝,種菜,看孩子。他們婚後生了六個孩子,兩個夭折。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小,有兩個姐姐和壹個哥哥。媽媽們除了做家務,帶孩子,還要給別人縫縫補補,做女傭。在他十歲的時候,由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了躲避戰爭,全家搬到謝佩托夫定居。這個時候,生活就更加艱難了。
十壹歲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加入當地火車站食堂當服務員。十四歲就進了電廠,幫消防員、電工幹活,也幹鋸木頭、卸煤之類的雜活。他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渴望學習,但只斷斷續續上過幾年學。在學校,他不僅成績優秀,而且非常活躍,是老師的好助手。他嘗試寫童話、短篇小說和詩歌,並在學生寫的雜誌《青春的顏色》上發表他的練習。他也喜歡演話劇,他喜歡在舞臺上扮演英雄角色。他幾次輟學,大多是因為貧窮,還有壹次是因為得罪了壹個教神學的牧師。於是,孩子想盡辦法借書,甚至把自己的午飯給了報販,以換取報紙。他十二歲時就閱讀了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從那以後,牛虻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裏。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於壹個工人家庭。小學畢業後,小教會因為家境不好,不得不輟學打工。1919年加入蘇俄青年團,加入紅軍抗擊白匪。1923-1924在團委工作。1924,加入* * *產黨。1927因病癱瘓失明。他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的誕生》,根據個人經歷描寫了蘇聯青年在革命熔爐中成長的經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早在1942就被翻譯成中文,主人公保羅·科查金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楷模。1936 65438+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去世。
現實生活的苦難與沈重,以及書中人物的堅毅與光輝,讓這個男孩變得懂事而早熟。他幫助布爾什維克地下組織張貼傳單和刺探信息。十五歲那年,他正在街上走著,突然發現壹個地下革命委員會的成員被壹個全副武裝的匪兵押送著。絕望中,他撲向強盜士兵。這位革命者意外獲救,卻因此被捕。男孩被折磨,但他壹句話也沒說,只是活了下來。
紅軍和起義軍打敗了匪軍。同年7月,奧斯特洛夫斯基參加了青年團;8月,他自願加入紅軍,隨部隊上前線,經受了戰爭烈火的考驗。
他當過騎兵、偵察兵,到處打仗。這個年輕人,不僅刀光劍影,英勇善戰,被書面嘉獎,而且善於鼓舞戰友,顯示了他的宣傳鼓動能力。次年8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頭部受重傷,在野戰醫院病床上昏迷了兩個月。出院後,右眼視力只保留了五分之二。所以我換了工作,來到了這個地方。
參加了肅反委員會的工作,在鐵路總廠當電工助理,當選團支部書記,在電工技校學習。十七歲那年,他率先完成了修建鐵路支線的艱巨工作。在鐵路建設工地上,許多人因惡劣的條件、疾病和幫派襲擊而喪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咬緊牙關,努力工作。但工程即將完工時,他的膝蓋紅腫,走路艱難,還感染了傷寒,被送回老家。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他勉強活了下來。回廠後,他壹邊打工,壹邊在技校學習。受了傷,無法承受過度的勞累,身體越來越差,被送到療養院泥療。稍有好轉後,他回到基輔,和許多青年團成員壹起,在齊膝深、刺骨寒冷的河水中救出了伍德。他又生病了。十八歲那年,醫學鑒定委員會為他出具了壹級傷殘證明!
他把證書藏起來,要求找工作。之後歷任團委書記、全國軍事訓練營政委、地區團委委員、團委候補委員。二十歲入黨,曾任團委書記。不幸的是,他又出了車禍,右膝受傷,導致了慢性疾病,關節腫脹疼痛。很難移動。23歲時癱瘓,眼睛逐漸失明。
此後,他往返於各地醫院,治療後仍不見好轉。二十六歲,第九次手術,切口縫合後體內遺留壹個棉球。身體虛弱的患者,如果再次麻醉,可能會損傷心臟,危及生命。他主動提出不打麻藥切開切口取出棉球。他沒有發出壹聲呻吟,但手術後發高燒,在那裏待了八天。之後,他斷然拒絕任何手術,說:“我為科學獻了點血,剩下的讓我留著做別的吧。”
在全國各地的醫院和療養院,他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壹些是老壹輩的革命家。在就醫的間隙,他用殘存的視力閱讀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包括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巴爾紮克、雨果、左拉、德萊塞的作品。他參加了函授大學的學習,同時寫了壹部反映戰鬥生活的中篇小說。不幸的是,小說唯壹的手稿被外地的同誌看完之後,在回來的路上丟失了。
二十六歲時,他開始寫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27歲完成了我的第壹本書,第二年就出版發行了。三十歲時,第二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31歲獲得列寧勛章;32歲那年,也就是1936年12月14日,他完成了另壹部小說《暴風雨的誕生(上)》的修改,8天後,也就是12月22日,他去世了。
名言:
1幸福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在於改造和再教育這個已經成為國家主人和社會主義時代大智慧的人。
生活的主要悲劇是停止戰鬥。
壹個人的美,不在於外表,不在於衣服,不在於發型,而在於自己,在於內心。如果壹個人沒有靈魂的美麗,我們往往會討厭他美麗的外表。
利己主義者先滅亡。他壹個人生活,為自己而活。如果他的“我”受損,那麽他就無法生存。
5***有了事業,**有了奮鬥,才能讓人有忍受壹切的力量。
所謂友誼,首先是真誠,這是批評同誌的錯誤。
我自己的人生也經歷過被拋棄被背叛的痛苦。但有壹點救了我:我的人生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那就是為社會主義而奮鬥。
只有像我這樣熱愛生活,熱愛奮鬥,熱愛建設新的更好的世界的人,只有我們這些看透了人生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隨便便死去,哪怕只有壹次機會,也不能放棄生命。
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就在妳的腳下,和集體壹起生活,記住是集體教育了妳。如果有壹天脫離了集體,那就是結束的開始。
10壹個真正的朋友應該說實話,不管多尖銳。
11人的偉大力量在這裏——感覺自己在壹個友好的群體裏。
對我來說,當兵是最大的幸福...所有的個人問題都不如社會主義事業那樣永恒。
12壹個真正的朋友應該說實話,不管多尖銳。
13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生命屬於人只有壹次。人的壹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過去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後悔,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彌留之際,他可以說:“我的壹生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戰。”
14.治愈所有疾病的最好和最珍貴的藥是勞動。
15.生活給了我們壹份巨大而又無限高貴的禮物,那就是青春:充滿力量、期待、願意、求知與奮鬥的雄心、希望與信心的青春。
16勇氣是在奮鬥中誕生的,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培養的。我們青年的座右銘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掃除壹切障礙。
17.生活最美好的壹點是,當妳停止生活的時候,妳仍然可以用妳創造的壹切為人們服務。
18.在人生的任何場合都站在前線戰士的行列裏。
19.人們的偉大力量就在於此——他們覺得自己處在壹個友好的群體中。
20.我只相信壹件事:靈感來自工作。.....勞動,這是所有麻木不仁中最好的醫生。
21.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很開心。創作產生了驚人的快樂,我覺得自己的雙手也在為我們所有人建造美麗的建築——磚塊,從而排除了個人的悲痛。
22.不要停留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上,而是要勇敢努力,爭取把勞動冠軍長期掌握在自己手中。
23.理想對我來說有著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總是充滿生活氣息和泥土氣息。我從不夢想不可能的事。任何認為自己是聖人,是被埋沒的天才,脫離了集體的人,都會有可悲的命運。集體可以隨時提升妳,讓妳站穩腳跟。
24.光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25.愛國主義和對敵人的仇恨是成倍增長的。只有這樣的愛國主義才能走向勝利。
26.幸福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在於改造和再教育成為國家主人和社會主義時代大智慧的人。
27.對我來說,當兵是最大的幸福...所有的個人問題都不如社會主義事業那樣永恒。
28.友誼,壹種建立在相互尊重、深切同情、從不惡意嫉妒他人成就、培養集體利益高於壹切的意識基礎上的高尚而美好的友誼。
人支配習慣,不是習慣支配人。
壹個人再有才華,集體往往比他更聰明,更有力量。
30.人要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壹個人改不掉自己的壞習慣,簡直壹文不值。
31.鋼鐵是在烈火和急冷中錘煉出來的,所以能硬,什麽都不怕。我們這壹代人也是在鬥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已經學會了不向生活屈服。
32.我們要活得快,活得充實,因為壹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或者悲慘的意外,隨時都可能突然結束他的生命。(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3.壹個人的生命可能燃燒,也可能腐爛。我不能腐爛。我要燃燒!
34.我們唯壹無法改正的弱點就是軟弱。
35.人應該控制自己的習慣,但千萬不要讓習慣控制自己。壹個人改不掉自己的壞習慣,簡直壹文不值。
36.誰要是脫離了集體,他的命運就會很悲慘。
37.誰認為自己是聖人,誰就是被埋沒的天才,誰脫離了集體,誰的命運就很悲慘。集體可以隨時提升妳,讓妳站穩腳跟。
38.***相同職業;* * *有了奮鬥,才能讓人擁有忍受壹切的力量。
[編輯此段]看完
關於鋼鐵是如何煉成的思考
“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壹次生命。人的壹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過去,不會為虛度年華而後悔,也不會為卑鄙和庸俗而羞愧;在他臨終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全部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壹段話,很久都沒有定論。是的,就像書中刻畫的主人公帕維爾·科爾察金同誌壹樣,這個響亮的名字讓我壹聽就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力量。壹個人以超人的毅力壹次次從死亡中重獲新生,卻把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為黨和解放事業獻身。雖然他雙目失明,不能在前方作戰,但他還是不想在後方繼續為解放而戰!和我們國家的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壹樣,他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為我們現在過上這麽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礎。沒有他們,我們還不知道去哪裏給地主放牛放馬。
這本書結合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親身經歷,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戰火紛飛的烏克蘭地區。直到現在,書中保羅·科恰金同誌的精神仍然支撐著成千上萬的兒童、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
來吧,讓我們認識他,了解他,向他學習。讓我們為和平而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