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聽到的都是有關“苗醫苗藥”的故事。全世界有苗族人口近千萬,中國有700多萬,其中貴州省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人口的50%。苗族醫藥源遠流長,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嘗百草神龍的最早傳人之壹,西漢時更有“古之醫者曰苗父”的記載。苗族民間中流傳著“千年苗醫,萬年苗藥”的歌謠。而在貴州省民間就有“黔中自古無閑草,信手拈來都是寶”之說。
貴州氣候呈多樣性,“壹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全省有藥用植物資源有3900余種,占全國中草藥品種80%,“夜郎無閑草,黔地多良藥”,是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壹。
雖然苗族生活在植被繁茂、藥物豐富的地區,但苗族早期遷徙頻繁,所到之處大多是人跡罕至的荒僻山區和瘴癘之鄉,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但這種環境反而鍛煉了苗族生存鬥爭的能力。
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如果沒有起源較早的醫藥活動,絕對不能保證民族得到生存和繁衍。苗族的許多有名的治療方法和用藥經驗,就是來源於這種生存鬥爭。
苗藥資源屬於天然藥物資源範疇,涉及到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據調查,貴州苗藥資源在4000種左右,正如貴州畢節地區的老苗醫所言:(苗醫)病有108癥,藥有3800種,有苗者(泛指高等植物)3000種,無苗者(泛指低等植物、動物、礦物及其他類)800種。如別具特色的苗藥觀音草、米槁、艾納香、八爪金龍、仙桃草、旱蓮草、活血丹、大丁草、重樓等。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常見苗藥約有2000種左右,最常用的約達400種,並有不少苗藥己收載於全國性或地方性民族醫藥等有關專著。
苗族創造了本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其中的醫藥文化以天然綠色、方法奇特、簡練實用和療效確切而著稱,又因同時具有文化價值、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而成為最具魅力的文化之壹。苗醫藥也是我國民族醫藥中的壹朵奇葩,被譽為“大山深處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