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曝光留千面,方寸之間容千言。用手中的相機留住壹個個美麗的瞬間,留下壹段段難忘的回憶,是很多校友的美好願望。
為此,有的朋友嘗盡了失敗與成功的酸甜苦辣。但對於更多的朋友來說,攝影似乎還很神秘,高不可攀。
壹幅成功的攝影作品,需要攝影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攝影師應該是 "萬事通"。
本節將向您介紹壹些有關攝影的知識。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攝影的問題,請給我們寫信,我們將為您解答。
照片中的圖像是如何產生的?
任何拍過照片的人都知道,壹張完美照片的誕生需要壹個復雜的過程。
圖像的形成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1.曝光
首先,攝影師必須將風景如畫、色彩斑斕的景物通過相機鏡頭記錄到相機內的膠片上。這壹步通常稱為曝光,是攝影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此時,膠片上出現了肉眼看不見的影像,稱為 "潛影",顧名思義,就是 "潛在的影像"。
2.底片沖洗
成片必須經過沖洗,才能將潛影變成可見影像。膠片沖洗可以由專業沖洗師完成,也可以自己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底片,經過顯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後,可以看到膠片上留下了與原景物明暗相反、互補色的影像,通常,我們稱這種影像為 "負像"。有負像的膠片就叫底片。
這裏要提醒朋友們註意的是:
膠片是壹種不同於畫家、作家使用的各種紙張的特殊記錄材料。在沒有沖洗之前,這種材料是不能在明亮的房間裏打開的,此時打開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時打開暗箱,會使前期拍攝效果毀於壹旦!
不要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質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能好。沖洗好的底片壹定要保持清潔,防止弄臟劃傷。因此,濕底片在晾幹後,要在幹凈的環境中冷卻,不能讓灰塵粘在膠片上,也不能隨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這樣容易在膠片上留下指紋或造成劃痕,沖洗好的底片不宜曝光,應裝在專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塵。因為底片上壹旦有劃痕,就會在照片上留下為深色的條紋,底片上有臟物,就會在照片上留下相應的白色影像。
3.打印或放大
看到底片上的影像並不是攝影的最終目的,為了看到與原景物明暗和色彩壹致的影像,還需要通過放大機的鏡頭,將底片上的小影像放大到所需的尺寸,曝光打印後放置在彩色相紙上。放大後的圖像可以裁剪,可以校正色彩,可以多張復制,還可以復制成不同的尺寸。打印後,相紙上還會留下肉眼看不見的 "潛影"。
4.相紙顯影
相紙顯影與底片顯影的方法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經過沖洗後,紙張上會出現與原景物明暗相同、顏色相似的彩色圖像。
攝影過程涉及許多具體的技術問題。如拍攝條件的把握、顯影條件的控制等,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因為它們都會影響到照片的質量。
相機的使用與維護
相機是壹種高精度設備,經久耐用,性能可靠。如果您能正確操作並妥善保養,相機將為您提供良好的服務。但是,如果您不正確對待它,它往往會讓您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機時,要像愛護眼睛壹樣愛護相機。
以下註意事項供您參考:
1.不要試圖用手打開全自動相機的鏡頭蓋。鏡頭蓋只有在開關打開時才會自動打開,而在開關關閉時則會自動關閉。
2.如果相機具有日期顯示模式,在電池電量耗盡之前不要取出電池,因為日期功能需要電池電量才能持續工作。
3.全自動照相機應使用帶有 DX 碼的膠片,購買膠片時應確保暗盒上標有 DX 碼。如果裝入沒有 DX 碼的膠片,感光度會自動設置為某壹數值,而與膠片的真實感光度無關,因此可能導致曝光不正確。
4.使用和攜帶相機時,請務必小心,不要跌落或砸壞相機,並避免強烈震動、沖擊或擠壓。在摩托車、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上攜帶相機時,請使用厚墊保護相機。使用三腳架時,壹定要站穩,尤其要防止三腳架被大風踢翻或吹倒。
5.避免將相機存放在裝有衛生球的壁櫥中,或存放在裝有化學品的實驗室中,否則會嚴重損壞相機。應將相機存放在陰涼、幹燥和通風良好的地方。切勿使用油漆稀釋劑、酒精或苯等清潔相機。
6.如果將相機從寒冷的室外拿到溫暖的室內,濕氣會在相機內外凝結成水滴。將相機帶入溫暖的室內時,請將相機放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機的溫度逐漸變化。待溫差減小後再打開塑料袋。
7.相機的正常工作溫度範圍壹般為 40℃ - -10℃。請註意避免將相機長時間置於高溫、高濕環境中,例如夏日的汽車內。
8.汙垢、泥土、灰塵、濕氣、有害氣體或鹽水滲入相機會損壞相機,使其無法工作。在海邊,請將相機放在遠離含鹽、潮濕空氣的地方,並將相機放在遠離任何液體和雨水的地方。當相機淋雨或受潮時,請將水擦幹並冷卻。
9.更換電池時,請同時更換所有舊電池。請勿混合使用不同品牌、類型或商標的電池,或混合使用新舊電池。請勿損壞電池,或給電池充電,或將電池置於火上,因為這會導致電池漏液、自熱、爆炸等。電池應按指示裝入正負極。
10.切勿試圖拆卸相機。
因為鏡頭的質量對圖像質量有很大影響,但同時它也是最脆弱的部件之壹。因此鏡頭的使用和保護更為重要。
首先,保持鏡頭清潔。
當您將相機掛在脖子上時,應始終用鏡頭蓋或透明 UV 鏡頭蓋住鏡頭,以防止灰塵、油汙或其他雜物,以及不小心留在鏡頭上的指紋。不要把沒有鏡頭蓋的鏡頭和其他物品疊放在壹起,不要隨意用手觸摸鏡頭,也不要讓質地堅硬的物品接觸鏡頭,更不要養成亂放的習慣。因為鏡頭臟了,會使圖像質量下降,例如用沾有灰塵的鏡頭拍攝的圖像會顯得對比度低、模糊不清。如果鏡頭上有指紋,打印出來的照片也會如實反映出來。在您的相機包裏,應該有鏡頭刷、吹風機(也稱為洗耳器)、鏡頭紙等。如果發現鏡頭臟了,可以用專用鏡頭刷清除灰塵和其他幹燥物質,而油漬和指紋則需要用專用清潔劑和專用軟布擦拭。千萬不要用硬物刮,那樣不僅不能清潔鏡片,反而會對鏡片造成更大的傷害--刮花鏡片。輕者送修,重者報廢。
還要註意的是,鏡頭壹般都是玻璃制成的,每個鏡頭組中鏡頭的軸線、鏡頭與鏡頭之間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在使用過程中,要註意防止鏡頭受到強烈震動、磕碰,以免鏡頭玻璃破裂或移位,從而影響成像質量。當妳把相機架設在三腳架上時,這種問題極易發生,壹定要多加小心喲。
相機的種類和選擇
在攝影器材市場上,相機和配件的款式很多。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相機都是壹件價值不菲的物品。也許,購買相機的最初沖動令人興奮,但也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做出了非常浪費和錯誤的選擇之後。因此,我們建議朋友們在購買相機時壹定要根據實際需要和經濟狀況來決定機型,不要盲目購買附加了很多 "多余功能 "的高端相機。
雖然有些廠商試圖生產壹種可以滿足所有攝影需求的相機,但結果卻令人遺憾,沒有壹種相機能夠作為理想產品滿足所有攝影需求。因此,要麽您必須根據您已經選擇的相機所能勝任的工作來確定您所從事的攝影工作,要麽您就必須購買幾種不同類型的相機來滿足您可能遇到的所有需求。
相機的種類很多。按畫幅大小可分為大型相機(如照相館用的座機,可拍攝散頁)、中型相機(如120相機,可拍攝6cm′6cm、6cm′9cm等畫幅)和小型相機(如135相機,可拍攝24mm′36mm畫幅)。按取景器可分為同軸取景器(單鏡頭取景器)和旁軸取景器(取景器位於鏡頭上方或斜上方)兩類。按曝光自動化程度,可分為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俗稱 "傻瓜")相機。
目前,家用攝像機以135攝像機為主流機型。從使用經驗來看,135型照相機由於體積小,攜帶輕便,取景對焦容易,使用彩色膠卷沖印都比較方便,而且照相機品牌很多,中、高、低檔都有。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
如果僅用於拍攝紀念照或旅遊攜帶,可選購旁軸取景的135相機。這類照相機有自動、半自動和手動幾種,壹般都配有閃光燈,可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使用。這類相機操作比較簡單。如果想用於藝術創作,還是要買中檔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但不能是 "傻瓜 "型的。應該有手動調節裝置,以便創作時需要人為控制曝光量、景深等。如果可能,還可以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
在眾多品牌中做出具體選擇時,建議您考慮以下因素:
1.相機具有哪些功能,這些功能是否正是您所需要的?主要關註的技術問題有:取景器的工作方式、對焦機構的工作方式、鏡頭的焦距測光和曝光模式、滾動模式和閃光燈模式。
2.是否易於使用?
3.是否有相應的配件系列?如果沒有與機身匹配的不同焦距的鏡頭,接口合適的濾鏡,以便需要時添加。
4.價格是否合理。
確定購買某壹機型後,要仔細挑選:
1.外觀檢查:是金屬外殼還是塑料外殼,皮質要平整,無劃痕、無變形、無磨損痕跡。鏡頭與機身的連接應牢固、緊密。後蓋與機身也應緊密貼合。沒有反復拆卸的痕跡。
2.鏡頭檢查。鏡頭的質量直接影響成像質量,選擇時應格外註意。如果是可拆卸鏡頭,可將其拆下,如果是固定鏡頭,可在B門設置好快門速度,打開後蓋,將鏡頭對準亮點,用透射光看鏡頭上是否有黴斑、較大氣泡、裂紋、劃痕等。同時用反射光從側面檢查塗層是否有傷痕。相機的光圈葉片應能伸縮,無銹跡、油汙。調節光圈時應感覺順暢,不會太生澀。
3.檢查對焦裝置:對焦時,對焦環應有輕微的阻力感,但不澀,且均勻壹致。取景器中的圖像應清晰明亮。如果是自動曝光相機,則應在取景器的中心位置拍攝遠近不同的景物,以嘗試自動對焦系統是否反應靈敏。對於手動對焦系統,對焦環上的無限遠刻度應與基線對齊,並在側軸取景器中觀察,無限遠處的圖像應在取景器中央完全重合,單鏡頭反光相機取景器中的分割圖像應對齊。對近處的物體對焦時,使用卷尺測量場景與相機之間的距離,並檢查對焦環上的刻度是否準確。
4.檢查曝光裝置:打開後蓋,對不同亮度的景物進行拍攝曝光,如果是全自動照相機或自動曝光照相機,應試試自動光圈和自動快門的反應,手動曝光照相機要檢查景物的亮度是否不同,同時測光表的顯示數據是否有變化,不同快門速度下的曝光量是否有變化,聽快門打開的時間是否有差異,。
5.帶閃光燈的相機,檢查閃光燈時,在確認電池完好的前提下,將閃光燈開關置於 "ON",待充電指示燈亮時,按下快門,閃光燈應閃光,連續試幾次,並註意閃光燈的充電時間間隔,不宜過長。
6.檢查膠卷結構和其他機械裝置:自動卷片的照相機,在裝入膠卷、拍攝曝光後,應能自動卷片。手動輸片攝影機,在輸片時,應感到壹定的拉力。
6.計數器:計數器應正常工作,打開蓋子後,計數器應自動歸零。
7.顯示檢查:對於全自動照相機,要裝入電池,看屏幕是否顯示,按照說明書操作壹次,檢查顯示符號與操作結果是否壹致。
最後提醒朋友們,以上選擇方法要經過銷售人員的授權,不能輕舉妄動,以免招來麻煩。
要養成良好的持機習慣
首先,取景拍攝時,不管所要拍攝的畫面是水平的,還是垂直的,都要使取景框的底邊與地平線平行,否則,拍出來的房子、樹木、人物看上去就像要倒下來似的。
普通樓房(如圖)、坐東朝西的亭子(如圖)
另外,使用相機拍攝時,要用雙手握住相機,以水平持機為例,壹般用左手的手心握住相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調整焦距,用右手的食指按下快門。盡量使相機處於靜止狀態,按下快門後,屏住呼吸,輕輕移動。如果按得太用力,相機可能會震動,膠片上記錄的圖像可能會模糊。可以用肘部夾住身體,或將相機放在三腳架等堅固穩定的物體上,也可以放在膝蓋上,或靠在柱子或墻上,尤其是在使用相對較低的快門速度時,最好能找到壹個支撐點,否則很難獲得清晰的效果。
使用三腳架時,也不能大意,便攜式三腳架放在相機上,往往頭重腳輕,萬壹刮風,就有傾倒的可能;人從旁邊走過,也有可能被絆倒。因此,人走相機不要離。從三腳架附近經過的車輛等震動比較大,也會使圖像不清晰,這點要註意。
另外,不要用手握住變焦頭,因為變焦時鏡頭會來回移動!
手指和頭發以及相機帶不要擋住鏡頭、自動對焦窗口、傳感器窗口、閃光燈等,也不要擋住這些部件的前端,因為這樣會使照片中的某個部分因被擋住而無法記錄圖像,還會弄臟鏡頭,影響照片中圖像的清晰度。
相機鏡頭被遮擋--照片示意圖
關註人眼在攝影過程中的適應能力
瞬息曝光,留下萬千影像;方寸之間,容納千言萬語。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用自己的相機留住美好的瞬間。不過,也許有朋友註意到了,有些場合,我們似乎感覺光線很亮,可拍出來的畫面卻相當暗;還有壹些場景,在人眼中看到的色彩是鮮艷奪目的,拍出來的畫面卻面目全非。這是為什麽呢?
拍過照片的人都知道,如詩如畫的景色、多彩靈動的人體經過照相機鏡頭後被記錄在感光膠片上,這純粹是壹個物理化學過程。但我們的視覺感受卻不是這麽簡單,既有人眼的生理功能在起作用,也有記憶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對場景的感受並不像電影那樣 "客觀"。人類視覺的這壹特點被稱為 "視覺適應"。往往因為這種 "視覺適應 "的 "盲目性",導致在某些情況下造成攝影錯誤。
"視覺適應 "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表現為 "亮度的整體適應"。例如,當壹個人從室外走到室內時,往往會覺得室內和室外的景物壹樣亮。但是,如果對室內場景使用與室外拍攝相同的光圈和曝光時間,就會發現由於曝光不足,室內照片會比較暗。這是因為,當人進入室內時,室內較低的照度會使人眼瞳孔放大,感光度增加,使進入人眼的光量成倍增加,最多可達十幾倍,因而意識不到照度的變化。這就是人眼的quot;亮度全適應"。膠片不具備這種調節功能。因此,從攝影的角度看,由於人眼的調節作用很大,往往不能正確估計實際的光照強度,這對攝影是不利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在按下快門前,用測光表測量光線,並對相機的光圈和速度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彌補膠片所不具備的 "亮度適應性"。
相應地,在色彩感知方面,也存在 "全色適應 "現象。表現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如日光與燈光、晴天與陰天、清晨與黃昏,雖然光源的光譜成分發生了變化,但由於人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敏感性具有自我調節功能,使人眼看到的物體顏色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另外,人對白光下物體的顏色有記憶,因此,當光源發生變化時,物體顏色變化的心理作用使人不易察覺。此時,壹定要記住,膠片不可能有這樣的適應性,因此,要根據光源的不同,選擇不同種類的膠片,或使用相應的濾色片。否則就會出現不同的偏色。
視覺適應的另壹種表現是 "局部亮度適應"。例如,視野中有壹個相當明亮的物體,它被長時間註視後,由於視網膜上局部感光細胞的疲勞,靈敏度下降,在眼睛看向另壹個淺色反光面時,就會給我們留下壹個深色物體的 "後像"。相反,在凝視壹個黑色物體後,將眼睛移到另壹個淺色反光表面,它就會給我們留下壹個白色物體的quot;後像"。當再次調整靈敏度時,余像就會逐漸消失。如果長時間註視壹個有顏色的物體,把目光轉移到另壹個平面上,就會產生壹個與物體顏色相反的 "後像",如註視壹個紅色的物體,它留下的後像的顏色幾乎是青色的,這種現象叫做 "色覺局部適應",也叫 "色覺後像"。
認識這種適應的實際意義在於,如果長時間註視壹張圖片,再看下壹張圖片,前壹張圖片的 "後像 "就會疊加在後壹張圖片上,影響圖片的亮度和色彩。這樣做有利有弊。在第二張圖片出現之前,在第壹張圖片中顯示互補色會使第二張圖片的色彩顯得更加鮮艷。在對照片進行色彩檢查時,壹定要避免長時間註視壹張圖像,以免因視覺疲勞而失去敏感度和錯誤判斷色彩。
第三種視覺適應稱為 "側面適應"。在彩色攝影中,也要註意視覺的 "側面適應"。在畫面中,如果相鄰區域為不同的亮度或顏色,人眼視網膜上不同部位的感光細胞的敏感度發生調整,就會使視覺發生變化。其規律是:亮的物體在暗的背景上顯得更亮,暗的物體在亮的背景上顯得更暗(見圖 1);前景物體的顏色會向背景的補色方向變化。見圖 2、圖 3 和圖 4。圖 1 顯示的是人臉的正常膚色;圖 2 顯示的是紅色背景下人臉的膚色,很明顯,膚色偏向於紅色的補色--青色;圖 3 顯示的是藍色背景下人臉的膚色,偏向於藍色的補色--黃色。因此,在拍攝人像時,必須有意識地註意背景顏色對人臉膚色的影響。
/list/42sheying.htm
百度攝影網站收藏:
彩影無極 清風彩影 蜂鳥攝影網 迪派影像
中國攝影在線 新攝影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 中國攝影家協會
中國攝影青蛙攝影 中國攝影教育網 ITNOW-數碼攝影
新浪攝影風景廊 搜狐旅遊頻道 大眾攝影 中國攝影市場網
魅力攝影畫廊 Pconline-數碼攝影專區 中國攝影網 攝影吧
攝影與攝像 第三只眼網 攝影俱樂部 中國攝影網 佳能壹號
天極攝影網 世界經典攝影 中國攝影網 中國網絡攝影網
中國攝影報電子版 長攝影 北京攝影交易網 黃金廣角影像
伊山攝影 網上圖片處理網攝影日報論壇 中國旅遊攝影網
彩影無忌圖片論壇 清風論壇 迪派數碼論壇 中國網絡攝影論壇
蜂鳥攝影論壇 江湖街景新攝影論壇 攝影天地
青蛙論壇 熙之攝影論壇 小熊數碼攝影論壇 老攝影論壇
中國攝影家協會互動社區 億家論壇
/
/inde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