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潤滑油再生技術的研究
高秀軍,2郭1#江1
(1.天津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天津300222;
2.大慶油田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精細化工廠,黑龍江大慶163411)
采用硫酸精制-堿中和-活性白土吸附-過濾工藝處理廢齒輪潤滑油。酸洗溫度為40℃,98%濃硫酸用量為廢油的6%(質量分數);堿的中和溫度為80℃,中和劑為10%氫氧化鈉;吸附條件:活性白土用量為15%(質量分數),溫度為150℃,時間為1h;;再生潤滑油在40℃時的粘度為128 Mpa?s,80℃是19.2 MPa?s,凝點為-33℃。同時用廢堿處理酸渣,用陽離子絮凝劑處理廢水。
廢潤滑油再生;酸堿精制;白土吸附
廢潤滑油再生工藝的研究。(1.天津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天津300222;2.大慶油田精細化工廠,黑龍江大慶163411)
文摘:采用硫酸精制-堿中和-活性白土吸附-過濾的工藝流程處理廢齒輪潤滑油。酸洗溫度為40 ℃,含量為98%的硫酸用量為6%,堿中和溫度為80 ℃,中和劑為含量為10%的堿。吸附條件:活性白土用量為15%,溫度為150 ℃,時間為1 h,再生潤滑油粘度為128 MPa?s為40 ℃和19.2 MPa?s為80 ℃,凝固點為-33 ℃。酸渣用廢堿中和。使用陽離子絮凝劑處理廢水。
關鍵詞:廢潤滑油再生酸堿精制白土吸附
近年來,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人們對石油汙染的重視和環保呼聲的日益高漲,世界各國都非常支持廢潤滑油的回收、凈化和循環利用。中國在油品凈化再生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1-3]。商業、鐵路、軍事、機械工業等部門壹直在不斷研究潤滑油的凈化再生工藝,摸索出了壹些適合我國國情的廢油凈化再生方法。但總的來說,中國在這方面還比較落後,遠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的要求。因此,研究潤滑油變質的原因,積極探索高效低汙染的廢油凈化再生新工藝,對於緩解我國石油資源短缺,減少廢油對環境的汙染具有重要意義[4-6]。
廢潤滑油的凈化再生過程比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要簡單得多。輕微變質的潤滑油,只要經過沈澱、過濾、脫水等物理凈化過程,就能恢復原來的品質。嚴重變質的潤滑油需要經過化學精制,除去變質後生成的酸、酚、膠質和瀝青質,然後加入壹定量的添加劑,也可以再次作為潤滑油使用。如果凈化再生工藝條件合適,廢潤滑油可以再生為性能和質量接近或達到新油品標準的潤滑油[7]。
世界上許多國家研究開發了許多廢潤滑油處理和再生的處理工藝。目前采用的主要再生工藝有蒸餾-酸洗-白土精制、沈降-酸洗-白土蒸餾、沈降-蒸餾-酸洗-白土精制、白土高溫接觸無酸再生、蒸餾-乙醇萃取-白土精制、蒸餾-糠醛精制-白土精制、沈降-絮凝-白土精制等。[8-12].
無論上述哪壹種工藝都會產生大量的廢酸渣和廢水,為了達到清潔再生的目的,必須減少酸渣的產生或對酸渣進行綜合利用。本文采用硫酸精制-堿中和-活性白土吸附-過濾的再生工藝,用制備有機中間體時留下的大量催化劑-廢堿處理廢酸渣,用浮選劑處理廢水,達到廢潤滑油清潔再生的目的。原料來自油田抽油機的廢油,來源廣泛,容易獲得;在常壓、中溫條件下操作,工藝簡單,運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產品質量好,達到中性油水平,實用性強;投資少,經濟效益顯著。
1實證檢驗
1.1主要儀器和藥品
燒杯、溫度計、電加熱套、滴定管、密閉電爐、280號齒輪油、活性白土、蒸餾水、98%濃硫酸(化學純)、氫氧化鈉(化學純)、氧化鈣粉(化學純)。
1.2實驗方法
1.2.1流程圖
工藝流程見圖1。
圖1流程圖
1.2.2流程
1.酸洗:將廢潤滑油加熱至30℃左右,加入適量硫酸,攪拌30分鐘。恒溫靜置,分層後,分離下層膠質和瀝青質。重復操作3次,記錄總酸渣排放量。
2.堿中和:將酸洗後的潤滑油加熱,加入堿水溶液中和至中性。靜置,分離水層。
3.粘土吸附:將堿洗後的潤滑油加熱,慢慢加入粘土1次或多次,攪拌數分鐘。
4.過濾:被粘土吸附的高溫潤滑油靜止,趁熱過濾上層油,過濾後的潤滑油為合格的再生潤滑油。粘土吸附和過濾操作可以重復進行,直到獲得的油令人滿意。
2結果和討論
2.1硫酸濃度對酸渣排放的影響
硫酸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廢潤滑油中的氧化物、冷凝物和聚合物。不飽和化合物、殘留添加劑和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熱分解或降解產物等。硫酸處理可以把這些物質變成重的粘稠物質,沈澱出來。因此,酸渣排放量越大,去除廢潤滑油中雜質和瀝青的效果越好,但過多的酸渣排放量會降低再生率。實驗研究了硫酸濃度對酸洗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硫酸濃度對酸渣排放的影響
序號硫酸濃度/%精煉溫度/℃
1 98 35 22.6
2 70 35 15.8
3 98 40 30.2
4 70 40 21.8
從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精煉溫度下,硫酸濃度越高,酸渣排放量越大,精煉效果越好。
2.2硫酸精制溫度對酸渣排放的影響
壹般來說,低溫下腌制比較合適。實驗中使用98%的濃硫酸,加入量為6%(質量分數)的地溝油。研究了溫度對酸洗效果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硫酸精制溫度對酸渣排放的影響
第號精煉溫度/℃
1 20 16.4
2 25 15.8
3 30 21.8
4 35 22.6
5 40 30.2
6 50 11.1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酸渣的排放量逐漸增加,但溫度越高越好。溫度較低時,短時間內,廢油中的酸渣沒有完全沈澱,酸渣排放較少。溫度過高時,地溝油中的部分成分與硫酸反應生成磺酸鹽,使油乳化程度更大,酸渣無法正常排出。
2.3不同堿中和對油品酸值的影響
實驗選用氧化鈣粉、氫氧化鈉和石灰乳,以酸價為檢驗指標。結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堿中和對油品酸值的影響
序列號堿值
1氧化鈣粉末1.214
3氫氧化鈉固體1.388
4 10%氫氧化鈉溶液1.066
5石灰乳1.205
新油-1.189
加堿中和後的酸值基本符合新油品標準。使用氧化鈣粉時,由於固體中和反應時間較長,短時間內中和後的油透明度稍差,可能部分乳化,不易過濾。石灰乳替代氧化鈣粉效果有所提高,酸值接近新油,可以達到再生油的標準,但過濾情況沒有明顯改善,效果不是很理想。使用氫氧化鈉固體進行中和,考慮到油中含水量高會影響其質量,實驗中發現由於使用氫氧化鈉固體,兩相反應時間長,縮短時間效果差。綜合以上因素,用10%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堿中和是最合適的。從表3可以看出,用10%氫氧化鈉溶液堿中和的油酸值優於新油。
2.4粘土吸附溫度對油粘度的影響
當粘土加入溫度為80℃時,粘土吸附溫度對油品粘度的影響如表4所示。
表4粘土吸附溫度對原油粘度的影響
序號吸附溫度/40℃時的粘度//MPa?s 80℃時的粘度//MPa?s
1 100~120 158 19.5
2 120~130 146 19.2
3 130~140 124 19.6
4 140~160 121 19.0
新油-13119.3
從表4可以看出,吸附溫度對油品粘度有壹定的影響。主要影響機油的低溫粘度。如果低溫粘度過高,會影響油的凝固點,成為不合格油。根據與新油粘度的比較,當粘土吸附溫度為130 ~ 140℃時,粘度與新油最接近。
2.5白土用量對油脂顏色的影響
白泥的多少對油品質量有壹定的影響。實驗中以再生油的顏色和凝固點作為檢驗指標,結果見表5。
表5白土用量對油脂顏色的影響
序號粘土用量/%攪拌時間/分鐘油色凝點/℃
1 4 30棕色紅色-15
2元6元30棕色紅色-18
3 8 30棕色紅色28
4 10 30棕色29
5 15 30淺黃色+-38
壹種新的油——淡黃色-25
油的顏色是衡量雜質高低的間接指標,淺色質量好。作者決定新油的顏色為淺黃色。“+”表示顏色稍深,“-”表示顏色稍淺。在加入粘土的時間和攪拌時間不變的情況下,粘土用量越大,油的顏色越淺。白泥用量太多,油的色澤好,但對於再生油來說,指標能滿足要求,外觀沒必要,所以在滿足質量的前提下,白泥用量為8% ~ 10%(質量分數)。
2.6粘土添加方法對油顏色的影響
脫色白土的添加方式對油品的顏色有壹定的影響。實驗中漂白土的加入時間為30 min,攪拌時間為30 min,加入溫度為75 ~ 80℃,吸附溫度為130 ~ 140℃。結果如表7所示。
表6粘土添加方法對油脂顏色的影響
粘土用量/%添加方法產品顏色
15 1次添加棕紅色。
15先加入50%(質量分數,下同)再加入50%棕-
在加入溫度和吸附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兩次加入白土的吸附效果優於壹次加入白土,油品顏色更淺。
2.7酸渣的中和處理
再生過程酸洗產生大量廢酸渣,其主要成分為膠質和瀝青質。中和後,鹽被除去,可以用作瀝青。
在研究廢潤滑油再生的同時,也在進行制備環氧中間體的其他研究。由於使用固體氫氧化鈉作為催化劑,實驗中產生了大量的廢堿。實驗嘗試用廢堿中和酸渣,洗後瀝青各項指標基本達到通用標準。如果有機中間體生產廢堿的行業也進行廢油再生生產,可以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本研究只是壹個小小的嘗試。
2.8廢水處理
每個再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含有油和無機鹽。實驗采用陽離子絮凝劑進行浮選,並用分光光度法對處理後水中的油進行分析。含油量小於5 mg/L,符合排放標準。但是如何處理無機鹽還需要進壹步研究。
3結論理論
(1)實驗采用優化的再生工藝,得到的再生潤滑油能夠滿足壹般使用環境,酸值達到對照油的標準,凝固點優於對照油。再生油的理化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2)最佳條件為:濃硫酸濃度為98%,廢油質量分數為6%;10%氫氧化鈉水溶液是最好的中和劑;粘土的吸附溫度為130 ~ 140℃,吸附時間為30 ~ 40 min。白泥分兩次加入,用量為油的8% ~ 10%(質量分數)。
(3)該工藝簡單、安全、可靠、實用。
(4)原料易得,運行成本低。產品質量好,達到中性油水平。
(5)初步嘗試以廢治廢,效果滿意。
(6)采用陽離子絮凝劑處理廢水,水中殘油含量小於5 mg/L,達到排放標準。
(7)投資少,經濟效益顯著。
參考
【1】任天輝,王大普。廢潤滑油回收處理技術[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0(3):141-145。
[2]唐,石,劉滿洪.廢潤滑油回收技術的初步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 (4): 23-25。
[3]楊家謨。廢潤滑油的回收利用[J].適用技術窗口,1998 (6): 7-8。
是燕傑。淺談廢潤滑油的再生[J].潤滑油,2002 (3): 63-64。
張聖玲,,趙。廢潤滑油絮凝吸附再生工藝的研究[J].化學世界,2002 (10): 527-529。
譚薇,劉麗艷,朱啟鑫。廢潤滑油再生中過濾分離技術的研究[J].流體機械,2003,31 (7): 5-7
[7]楊樹山。石油和石化技術實用手冊。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8。
卡爾。石油和化學工程師實用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
[9]商務部燃料局。潤滑油的回收和再生[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
顧,,高峰,等.廢潤滑油回收利用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3(7):11-16。
劉發起。廢潤滑油的回收技術與研究[J].貴州化學工業,2004,29 (2): 8-10。
[12]張。汽車潤滑油再生的研究[J].節能,2003 (1): 24-26。
責任編輯:黃偉(收到修訂稿日期:2007年2月5日)
版權所有環境汙染與防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