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讓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材和教學建議
教科書描述
這個單元主要有兩個內容:壹個是要求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解決壹個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把之前學過的加法進位,也就是“用數學”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
(看看妳能做什麽)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對於進壹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等數學知識同樣重要,是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壹定要在理解算術的基礎上學習計算方法,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壹定的熟練程度,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會計算並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於理解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所以計算和應用要結合起來。
本單元的計算安排了兩個例子,但實際上是分三個層次進行的。
第壹個層次是用“賣氣球”、“賣風車”、“填字遊戲”、“環形遊戲”等多幅圖片創設問題場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退位減法與20年內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源。同時,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的作用,體驗學習的樂趣,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情感和心理準備。
第二層次,通過系統學習“十減九”的計算方法,為“十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例1是通過擺弄學習工具,獨立思考,展示各種計算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算術,掌握“十減九”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有“10以內的加減”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知識基礎,所以在體現算法的多樣性時,強調了“想加減”和“破十加減”的方法。在“做壹件事”的練習中,還通過“擺”和“繞”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算術,掌握口算方法。在綜合練習中,除了加強計算的訓練外,還要註意計算和解題的結合,讓學生不斷了解數學的作用。
第三層次,借助“十減九”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遷移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十減幾”等多題的口算方法。例2用學生最喜歡的“貓看魚”,通過對話引出13-8和13-5兩個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具備了“想加就加,想減就減”的基礎,而且“想加就減”的方法更快,可以同時計算兩個公式的結果,所以教材在保證學生自由選擇計算方法的前提下,註重引導學生學習“想加就減”的方法。這種安排意圖在“做壹做”演練和綜合演練中體現得很明顯。此外,在綜合實踐中,還突出了實踐形式的靈活性、多變性和童趣;以及計算和解題的有機結合。
這個單元繼續滲透了集合、函數、統計等壹些數學思想。比如滲透設定在1的思想;練習2中的問題4和5,練習3中的問題3和9,等等。練習5中的問題7給出了壹個簡單的統計表。
教材中“運用數學”的安排,除了少量穿插在習題中的安排外,還專門安排了情節吸引人、資源豐富、主題多樣的大型場景圖(例3),引導學生用所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鞏固口算。在解題要求上,從根據題意直接計算到根據情況計算。在“做壹件事”的實踐中,出現了綜合性的場景圖——“美麗的自然”,擴大了開放性,增加了信息量,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它引導學生基於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鹿、河裏遊的魚,自主地收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練習中,“運用數學”的內容壹般是結合場景圖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並進行計算;或者結合場景圖提問,然後計算。
教學建議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計算教學往往只註重算術和算法以及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了與具體情境的結合,使得計算教學成為枯燥的訓練。教師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在教授20年內退位減法的例子時,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很多教學資源,編出有趣的故事,或者假設壹個真實的場景,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壹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投入,同時可以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的意義,加減的關系等。在此基礎上,他們可以進行想象和思考,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習計算方法。學生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可以學習新知識,牢牢記住,更快形成技能,更自如地運用。教材的設計已經體現了這壹意圖,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開發設計。
2.指導學生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
壹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是形象具體思維,註意時間短,愛說話,愛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多動手、多動腦、多張嘴,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如教學實例1,12-9。具體情況介紹完後,讓學生先思考,想不出來就拿出學習工具來展示,了解後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他們會完善思路,學習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講,用表象支撐學生的思維。
3.處理算法的多樣化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算法的多樣化,旨在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力。但學習也有社會性的壹面,就是要從與他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要及時組織交流,引導學生在自覺的比較和批判中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比如,在講授13-8和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維,由於他們的基礎、經歷、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分”、“試加減”,甚至“連減”、“分”,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論證。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把教師的“教學方法”變成學生自覺的建構方法,學生學得更深入。
4.采用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壹個重要的計算技巧,應用時必須流暢準確。但是這個要求不是壹下子就能達到的,而是到學期末逐漸達到的。屆時壹般要求每分鐘正確計算8~10題。練習時要特別註意以下幾個問題:(1)根據壹年級孩子的特點,利用遊戲、比賽等方式進行練習,如“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查密碼”等。廣泛實踐,照顧好每壹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要及時了解情況,根據不同層次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調動積極性,提高實踐效率。(2)練習壹個階段後,要選取大量的易錯題目,如17-9、15-8、14-6等。,並制作卡片或與應用相結合,穩步提高口算水平。(3)對於口算慢或者計算有困難的同學,首先要找出自己的問題在哪裏,是不是不清楚或者記憶慢,然後想辦法解決。然後對他們有耐心,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身邊的同學尊重他們,看到他們的壹點點進步,讓他們也能有成功感,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5.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站在促進人的發展的高度,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數學的作用,重視應用意識的培養。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比如例3後面的“做吧”提供了課本上“美麗的大自然”的圖片,裏面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問。教學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收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和回答;最後,交流結果,完善答案。從這個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的作用,體驗解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