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壹、趙振金同誌先進事跡

趙振金,男,生前系遼寧省大連市金州開發區公安局黃海路派出所教導員。1951年4月出生,1971年12月入黨。1979年加入公安隊伍,2006年9月9日,因過度勞累殉職,終年55歲。

趙振金從警28年裏,始終踐行“為人民群眾當民警,當人民群眾滿意的民警”的誓言,把生命奉獻給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無悔選擇。他擔任大連開發區新港派出所所長20年,光明磊落,壹身正氣,無私無畏,秉公執法。

他把派出所電話和每個民警的手機號碼都張貼到居民樓裏,每隔50米設壹個報警指示標誌,不論刮風下雨,都堅持帶領民警進行夜間巡邏。他建立和實施了壹系列愛民、便民、利民措施,為轄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派出所出資購買了飲水設備、車輛維修工具和各種急救藥品,在集貿市場建起便民服務站。

派出所4輛警車上都備有藥箱、繩索等應急救助工具,既是出警車,也是“流動服務車”。他勤於思考,勇於開拓,探索出壹條獨具特色的集“打、防、控、管、建”為壹體的基層公安新路子,為轄區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趙振金2006年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壹級英雄模範。

二、朱忠華同誌先進事跡材料

服務群眾親力親為

“待在基層能為群眾踏踏實實多幹點事”,是他堅守基層的樸素想法。他堅持用心體察民意、用腳步丈量民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豆川村是朱忠華的聯系村,他壹有時間就往農戶家跑,對老百姓反映的事情,都記在心上。走訪中他發現52歲的低保戶駱某母子居住在壹幢老四合院裏,因年久失修,破損嚴重,遇上刮風下雨,整個屋頂搖搖欲墜,十分危險。而駱某因智障喪失了勞動能力,靠低保勉強維持生計,根本沒有能力修繕房屋或建造新房。這個四合院原先有6戶人家,其他5戶雖然都已搬離,但是拆遷卻涉及他們的利益分配。朱忠華多次上門做其他戶主的工作,指導村幹部公平合理地處理好6戶人家的地皮和利益分配。危房拆除了,朱忠華又幫助駱某申報危房改建補助款,蓋起了三間小平房。

朱忠華總是有操不完的心,在他的聯系幫助下,三年內,豆川村上馬了壹個又壹個工程:改建了村委辦公場所;對3個山塘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籌措資金建起了3公裏的防洪堤;連接三口和板橋的5公裏三板路從黃泥路變成了柏油路…

三、武繼軍同誌先進事跡材料

盡心履責,真情服務,在解決百姓難題中忘我工作

作為武家嘴的“當家人”,武繼軍始終把村民冷暖疾苦放在心頭,致力於為民排憂、為民解難、為民辦實事,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工作中。隨著武家嘴村運輸規模的擴大,出現了許多令個體難以解決的困難。他帶領壹班人在認真調研市場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為全村水運業發展做好服務的舉措:成立水運隊把壹家壹戶組織起來,發展多戶合資、集體和村民合股投資,***同抵禦市場風險;設立互助基金和結算中心,為船戶提供資金周轉便利,省下上千萬元的高利貸利息資金;

枯水季節,將專家請進村舉辦技術培訓班,提高船民專業技能,降低水運風險。他堅持讓有本事的人創業、有能力的人就業、有困難的人享受保障,不讓壹個村民在發展上落伍、在致富上無望,努力使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對發展有困難的村民,通過優先招聘進村裏企業、安排到村民貨輪上實現就業;開展“連心結對”、“黨員聯系戶”活動幫助他們增收;讓他們低價承包村集體高效農業基地,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全村純農戶的最低年收入也在4萬元以上。

與鄰近的經濟薄弱村雙紅村***同組建“聯村黨委”,依托武家嘴村水運產業優勢,采取現金參股分紅的方式,每年幫助雙紅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多萬元,同時,安排雙紅村500多名勞動力到造船和農業基地就業,讓更多人分享致富成果。“當幹部就是要為老百姓做事”,這是武繼軍對村幹部們的要求,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這些年,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在全體村民的***同富裕中,武繼軍卻壹次次地“讓”出個人利益。在武家嘴村,有壹個不成文的規定,村幹部工資只能是村民人均收入的80%。武繼軍帶頭執行、率先垂範,以實際行動帶動了壹班人、影響了壹群人,在群眾中樹立了較高威望。2010年武家嘴村黨委換屆選舉中,他再次以高票當選為村黨委書記。

四、鄧平壽同誌先進事跡

鄧平壽,男,生前系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1955年12月出生,1975年5月入黨。曾任鄉長、鎮長、黨委書記等職。2007年2月1日因積勞成疾病逝,終年51歲。

鄧平壽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紮根偏遠艱苦農村30多年,壹身布衣,壹雙膠鞋,壹個帆布挎包,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泥腳書記”。他壹心壹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創造性地開發柚子、蠶桑等農村特色產業,使當地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他任虎城鎮主要領導1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增長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6倍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倍多,農民純收入增長5倍。

他組織群眾硬化了48條108公裏村級公路,在各村建起標準衛生室,成為重慶最早實現“自來水、電、電視、程控電話、硬化公路”五通的鄉鎮。他生活儉樸,兩袖清風,出差時總是住最低標準的房間,壹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腫瘤,手術後6天就回到鎮上,在寢室裏邊輸液邊工作。2007年1月下村檢查工作時,他突發重癥胰腺炎病倒在了工作第壹線。出殯當天,上萬群眾佩戴白花自發為他送行10多公裏。

鄧平壽2007年被追授為重慶市優秀***產黨員;2007年7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發出《關於開展向鄧平壽同誌學習活動的通知》;2009年,鄧平壽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五、王傳喜同誌先進事跡材料

群眾幸福是他最大的心願

集體收入穩步增長,發展勢頭好、後勁足,王傳喜仍不滿足,他跟班子成員說:“集體有了節余,日子過得不是那麽緊巴了,必須讓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社區發展同步起來,這錢要花在民生保障這個‘刀刃’上。”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實現新農村建設,實行舊村改造是要點,也是難點。他召開黨委會、全體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研究方案,自己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建議,看盡“臉色”吃盡“閉門羹”,憑那壹股子韌勁征得了大多數黨員幹部群眾的支持,確定了“實施舊村改造升級,逐步實現居住樓房化,土地經營集約化,農業發展產業化”的思路,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舊村改造,完成了65棟居民樓、160棟小康樓的建設,省級規範化小學、社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單元式老年公寓等社區配套設施壹應俱全。

為了給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王傳喜探索實行了“五統壹”制度:每年向居民統壹發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統壹發放住房補貼,統壹支付新型合作醫療資金,統壹安排60歲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統壹實行居民子女助學獎學制度,逐步解決了群眾就業、教育、就醫、養老、住房等問題。

他高度重視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設,建起文化廣場、婦女兒童家園、影視廳、圖書室、娛樂室、老年活動中心等群眾活動場所,創辦村報《新代村》,組建文藝宣傳隊、老年門球隊、秧歌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每年舉辦“十星級文明戶”“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形成了良好的鄉風民俗。

  • 上一篇: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介紹發展情況
  • 下一篇:火腿腸漲袋消費者獲賠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