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體質因素也有壹定影響;後者繼發於先天或後天畸形、損傷或炎癥。如膝內翻或外翻畸形、外翻損傷、髕骨軟化癥、剝脫性軟骨炎、習慣性或外傷性髕骨脫位、髕骨骨折等,多發生在50歲以上。外傷導致的骨關節炎多發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診斷 1.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早期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尤其是膝關節內側疼痛,活動後疼痛減輕,活動多時加重,休息後癥狀可緩解,晚期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受限。活動時可聽到摩擦音。2.X線表現 應拍攝雙下肢負重位的 X 光片。關節積液時,關節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關節下骨質致密,骨密度增高,骨小梁斷裂,出現囊性變性,關節邊緣呈唇樣增生,脛骨脊變尖,可見關節內遊離體。治療原則:1)減輕關節重量,減少活動,註意休息。2)應用中醫內、外灸療法整體治療。1)輕度時以保護關節為主,可用少量補血、補鈣、補滑膜的藥物。2)中、重度時,可配合補血、補鈣的藥物治療。(2)中、重度時,可配合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進行三維治療。(3)少量關節積液不需抽取,可局部熱敷,理療可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關節內註射激素類藥物應慎用,盡量不用,更不宜服用激素類藥物。(4)激光治療可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消炎、鎮痛、抑制不良免疫反應等。(5)手術治療:脛骨高位截骨術(北京骨髓炎醫院引進的日本治療方法)。髖關節、骨關節炎 髖關節骨關節炎是壹種慢性髖關節疾病,又稱增生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等。其特點是髖關節軟骨退變,軟骨下和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是常見的骨科疾病之壹。臨床表現 1、髖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2、繼發性骨關節炎發生年齡較小,壹般在40歲左右,多繼發於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骨折脫位或炎癥等。 主要癥狀為疼痛、跛行和功能受限,疼痛常放射至膝關節內側。3、關節疼痛是最早出現的主訴,通常表現為活動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受累關節常有關節粘連,即關節長期靜止在某壹位置後,開始活動時疼痛難忍,粘連現象在短時間後才消失,但如果活動過多,也會引起關節疼痛。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 開始時髖部酸痛或鈍痛,呈慢性、進行性發展,疼痛加重時常向膝內側放射,跛行加重。2.X線表現 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局部軟骨下骨密度增高,頭窩囊性變,股骨頭密度和形態改變。治療原則 原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緩慢,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較前者迅速。1.立體治療治療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2.適當休息,減少負重,減輕關節負擔。3.消除致病因素。4.物理治療,適當活動和鍛煉。5.西醫治療非甾體類鎮痛藥。6.保守治療無效時手術治療。(1)關節鏡(2)髖臼旋轉截骨術(3)髖關節截骨術(4)人工關節置換術。踝關節,骨關節炎 診斷標準 1.年齡 原發性踝關節骨關節炎多發生在 50 歲左右,繼發性踝關節骨關節炎多發生在 40 歲左右。2.臨床表現 (1)疼痛 病變進展緩慢,踝關節開始進展不重,關節開始不靈活,運動量增加疼痛加重,不活動時疼痛減輕或消失。不活動時疼痛減輕或消失。活動時疼痛開始加劇,活動後疼痛好轉。(2)體征:可觸及踝關節骨質較正常增大,滑膜腫脹,關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限,主動或被動關節活動時可觸及不同程度的摩擦音,晚期有不同程度的畸形:關節間隙變窄、不規則,軟骨下骨密度增高、硬化,關節邊緣唇狀增生,骨毛細血管形成。晚期關節軟骨明顯破壞,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變形、半脫位。網球肘 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是壹種慢性或勞損性疾病,局部疼痛,影響腕關節伸展和前臂旋轉。診斷標準 1.多發於前臂用力工作的中年男性,以右側最為常見。2.2. 局部壓痛點多位於肱骨外上髁、環狀韌帶或肱二關節間隙,活動範圍正常。3.3. X 光片:肱骨外上髁處密度增高。4.半月板損傷 膝關節關半月板損傷包括半月板和椎間盤軟骨撕裂、半月板囊腫、半月板周圍炎及半月板活動過度等疾病,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壹種傷病,本病多發於中青年體力勞動者及球類、體操、跳躍、舉重運動員、演員等。半月板可單獨損傷,也可與內側副韌帶、前支韌帶斷裂等損傷合並發生,如處理不當,常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功能,並導致膝關節早期退行性病變。臨床表現 1、多數患者有膝關節扭傷史,受傷後立即出現膝關節劇烈疼痛、關節腫脹,甚至活動障礙。2、慢性或無明顯外傷的患者,主要癥狀為患側膝關節活動疼痛,行走及上下斜坡時,部分患者可出現跛行,屈伸膝關節時膝關節有彈響,少數患者出現 "交鎖",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不能過度伸屈,關節間隙外常有壓痛。髕骨勞損 髕骨勞損又稱髕骨軟化癥、髕骨軟骨病,是壹種常見的膝關節疾病,是指髕骨軟骨面及其相對股骨髕骨面的關節軟骨發生進行性病變而出現的壹系列癥狀,好發於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髕骨軟化癥的病因大多被認為與膝關節長期勞損和局部創傷有關。這種直接磨損髕骨軟骨面,長期可使軟骨面軟化、纖維化,甚至骨質外露、增生等,引起膝關節慢性疼痛,負重困難。臨床表現 1、主要癥狀為膝關節前部疼痛和關節無力,疼痛多為隱性不適,半蹲、跳躍、落地、停止或上下樓梯時疼痛。在跳躍、落地或下樓梯時常突然出現膝關節疼痛和跛行癥狀,重者行走疼痛、跛行。大多與負重的變化有關,並感到關節發涼,髕骨外周邊緣有指壓痛,局部腫脹或增厚的組織可觸及、壓迫、磨擦髕骨軟骨而疼痛。2、多為髕股關節摩擦音或細絞痛音,單腿或雙腿半蹲痛,時間長的患者,多有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積液等。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 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的發生有外傷和慢性勞損兩種原因。臨床上分為急性外傷性炎癥和慢性勞損性炎癥兩種。前者多由外傷引起,如扭傷、挫傷、關節近端骨折或手術等,使滑膜受壓充血,甚至滑膜損傷破裂出血、積液、積血使關節內壓增高、後者壹般由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未經治療轉變而來,或因其他慢性勞損導致滑膜炎性滲出,引起關節積液所致,常伴有滑膜增厚、纖維化、粘連等。臨床表現 1、膝關節損傷後出現關節腫脹、疼痛、髕骨上浮、活動受限,外傷性滑膜炎有明顯膝關節外傷史或關節活動過度史。2、腫脹和滲出多在傷後5-6小時出現,如果傷後短時間內出現腫脹、腫大、緊張、觸之發硬,則考慮為關節內積血所致,有關節內骨折或韌帶嚴重撕裂損傷發生。3、急性期關節腫脹飽滿,多伴有腫痛;慢性期關節無劇烈疼痛,多伴有酸脹、關節無力,腫脹程度與關節活動量有關,量多時腫脹加重,量少或休息時腫脹減輕。嚴重者關節屈曲時常摩擦滑膜,股四頭肌萎縮。增生性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是壹種慢性骨關節疾病,又稱骨軟化癥或老年性脊柱炎,好發於中年以後。它多發於負荷重、活動多的關節,男性多於女性。腰部隱痛,仰臥起坐、屈伸、轉側時不能起坐,活動片刻後疼痛可稍緩解,但活動過多癥狀又加重,尤以早晨起床時或久坐起立後疼痛最明顯,纏綿反復,常伴有脊髓神經根放射痛。骶髂關節炎 臨床上,骶髂關節炎可分為骶髂關節結核性關節炎、致密性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外傷性骶髂關節炎、脊柱炎性骶髂關節炎、銀屑病性骶髂關節炎、急性化膿性骶髂關節炎、滑囊性骶髂關節炎等。臨床表現 骶髂關節炎主要癥狀表現在骶髂關節部位疼痛、壓痛、叩擊痛,根據病因不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1、結核性骶髂關節炎:患者午後低熱,腰髖部疼痛,骶髂關節前方可出腫痛或波動感,有的破潰形成竇道。2、致密性骶髂關節炎:關節部位骨密度增高,常發生於年輕女性,多為單側,也有雙側。3、強直性骶髂關節炎:關節部位的骨密度增高,常發生於年輕女性,多為單側,也有3、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發病早期,病變多為雙側,年輕男性多見,早期關節面骨質破壞,同時關節間隙增寬,晚期關節間隙模糊,個別骨質融合,脊柱呈竹節樣改變、外傷性骶髂關節炎:有明確的外傷史,疼痛局限於骶髂關節局部。外傷性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是由於外傷引起關節面不平或負重不平衡,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改變,出現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壹種疾病。其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與退行性骨關節病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患者有明顯的外傷史,可見於任何年齡組,但多見於好動的青壯年。臨床表現 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凡負重或經常遭受扭轉、磨擦損傷的關節均可發生,以膝關節最為常見。2、急性期關節迅速腫脹、積血,患者有時腫痛明顯,關節活動障礙,若強行活動或運動過度癥狀加重。3、晚期關節出反復滲出性疼痛,過度活動和用力時癥狀加重,休息後緩解。四肢肌肉嚴重萎縮,關節腫大。
上一篇:無錫市疫情防控第157號通告下一篇:醫保卡刷卡買藥報銷嗎?藥店收銀員惡意多收,老年人該警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