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泉,男,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村民,是南通市年齡最大的紅十字誌願者。
86歲的老人吳錦泉靠磨刀過著貧窮的生活,但他很慈善。20多年來,他將自己磨刀所得的微薄收入大部分用於慈善事業,向災區、殘疾兒童和有需要的人捐款。
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期間,老人向南通市紅十字會捐贈了數千枚硬幣。2010,當吳錦泉夫婦得知甘肅舟曲縣發生強降雨時,發生了泥石流災害。吳錦泉帶著幾個月磨刀掙來的幾百元硬幣,坐了三趟公交車,走了兩個多小時向紅十字會捐款。
2013年,他把磨刀兩年積攢的零錢捐給了雅安地震災區,包括1元硬幣1715,501,1硬幣。經工作人員核對,* * *為1966.2元。2008年至今,他共捐款23392.2元。
老兩口生活並不富裕,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除了磨刀,吳錦泉的老人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壹把刀壹塊錢,1000塊錢差不多是老人三個月的磨刀收入!
獲獎感言
窄板凳,自行車,駝背,雨,颶風。周圍的人追的很多,而妳的目標只有壹個。刀剪越來越亮。看到皺紋和妳的夢想。喊走了,壹堆硬幣,帶著汗水,稱出了高貴。
王寬——君子持義(為養育孤兒而歌唱的老藝術家)
王寬,74歲,男,河南退休藝術家,曾任鄭州豫劇團團長,國家壹級演員。
從65438到0998,剛剛退休的王寬收養了他的第壹個孩子。此後,他與家鄉的孤兒結緣,先後收養了6名孤兒。
夫妻倆的退休金不多。為了讓孩子們吃飽穿暖,王寬決定去茶館唱歌賺錢。茶館不比舞臺,但他的“唱率”不高,經常坐冷板凳。於是,66歲的王寬再次拜師學藝,學會了川劇的“變臉”絕技,並將其發揚光大,贏得無數掌聲和歡呼。他不期待掌聲,只是為了抓住每壹個賺錢的機會,供六個孩子上學,才可以唱歌。在將近10年的漫長歲月裏,為了多賺點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這位年過10的老人,風雨無阻。
17,五個孤兒都已經長大成人,有了穩定的工作,最小的第六個今年大學畢業。在王寬夫婦的帶領下,學過樂器的孩子們經常上街義演。據統計,10多年來,靠唱歌養育孤兒的王寬夫婦通過各種形式向各種慈善機構捐款超過百萬元。
獲獎感言
重返舞臺,放不下世間的悲歡離合,然後為人父母,學習前代先賢。為了救妳的孤兒,妳年紀輕輕就唱歌,為了救妳的孤兒,妳努力了十六年。十六年,哪壹年不是360天。臺上的妳蒼涼豁達,臺下的妳為世人樹立了榜樣。
關東——人間英雄主義(救下“東方之星”落水乘客的當代大學生)
關東,男,25歲,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生,黨員。
在2015年6月2日“東方之星”沈船救援現場潛水救援行動中,關東憑借過硬的潛水技術和快速的現場反應,成功救出兩名幸存者。
參與救援時,管東是海軍工程大學的壹名潛水員。雖然出生於90年代,但他已經多次參與救援任務。6月2日,接到救援命令後,他主動要求參加救援。到達救援現場後,他申請了第壹次發射。
當天中午12左右,關東穿著負重裝備,潛入沈船的壹個房間進行營救。成功救出壹名老人後,生命探測儀又探測到壹名幸存者,關東再次下水,發現小夥子蜷縮在船艙裏。但由於巨大的體力消耗,幸存者已經無法穿戴裝備。關東果斷脫下自己的裝備,給幸存者穿上,送他們出艙,交給另外兩名潛水員護送上岸,自己則從河底遊出水面。
從水裏出來的關東渾身是油,眼睛紅紅的,鼻孔流血,耳朵疼。“最關鍵的時刻,我只想快點救人。”事後,再次回憶起生死關頭,關東很平靜。
獲獎感言
我沒時間思考,就跳了進去。寒冷、黑暗、缺氧,那是長江底下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別緊張,我在這裏”,悄悄安撫,穩住翻倒的船艙。摘下生活的軟管,肩膀上剩下的只有責任。人家誇妳帥,不只是誇妳臉。
張寶艷秦彥友-陽春布德澤(幫助“寶貝回家”的誌願者夫婦)
來自吉林通化市的張寶艷和秦延友夫婦是寶貝回家誌願者協會的創始人。
在1992中,當她的兒子意外走失時,張寶艷體會到了走失孩子父母的感受。之後,她開始關註尋親信息,想辦法幫忙。2007年,她的丈夫秦燕友提議建立壹個網站,幫助父母尋找他們的孩子。為了把網站運營好,張寶艷辭掉了工作,成了壹名全職誌願者,致力於子網管理。
在張寶艷和丈夫的精心維護下,網站逐漸發展起來。誌願者在張寶艷的帶領下,積極核實收集信息,並對家長進行防騙指導;及時反饋給公安部門,提供線索千余條。很多積累多年的拐賣案件得到了解決,很多孩子結束了流浪乞討的生活,回到了親人身邊。
2009年,張寶艷"關於建立打擊販賣兒童DNA數據庫的提案"被公安部采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和幫助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截止2015,11,寶貝回家誌願者協會已幫助1200余名被拐走失兒童找到親人。
獲獎感言
找來找去,又是心酸又是心酸。寶貝,還要多久才能回家?黑夜裏,妳用父母的愛點亮了燈。三千人日夜忙碌,壹千個家庭團聚。妳編織了壹點愛,編織了壹張網。凈希望,凈善良。
王峰(火海救人英雄)
38歲的王峰是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楊光鎮古城村人。16年5月1日淩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壹居民樓發生火災,濃煙迅速吞噬整棟樓。租住在壹樓的王峰發現火情後,毫不猶豫地三次沖進火場救人,20多名鄰居無壹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汪峰幾乎被燒成了“炭人”,渾身漆黑,不省人事。從張衡的住處到附近的十字路口,距離大約有五六十米,壹路上留下了他的血淋淋的腳印。
獲獎感言
面對1000度的火焰,我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幫助人們逃出火海。巷子裏的血腳印,鐫刻著妳的無私無畏,妳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莫振高——化作光之蠟燭(獻給《化緣校長》)
莫振高,男,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校長,全國先進工作者。
2015年3月9日,59歲的莫振高因病去世。6月5438+05,全縣花圈被搶購壹空,數千人自發前來祭奠。人們抹著眼淚告別莫振高,這個他們心中的“化緣校長”。
20世紀80年代,都安中學的校舍破舊不堪,莫振高壹點壹點向社會籌集資金創辦了這所學校。學校新建的教學樓是莫振高從各地建築工地和企業“乞討”來的。
都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每年都有200多名學生因為貧困而放棄上大學的機會。為了幫助瑤山的孩子們,莫振高走訪了每壹個村莊,去了每壹個貧困學生的家。學校每年撥出壹些資金幫助貧困學生。莫振高經常組織全體師生向貧困學生捐款捐物,並動員校領導、團委幹部和班主任向校友尋求資助。
莫振高生前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和陸續籌集的3000多萬元捐款,幫助近兩萬名貧困學生實現了上學的夢想,被當地群眾尊稱為“化緣校長”。
獲獎感言
千裏迢迢,他們從世界各地趕回來為妳送行。妳離開了,妳沒有離開。支教,家訪,施舍,辛苦,辛苦。妳是不滅的蠟燭,不滅的脊梁。那壹夜,孩子們熄滅了校園裏所有的燈,妳在天空閃耀。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精神品牌欄目。這是壹個以“感動大眾,感動中國”為主題的獲獎節目,由白和敬壹丹主持。感動中國評選出的年度人物,是指當年發生個人事件,或當年引起社會廣泛關註的人物。這些人包括傑出人士、明星、學者或普通人。5438年6月+2002年10月,中央電視臺首次推出“感動中國2002年度人物”,這是國內媒體首次以“感動中國”為主題評選年度人物。2003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閱評組對“感動中國”評選活動和頒獎晚會給予高度評價,要求將“感動中國”作為壹個品牌延續下去。《感動中國》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