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量換價可以把藥品的價格降下來,同時采購的時候,選擇有資歷的大品牌,這樣對藥品的質量更加有保障壹些。這次國家帶量采購已經完成,涉及五十多種藥物,壹***有190個藥物產品中選了,其中涉及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這次集采的價格總體降了50%以上,以藥品卡培他濱為例,之前要15元壹片,現在單價已經降到了3塊錢了。國家集采首先是為了降低群眾的藥品購買價格,為群眾更好的就醫提供保障。
相關人員表示,之前藥品價格的高昂,主要來源於中間環節對,銷售費用高,有媒體就指出,去年三百多個醫藥公司銷售費用達到了兩千億人民幣,中國醫藥行業整體研發投入也沒有兩千億,也就是說中國的醫藥公司把錢都花在了藥品銷售商了,所以藥物的價格才虛高。這次集采,就相當於醫院和廠商直接對接,中間銷售費用可以完全省下來了,而且集采是壹次性付款,對醫藥公司的資金鏈也是壹個很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負責人也表示,集采的過程是非常重視藥品質量的,所有藥品都是采用壹致性評價來衡量的,只有在不改變藥品質量和藥品療效情況下,才能對低價格的藥物進行采購。采購的制度完全是質量優先,而且采購的藥物壹般集中在臨床使用比較廣泛,采購數量和金額都比較大的品類。
根據目前計算,這次集中采購能為消費者節省超過五百億人民幣,而醫保基金的錢在節省後,又能用於擴大醫保範圍,所以群眾是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價格外,集采采用了更高的標準,對藥品的審查和監管也更加嚴格,集采制度實施後,通過壹致性評價的藥物達到了90%以上,藥品質量得到了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