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藥補不如食補”。說明壹個健康的人主要依靠食物補充營養,不能依靠吃補藥來增進健康。有些人認為多吃補藥總是好事,於是人參、阿膠、鹿茸等亂吃壹通,結果非但沒有帶來好處,相反還會影響健康!
拿補藥之王人參來說,就有偏熱性的紅參,偏涼性的生曬參、皮尾參和偏溫性的白參等區別。屬於火氣大的人,不能服偏熱性的紅參,否則會引起頭痛、頭脹、口幹、咽痛、鼻出血;火氣小的人不能服涼性人參,否則會產生畏寒、頭昏、眼花、腹瀉。即使是溫性的白參也不能服得太多,否則會產生興奮、激動、失眠和血壓升高等副作用。
阿膠是用黑驢皮熬制成的壹種皮膠,對月經過多的婦女有滋補作用。可是,這種補藥壹般健康人服用後,反而會影響消化功能,甚至產生腹瀉現象。
鹿茸類滋補品比較適用於老人怕冷和婦女體虛,而平時身強力壯的人服用後,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產生頭脹、口幹、鼻出血等現象。
除此以外,壹些經過提煉、精制後的補品,如人參蜂皇漿、蟲草精等等,也不是任何人都可隨便吃的。
以上只是舉了壹些例子,從中可以看出,服用補藥其實是壹樁很有學問的事。好端端的健康人不必去吃補藥,尤其兒童或青少年,生理功能良好,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各個器官的工作欣欣向榮,哪有什麽必要去吃補藥呢?何況亂吃補藥還會產生副作用。以前有過不少這樣的報道,壹些兒童吃了某些含有性激素成分的補藥,結果發生性早熟現象。即使是適宜吃補藥的人,也不能亂補壹通,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補品,適量地服用,這樣才真正符合醫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