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施路燈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嵩山路等5條道路路燈亮度;新建、改造文化路南段等4條道路路燈,對嫩江路等背街小巷路燈、“城中村”路燈進行改造。
2. 實施“百個市民休閑健身遊園”建設工程,打造10分鐘休閑健身圈,年內投資1300萬元,建成30個遊園。
3. 新建50座垃圾中轉站和星級公廁,其中,郾城區、源匯區、召陵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個產業集聚區20座。
4. 建設福彩公益便民自行車慢行系統,提供公***自行車3000輛,讓群眾免費休閑綠色低碳出行。
5. 調整優化公交車線路,延長部分公交線路營運時間;加快公交車輛更新,提升公交車輛檔次。推進公交IC卡乘車,實行無人售票。
6、加強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著力解決淞江新區、雙龍區域、雙匯工業園及老城區雨季“內澇”問題。
二、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安全
7.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提高大宗消費食品安全水平。重點開展以小餐飲店為主的“七小”行業整治,確保整治達標率達到95%以上。
8. 完成市區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覆蓋向城區供肉的2家生豬屠宰企業(雙匯、眾益達)、1家蔬菜批發市場、10家標準化菜市場、10家大中型超市及市區50個大中型飯店、機關事業單位、學(院)校、企業等團體消費單位,從源頭上保障群眾肉菜消費安全。
9. 建設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市區建成區所有路口、主幹道、高速路口、橋梁、快速環線、城鄉結合部等區域信號燈、監控探頭全覆蓋。
10. 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在市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設立執勤“護學崗”,重點對“三無”食品攤販違法經營、商販攤點亂占道路、車輛違法行駛阻礙交通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11. 探索建立公***資源***享機制。節假日期間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的衛生間、停車位、健身場地等。
三、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12. 加快推進市養老產業園建設。
13. 加大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設施建設力度,新增養老床位1000張以上。
14. 提高城鄉低保、優待撫恤、大病救助水平和覆蓋面。
15. 建成投用市殘疾人康復中心。
16. 為500名貧困殘疾人培訓實用技術,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17. 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壹步增強法律援助提供能力,提高法律援助覆蓋面,切實維護廣大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做到應援盡援。
18. 建設100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
四、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19. 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公租房項目建設工程,建設公***租賃住房1.3萬套、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1萬套。
20. 改造農村危房1000戶。
21. 整治老舊小區100個。
五、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
22. 新發展農村沼氣用戶2500戶、大中型沼氣工程3處、沼氣服務網點20個。
23. 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裏。
24. 各縣區續建、配套農村新型社區1個,提升社區功能,抓好土地復墾工作。
25. 實施100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26. 新解決20萬人以上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27. 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全年對2000臺農機具進行補貼。
28. 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 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外資扶貧、互助資金扶貧和到戶增收扶貧,完成16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建設任務,新解決2.29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問題。
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
29.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萬人。
30. 實施創業帶動工程,全市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5億元,扶持5000人創業,帶動2萬人就業。
七、提高城鄉教育水平
31. 開工建設國家教育部(漯河)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
32. 建成開發區中學、郾城新建中學。籌建臨潁縣新區九年壹貫制學校、耿莊學校、胡橋學校,郾城區第二實驗小學、淞江產業聚集區小學,西城區實驗小學,源匯區南關小學等7所中小學,改擴建市直2所中學。
33. 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探索建立特殊困難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壹體化動態資助機制。
34. 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力度,年內配備配齊143所學校儀器設備、圖書、教育信息化和生活服務等設施,基本達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
35. 大力推進教育管理改革創新,探索推行名校弱校“聯姻”、師資力量重組等措施,逐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享。
36. 繼續推進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工程。
八、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文化漯河
37. 加快建設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市博物館,實現部分場館對公眾開放。
38. 完成“舞臺藝術送農民”168場次。
39、繼續深化“周末沙澧文化超市”、“幸福漯河健康舞”和“幸福漯河梨園情”等群眾文化活動,培育以市人民會堂為陣地,每周六、日免費為青少年展演百部優秀電影為主要內容的“幸福漯河少年夢”新亮點。
九、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40. 著力建設美麗鄉村,實施城區衛星鎮40個村鄉村清潔工程,打造整潔街道;實施市區和縣城建成區百條居民生活路垃圾清運工程。
41. 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完成華電漯河發電有限公司除塵、脫硫、脫硝改造,淘汰市區建成區天然氣和供熱管網覆蓋範圍內的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提高市區空氣質量。
42. 開展生態創建工作,創建2個省級生態鄉鎮、13個省級生態村。
十、提高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43. 實施“362”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提升工程,用3年時間,免費推進全市2000名鄉村醫生、社區醫生學歷提升、職稱提升和醫技提升,全面提升基層醫療人才施醫水平。
44. 在全市更大範圍內推行醫保IC卡功能提升,方便群眾就地及時就醫購藥。
45. 加快推進漯河醫專壹附院西城區分院、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市兒童醫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和市六院病房樓項目建設。
46. 積極開展農村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工作,提高參合群眾實際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