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育人和興學的根本任務
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根據《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推進中小學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壹.意義
中小學生遊學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的,通過團體旅遊、集中住宿等方式,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它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全社會共同行動。開展好遊學活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育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具有重要意義;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促進學生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踐行學思結合、知行統壹的理念,養成文明出行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部門要把研學旅行放在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二、工作目標
以德育育人為根本目的,以預防為基本前提,以確保安全為重點,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為突破口,以統籌整合資源為突破口,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讓廣大中小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光輝歷史、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增強對堅定“四個自信”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誌堅強,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發壹批教育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選擇建設壹批安全適宜、示範帶動效果好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綜合實踐基地;打造壹批具有我省地域文化特色的優秀研學旅行線路;建立壹套管理規範、職責明確、經費多元、保障有力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質量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範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促進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帶動外省學生在我省開展研學旅行。
三、基本原則
教育原則。研學旅行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求,註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實用原則。研學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現地域特色,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了解社會,親近自然,在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參與體驗。
安全原則。研學旅行要堅持安全第壹,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公益原則。遊學不得開展任何以營利為目的的業務收入,對貧困家庭學生減免費用。
包容性原則。遊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主要是中小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參與機會。
協同原則。研學旅行是壹項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合作,分工負責,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合力,共享資源。
四、任務措施
1.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遊學活動的統籌安排和業務指導。各中小學要結合實際,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根據教育教學計劃,靈活科學安排研學旅行時間,原則上安排在小學四至六年級和初中、高中非畢業年級。每學年安排壹次,小學2至3天,初中3至4天,高中4至5天。盡量錯開遊學高峰期。
2.科學設計和研究旅行內容。學校根據辦學時期特點和地域特點,逐步建立了小學以鄉土為主、初中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要以教育部門為主導,以研究為主線,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科學制定研究型課程實施方案,確立課程目標、研究內容、實施方式、組織管理、總結反思、系統評價等核心要素。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有序開展紅色教育、人文、體驗、地理、歷史、科普、拓展、研究等各類主題課程,做到目標遠大、目標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出現“只旅行不學習”或“只學習不旅行”的現象。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與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景區、旅行社等共同開發課程化學手冊。,並科學設計相關課程和活動流程。要把校園文化和研學旅行有機結合起來,踐行學校文化精神,增強研學旅行的實效性。要利用好黑龍江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豐富的資源,依托我省大森林、大冰雪、大河流、大湖泊、大濕地、大熔巖、大油田、大農場、紅色旅遊資源等自然資源,開展好研學旅行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探索開展中小學生出國遊學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出國學習語言等短期課程,開展文藝演出和交流比賽,參觀友好學校,參加夏(冬)令營等開闊學生視野、有益學生成長的活動,嚴格參照教育部、外交部的通知, 公安部、國家旅遊局關於進壹步加強中小學生參加夏(冬)令營等相關活動管理和中小學生出國的通知。
3.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各地要以讀書、旅遊、育人為目標。
結合當地條件、辦學條件、生活條件,依托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高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等,,遴選建設壹批安全適宜中小學生的知識普及、體驗考察、勵誌拓展、自然觀賞等研學旅行基地。省教育廳將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基地準入條件、服務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命名壹批省級研學旅行基地。
對入選基地進行定期評估驗收和動態管理。研學旅行基地(營)應當建設學生集體住宿和集體活動場所,也可以依托學校、軍訓基地等社會現有資源安排學生住宿,保障學生人身安全和食宿安全。各市(地)、縣(市、區)要借鑒省裏的辦法,每年評選並公布本地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推薦目錄。各地學校的研學旅行活動原則上應在具備相關資質的研學旅行基地進行。
立足基地,積極推進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壹批優秀的示範研學旅行線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各基地要把遊學作為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家、省教育的重要載體,突出祖國的秀美風光、民族的悠久歷史、優良的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班級的遊學目標,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活動。各地每年要將研學旅行基地信息報省教育廳備案並公示。
4.規範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應當探索
制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規則,做好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後展示、評估等各環節工作,確保“活動有計劃、行前有記錄、應急有預案”。學校(即組織者,應具備法人資格)可自行或委托組織開展研學旅行,提前擬定活動方案並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通過家長委員會、致家長信或家長會等形式告知家長活動的意義、時間安排、旅行路線、費用、註意事項等信息,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研學旅行的前期培訓和後期考核。
自行開展研學旅行的學校應根據需要配備壹定比例的校領導、教師和安全員,也可招募少數家長作為誌願者,負責學生活動的管理和安全,並與家長簽訂協議,明確學校、家長和學生的責權利。
學校委托開展研學旅行的,應與有資質、有信譽的委托企業或機構簽訂協議(即組織者應為合法註冊的旅行社或法人機構),明確其對學生研學旅行安全的責任。學校應至少派壹人作為組織者代表,負責監督研學旅行活動按計劃進行。每20名學生要配備壹名帶隊老師,帶領學生參加遊學的各種活動。主辦方應為考察行程安排壹名項目負責人,全程陪同考察組,並負責協調考察行程的各項工作;每個考察隊至少配備壹名安全員,安全員在考察期間隨隊開展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每個研學旅行團隊至少應配備壹名人員,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並在帶隊教師、導遊等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提供研學旅行教育服務;每個遊學團隊至少配備壹名導遊,負責提供導遊服務,並配合相關工作人員提供遊學教育服務和生活保障服務。
省教育廳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不同階層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教育需求,對開展研學旅行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講解和輔導學生互動體驗的知識和技能。加強研學旅行的科學研究,以課題研究為導向,依托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探索推進研學旅行的有效模式。
5.完善籌資機制。各地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籌集資金。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費用,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分擔的多元化籌資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明確籌資的相關標準,加強資金的統壹管理和使用,嚴格選擇承包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交通運輸部門嚴格執行中小學生自習、公路、水路出行兒童票價優惠政策。
鐵路部門可根據研學旅行需求積極安排運輸能力,在能力許可範圍內優先安排。對符合相關條件和標準的,應提供專列或單獨車廂。文化、旅遊、文物等部門。應對中小學生遊學的景區、景點、場館實行減免門票政策。愛國主義教育場館(區、點)門票要按規定免收,其他場館(區、點)門票優惠價格原則上要低於社會旅遊團隊和學生門票價格,並提供優質旅遊服務。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會同教育行政部門推動將修學旅行納入學校責任保險範圍,引導保險業提供和優化學校責任保險、旅行社責任保險等相關產品和服務,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針對性產品,落實保險費用優惠措施。鼓勵社會捐贈、公益活動,動員企業和愛心團體在調研差旅費、場地、交通等方面提供支持。倡導節儉出行,鍛煉學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意誌發展,杜絕奢華出行。
6.建立安全責任機制。各地要針對中小學生制定科學有效的調研。
出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和糾紛處理機制,實行分級備案制度,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督促指導學校落實安全責任,嚴格審核學校提交的研學課程實施方案、學生政策信息、研學基地路線信息、學校計劃、旅行社等服務、接待單位(含使用的駕駛員、駕駛的檢驗合格證明)的出行計劃等。學校必須按照規定的實施方案和安全計劃出行,並實施全過程。學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與受托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簽訂安全責任書(承諾書),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各方安全責任;負責確認所有師生出行購買意外險,並投保學校責任險。
教育部門會同旅遊部門對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的準入條件和服務標準進行審核,確定壹批資質好、規模大、信譽好的企業或機構,明確委托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責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督促相關運輸企業檢查學生出行的車、船等交通工具,杜絕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車輛和駕駛人接送學生研學旅行,完善研學旅行基地周邊道路標線設施,為研學旅行提供安全暢通的道路環境。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加強對遊學涉及的住宿、餐飲等經營場所的安全監管,依法查處運送學生車輛的交通違法行為。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保險業提供和優化學校責任保險、旅行社責任保險等相關產品。
動詞 (verb的縮寫)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由各級政府統籌成立,由教育、發展改革、公安、財政、交通運輸、文化(文物)、食品藥品監管、旅遊、保險監管、* *團委和鐵路等相關部門牽頭,統籌協調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負責研學旅行的規劃、統籌、管理和指導,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工作方案,並將職責分解到相關責任人。各中小學成立專門機構,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建立相關制度,並積極組織實施。
2.加強督導評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中小學生參加修學旅行情況納入學校綜合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由中小學、教研部門、校外教育機構、旅行社等部門組成的修學旅行課程研發小組。學校要在充分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多元化發展的前提下,科學評價學生參與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並逐步將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加強對學校牽頭的旅行社、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強對旅遊目的地的評估和管理、掛牌和認證。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綜合督導評估範圍,重點監督檢查研學旅行經費保障、基地建設、優惠政策、部門職能、規範管理等落實情況。
3.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有序啟動研學旅行試點,廣泛開展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和示範校創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提煉先進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建立學校與遊學家庭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創新宣傳內容和形式,向家長宣傳遊學的意義,向學生宣傳“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巨大作用,為遊學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