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1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比2010年增加1歲。嬰兒死亡率從2014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產婦死亡率從30/10下降到2014年的21.7。城鄉居民健康差距進壹步縮小,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答:“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下降到30%以下的目標。主要成果包括四個方面:
壹是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立。中國編織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險網。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比2010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提高到500元左右,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提高了2.2倍。2014年,三項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體系。
二是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在省級層面,我們確定了江蘇、福建、安徽、青海四省為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並把部署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核心任務。在市級層面,國家試點城市從34個增加到100個。在縣級層面,75%的縣(市)和76%的縣級公立醫院已經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今年將實現全覆蓋的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堅決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編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三是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進壹步鞏固和完善。基本藥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了保障短缺藥品供應的機制,基本保障了兒童用藥。目前,所有政府辦的鄉鎮衛生院和86%的村衛生室都配備了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鄉村醫生待遇不斷提高。從2014開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新增資金連續兩年全部用於鄉村醫生。
第四,大力推進社會醫療衛生服務。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為社會醫療服務預留了空間,努力消除阻礙社會醫療服務發展的政策障礙。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截至2014年末,民營醫院12500家,比2010年末增加5478家,占醫院總數的48.5%。非公立醫療機構患者數達到654.38+0.68億,占全國患者總數的22%,提前實現了20%的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