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收納只是整理的壹個步驟。收納決定物品的位置,而整理是決定家的真正面貌。
整理,是壹塊很大的板塊,它並不是壹步到位的。我們可以把整理看作是壹個項目去執行。
為了方便操作,我們會用壹套流程體系把整理劃分為5大步驟,每個步驟所做的事務都不盡相同,但又環環相扣。所以需要我們按第1步—第五步的流程,嚴格執行。
那整理的五部曲分別是什麽?
整理,應該是從哪兒開始?
第壹步,該幹什麽?
第五步,是不是就全部完成了?
........
1、清空
所有的整理第壹步都非常簡單,那就是清空。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
把房間清空是壹種需要勇氣的儀式,因為我們要面對不只是壹件件物品,還有物品帶給我們的回憶與情感。
對於每壹個對自家家庭沒有壹個全面系統認知的人,說不清櫥櫃裏有什麽、衣櫥的衣物有多少,都要從清空做起。要註意,清空所指的全部取出,是把同類物品從家中所有的空間裏找出來並集中。
舉例:我們做衣櫥整理,只是清空臥室衣櫥是不夠的。或許在客廳沙發、陽臺上、行李箱中還藏著其他衣物。所以壹定要把它們全找出來,集中整理。
2、分類
當同類物品集中後,就進行第二步操作,分類!
“把物品進行詳細分類”聽起來是壹件工作量巨大的項目。只有當妳經歷過壹次次又壹次的物品大分類,相比於“差不多”整理房間,妳會發現這其實是最方便,最不易復亂的方式。
當物品不多時,我們光靠記憶進行分類整理也是可行的。但當房間物品太多,同類物品細分的小類太多時,可以借助便利貼來幫我們分類,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混淆和遺忘。
物品功 能:
通常情況下我們按照物品的使用功能進行分類。常見的家用物品分成7大類24小類。若妳在集中找到常見物品之外的物品,不知道該如何分類,可單獨開辟壹個區。
收納區域:
每個家庭空間、格局不同,物品擺放的位置也大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原則是:同類物品最多只固定家中1-2個區域。同類物品擺放的位置超過3處,會過於分散,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影響每壹次找物品的效率。
?3、取舍
特裏莎修女說過:“妳擁有的越多,妳就越忙碌;妳擁有的越少,妳就越自由”。第三步是按照妳當下的價值觀或必要需求,對持有的物品做出取舍。
因為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提前跨入消費時代。但隨著房價越來越高,人們居住成本不斷攀升,對居住空間的預期也越來越小,而買買買的欲望卻不見減少。
曾在網上看到壹組數據,89%的人認為在家裏找到所需要的東西並不容易,而女人更是平均會花掉壹生當中的1.5年在衣櫃裏找衣服。
任何壹件物品進了家門後,只有壹小部分會長期保留,另外那部分就要及時做清理。家不是貔貅,只進不出,只能徒增我們家庭壓力。
4、收納
很多人對收納和整理傻傻分不清,誤以為收納=整理,其實不然,收納是指把物品收入容器中,方便未來拿取。我們可以理解收納是決定物品的位置,它只是整理其中的壹個步驟
收納神器=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誤以為只要買足夠多的收納神器,家中臟亂的環境就會得到改善,往往卻事與願違。商家從細枝末節開發的收納商品,雖然都很不錯,但他們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解決收納的根本問題!
熟知家庭成員的使用習慣,了解家中物品分布格局,制定詳細全面的整理方案。才能將“收納”這壹步運用到最大化。
5、定位
當同類物品分散到家中3個以上的地方,管理難度就會加大。當同類物品分散到家中10個地方,個人和空間就很容易陷入焦慮、慌亂。所以給每件物品找壹個固定的“家”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妳把物品收納進容器時,還需要根據家庭成員的使用習慣和審美觀感,對物品進行安置,找到屬於它的位置時,不再去隨意改變,這就是整理上所說的——定位!
不要小看定位,完成定位,是方便日後歸位。只要用心設計好家庭各處功能區的固定位置,之後就可以不急不躁地從容歸位了。
以上就是整理五部曲的全部內容了。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趕快行動起來吧!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