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石吊蘭制劑治療頸淋巴結核32例
資料與方法
1、壹般資料本組32例均為門診患者,男12例,女20例;年齡20~40歲17例,40~60歲11例,≥60歲4例;病程<6個月23例,6個月~1年8例,≥1年1例;其中9例經西藥抗癆治療作用不明顯或產生藥物副反應。中醫辨證分型:氣滯痰凝型18例,氣血兩虛型6例,肝腎陰虛型8例。以上病例均經淋巴結穿刺證實為結核性淋巴結炎。 2、藥品來源我院委托有壹定資質的單位代為加工制成,有2個劑型。石吊蘭片劑:由貴州產的石吊蘭加工制成,每片含生藥0.28g。復方石吊蘭沖劑由石吊蘭、夏枯草、野生艾葉制成,按2∶1∶1比例投料,制成顆粒,每袋5g。
3、治療方法石吊蘭片劑主要用於單純性見有熱象的頸淋巴結核患者,每次4片,每日3次;復方石吊蘭沖劑主要用於兼有寒象的頸淋巴結核患者,每次1袋,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後評定療效。
4、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06月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有關頸淋巴結核評定療效。治愈:腫塊消散或竇道愈合,全身癥狀消失;好轉:腫塊縮小或竇道膿水減少,全身癥狀改善;未愈:腫塊不消,竇道不愈合,全身癥狀未改善。
結果
本組32例,治愈25例,占78.1%,好轉5例,占15.6%,未愈2例,占6.3%。總有效率93.7%。
石吊蘭素
討論
頸淋巴結核屬中醫學瘰癧範疇。中國建國前較為多見,建國後大力開展預防工作,發病率已大為減少。中醫學認為,頸淋巴結核的發生責之於思慮勞神,脾氣郁結,水谷不化,煉液為痰,或郁怒過度,肝氣橫逆,化火循經上逆所致。又因肝膽互為表裏,而頸項是少陽經絡所在,少陽經清陽之氣受阻而凝集成核。《醫宗金鑒》曰:“瘰癧,總由恚怒郁熱而成。”或因素體陰盛陽虛,氣血不足,加之病程日久而致氣血兩虛;或因素體腎陰虧虛,相火亢盛,水不涵木,肝膽火熾,煉液為痰;或病久傷陰,痰熱久留化火,耗及真陰。《外臺秘要》曰:“肝腎虛熱,則生瘰癧。” 現代醫學認為,頸淋巴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入頸淋巴結所致,病程可分為3期:初期局部發生結核腫痛,繼則醞釀化膿,最後潰破形成潰瘍甚至瘺管形成,難以收口。本院石吊蘭制劑,片劑單用,主要用於初起局部腫痛見有熱象者。石吊蘭性味苦涼,功能清熱消腫止痛。《文山中藥誌》稱“清熱燥濕,消腫止痛”,復方又增加夏枯草、野生艾葉二藥,其中夏枯草是中醫治療瘰癧的常用要藥,功能清肝散結;野生艾葉,藥性辛溫,具有祛寒溫散功能,主要用於局部腫痛兼有寒象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認為,從石吊蘭中分離出壹脂性成分石吊蘭素,經體外試驗200μg/ml即有顯著抗結核桿菌的作用,體內試驗亦表示有壹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