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短膜殼絳蟲簡介

短膜殼絳蟲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疾病名稱5英文名6膜殼絳蟲別名7分類8 ICD 9號流行病學10病原學11發病機理65 438+02三角帆蚌的臨床表現13三角帆蚌的並發癥14實驗室檢查15診斷16鑒別診斷6543820預防包蟲病相關藥物:附件:1穴位1治療包蟲病;拼音du m: n mó ké tā o ch ó ng bí ng。

2英文參考文獻膜殼絳蟲

3概述微小膜殼絳蟲病是由微小膜殼絳蟲寄生於人腸道引起的疾病。人類和嚙齒動物是傳染源。該蟲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發現,兒童感染率較高。感染較輕者可能無癥狀,感染較重者可能有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瀉、頭痛、頭暈、易怒和失眠,甚至驚厥。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等過敏癥狀。貧血也很常見。可服用吡喹酮治療,也可使用檳榔煎劑、氯硝柳胺或托硝唑。

4病害名稱短膜殼絳病

5英文名Hymenolepiasnana

6短處女膜癥別名微小處女膜癥

7傳染病分類內科>:寄生蟲病>蠕蟲病>:裂頭蚴病

8 ICDNo。B71.0

流行病學:人類和嚙齒動物是傳染源。該蟲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發現,兒童感染率較高。

10病因學微小膜殼絳蟲成蟲體長25 ~ 40 mm,寬1mm,頭節有4個吸盤,頂突有20 ~ 30個單排頭鉤。頸部細長,頸後部有100 ~ 200段,少數多達1000段。每節有三個圓形睪丸,卵巢分為兩片葉子。妊娠段子宮呈袋狀,內含80 ~ 200個卵子。卵無色透明,橢圓形或圓形,大小為47 ~ 37微米,殼薄,殼與胚膜之間的空間充滿無色液體。胚膜兩端伸出4 ~ 8根細絲,胚膜內有6條鉤蟲(圖1)。

微小膜殼絳蟲成蟲寄生在小腸上部,蟲體末端的孕節往往在脫落前就已塌陷,蟲卵散落,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被人或老鼠吞食,在腸內孵化。六配子幼蟲逃脫後鉆入小腸絨毛,發育成囊尾蚴樣包囊,回到腸腔吸附腸壁。它們在感染後大約65,438+0個月成熟並產卵。它的卵也能在腸內孵化,形成自身的反復感染。此外,跳蚤和各種甲蟲可以成為中間宿主。甲蟲吃了卵後,孵化出六配子包囊,這些包囊在它們的血腔中發育成類似囊蟲病的包囊。如果甲蟲被人類或老鼠吞食,它們會被感染。

發病機制11微小膜殼絳蟲成蟲和幼蟲大量感染可引起小腸黏膜的機械性和毒性。體表的吸頭、小鉤、微毛對人體腸粘膜有明顯的損傷;昆蟲分泌物也會產生毒性作用。附著於成人的腸粘膜出現壞死、潰瘍、細胞溶解以及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幼蟲入侵還可破壞黏膜絨毛,引起腸道吸收和運動功能障礙。這種疾病的反復自我感染是壹種普遍現象,所以可以引起嚴重的感染。國內王聖渺等人報道(1956)人體內感染的昆蟲可達l500個,最多37482個。

微小膜殼絳蟲的感染可在宿主體內產生壹定的免疫反應。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特異性IgA、IgG、IgM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腸灌洗液特異性:IgA、IgE也有升高。動物實驗證明,血清特異性IgG和IgE抗體可以被動轉移保護性免疫。此外,保護性免疫與T細胞有關,T細胞的被動轉移也會影響免疫。

12黃體病臨床表現輕度感染患者可無癥狀,嚴重感染患者可出現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腹瀉、頭痛、頭暈、煩躁失眠,甚至驚厥。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等過敏癥狀。貧血也很常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略有增加。

13短膜殼絳蟲並發闌尾炎。

14實驗室檢查發現糞便中有蟲卵或妊娠片段,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升高。卵少者可用氯化鈉或硝酸鈉飽和溶液漂浮法濃縮,取表面液體鏡檢。

15診斷如果在糞便中發現蟲卵或妊娠節段即可做出診斷。卵少者可用氯化鈉或硝酸鈉飽和溶液漂浮法濃縮,取表面液體鏡檢。

16膜殼絳蟲的鑒別診斷要和其他膜殼絳蟲鑒別。

17治療膜殼絳蟲可采用吡喹酮治療,15 ~ 25mg/kg,療效可達98.5%。也可用檳榔煎劑、氯硝柳胺或甲苯咪唑,需連續治療3-5天。

18預後良好。

19膜殼絳蟲的預防:註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滅鼠,飯前便後洗手,餐具消毒。

相關藥物:氯化鈉、吡喹酮、氯硝柳胺。

壹種治療短膜殼絳蟲的大白穴

  • 上一篇:朋友圈有人高價賣藥怎麽舉報
  • 下一篇:誰說中國沒有聾人文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