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鞏固提升傳統產品的基礎上,調整水產品結構,重點發展速凍小包裝、冷凍調理食品和即食熟制水產食品,加大水產品綜合開發力度,探索開發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推進海洋功能食品生產;海水產品加工以海洋低值水產品加工為重點,大力開發和精制鮮魚泥、風味魚丸、魚卷等方便食品,以及人工蟹肉、貝肉、魚翅等合成水產食品;加大魚糜等深加工產品的開發。”該計劃重點增加魚糜等深加工產品的產量,發展速凍小包裝、冷凍調理食品和即食熟水產食品,對速凍魚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部《全國漁業發展“十壹五”規劃》對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劃:“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高漁業科技水平的戰略基礎和促進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加快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科技R&D中心,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新體系。重點加快培育壹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經營能力強、經濟效益好、擁有自主品牌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提高漁業的附加值和整體效益。”規劃鼓勵發展具有資源綜合利用優勢和R&D優勢的水產品加工企業。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英在福建福州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區域經濟工作會議暨區域合作論壇上談及2010年區域經濟重點工作時表示,要高度重視和支持海洋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這應該是壹個強烈的政策信號,NDRC將支持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從國家密集出臺的產業政策和規劃中不難看出,國家越來越重視海洋開發和海洋經濟。海洋水產品深加工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沿海地區發展和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屬於國家積極支持的領域。
(二)市場需求為魚糜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魚糜是去除了水產品中不可食用部分的純魚。它是壹種完全的蛋白質,可以被人體充分吸收。是最好的動物蛋白,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食用安全。2004年初禽流感爆發後,魚的銷量和售價翻了幾番,就是壹個例子。從運輸角度來說,魚糜制品大大減小了水產品的體積,便於包裝,有效提高了冷庫的利用率和運輸效率,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使水產品的銷售距離比活魚長幾百倍。從消費角度看,魚糜制品食用方便,免去了魚的預處理,減少了工作量,可以壹次性購買,分批食用;並且可以減少廚房垃圾的產生。隨著人們對健康環保生活方式的追求,魚糜系列食品的潛在消費者將與日俱增,國內外對魚糜制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3)漁業的快速發展為魚糜制品行業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中國有四個海域,即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200米範圍內適宜捕撈的大陸架漁場面積約654.38+0.5萬平方公裏,可供養殖的淺海灘塗面積約654.38+0.34萬公頃。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海洋魚類約1500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我國水產養殖生產穩步發展,價格和產量逐年提高。根據農業部公布的《全國漁業發展“十壹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水產品總量將達到6000噸,年均增長3.3%;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4公斤,水產品人均消費量12公斤。其中水產品加工能力要達到17萬噸,年均增長7.3%。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新的歷史時期農業改革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走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共識。黨的“三農”方針政策為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宏觀環境,漁業發展的條件更加優越,目標更加明確。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為漁業的進壹步發展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合理利用這些資源,發展漁業生產,是走“水陸並進”之路,開辟新的農業資源,增加糧食總量的重要舉措,可以在未來的大糧食安全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漁業的穩步發展為魚糜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總量僅占水產品總產量的25%以上,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優勢企業將實現高於平均水平的增長。
(四)技術瓶頸的突破為魚糜制品產業的發展拓展了發展空間。
由於中國氣候和傳統民俗的影響,速凍魚糜制品曾經有壹個淡季,3-8月為淡季,其他時間為旺季。隨著生產和冷藏技術的發展,節日食品趨向於向日常食品發展,速凍魚糜制品淡季時間逐漸縮短,季節性影響逐漸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