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如臯不知自己年齡小。根據2008年統計,長壽之鄉江蘇省如臯市生活的百歲老人為251人,在總人口數中的占比達1.73人/萬人,比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標準0.75人/萬人高出1倍多。
據如臯市民政局統計,如臯現有95歲以上老人2097人,90歲以上老人58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4.9萬人。百歲老人中年齡最大的張田氏2014年已109歲。 如臯的壽星眾多,這是如臯成為中國六大長壽縣市之壹的重要原因,而如臯歷史上的壽星更是大有人在,筆者前不久無意間翻閱了《如臯縣誌》,了解到《如臯縣誌》將歷年來的長壽之人辟了專目進行了記載,其中,《如臯縣誌.嘉慶誌》還記載了如臯有兩位壽星參加朝隆年間的“千叟宴”壹段史實,為此,現將有關“千叟宴”及如臯壽星赴會的盛況略加介紹以餉讀者。
“千叟宴”是清朝皇帝為慶賀壽辰而舉行的盛大的慶祝活動,屆時,各省官員、士紳、老人進京赴會祝壽,這項活動在當時被稱為“千叟宴”。關於“千叟宴”,史料記載,有清壹代,康熙、乾隆兩帝***舉行過6次,其目的壹方面是為了宏揚敬老和優待老人的政策,另壹方面也表明:“國家重熙累洽,景運昌明”,這6次“千叟宴”中,康熙帝主持了4次,乾隆帝主持了2次。而猶以嘉慶元年正月初四由太上皇乾隆帝主持的8000老人的“千叟宴”最為盛曠空前,曠古未有。乾隆帝於六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決定於翌年正月春節舉行將帝位向兒子 琰授受大典並在此期間舉行“千叟宴”。此後,在十月二十八日、十壹月二十二日、十二月十六日先後3次諭令中說明舉行“千叟宴”的原因及入宴年齡要求等。根據諭令要求:全國“六十歲經以上者俱令預宴……七十歲以上者準其入宴”。諭令發出後,各省官員迅速原原本本層層照轉通知下去。於是,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凡是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可以且老人願意、家中支持老人進京預宴的,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紛紛進京。因此,如臯壽星吳際昌(時年81歲)、施景禹就此成為這8000名進京老人中的成員。《如臯縣誌.嘉慶誌》記載:“吳際昌,字韋亭,年八十壹歲,遇純皇帝千叟宴,以八品冠帶匍匐丹墀,蒙恩賜鳩杖,銀牌,千載曠典也……”。而施景禹也“恭逢曠典,得覲天顏,蒙恩賜鳩杖、銀牌、絹帛、真異數也……”。這兩位老人不僅進京赴會,而且被準其入席,皇帝接見,這在當時是多麽榮耀的事情!
“千叟宴”於正月初四在寧壽宮舉行,參加宴會的有皇室的親王,王子,蒙古、四部的王、王子、公,皇室的女婿、大臣、官員年齡在60歲以上及兵民年齡70歲以上3000人。如臯進京的兩位老人,根據諭令的內容和《如臯縣誌》的記載來判斷,他們正是這3000人中的成員。另外,還有5000名60—70歲的老人因寧壽宮無法容納未能入席,但均壹壹分發給食品並與入席者的3000人壹樣,被各賞給詩章、如意壽杖、銀章等物以紀念。這次由乾隆帝主持的8000人“千叟宴”,實為空前獨有的大盛會。“千叟宴”之所以確定在嘉慶元年正月過之時舉行,壹是因為距上次“千叟宴”迄今已經10年,乾隆帝也已為帝60年,尤為“曠古未有”,舉行“千叟宴”,表明“國家重熙累洽,景運昌明”,高壽老人之眾且***聚京城,實為史冊所罕見。二是因為乾隆帝在授受帝位大典期間舉行“千叟宴”還包含著效法皇祖康熙皇帝,昭示自己在位60年期間“夙夜孜孜,勤求治理”。
康乾二帝舉行“千叟宴”以尊敬老人、優待老人,客觀上對提高、鞏固清王朝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雖然在當時交通、物質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將全國老人召集到京城,舉行“千叟宴”並非是尊敬與優待老人的上策,但時至今日,特別是如今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之際,尊敬與優待老人仍然不失其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更應大力提倡和宏揚尊敬老人、優待老人的社會風氣。 2012年,復旦大學遺傳和人類學教授金力率課題組,啟動“如臯長壽人群健康跟蹤調查”,對705名95歲以上長壽老人進行DNA檢測,發現3種人體基因線粒體DNA與長壽顯著相關。金力教授認為,遺傳因素對壽命的貢獻占25%左右,而心理健康、生活方式、飲食、水質、空氣環境等綜合因素,才是如臯人除基因以外的“長壽秘訣”。據了解,聞名世界的長壽之鄉,如秘魯的維爾卡旺巴、日本的立花等,大多是地處高寒地帶或遠離塵囂、遠離汙染的“世外桃源”。
我國歷次的人口普查結果也表明,長壽者大都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谷、人煙稀少的邊疆,我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其他五個——廣西的巴馬、湖北的鐘祥、四川的樂山、遼寧的興隆、新疆的克拉瑪依,莫不如是。惟有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臨近工業發達地區的如臯,是個例外。然而,也正因為沒占到多少“先天優勢”,如臯人的飲食習慣、生活規律、養生心得等,才得以成為大多數都市人可以借鑒的“長壽模板”。
早晚喝粥,食物新鮮多樣
據如臯長壽研究所2002年對120位長壽老人所做的抽樣問卷調查,60%的老人既吃粗糧也吃細糧;大多數老人吃菜葷素搭配、以素為主,但只吃素的僅1人。其中,58%的老人葷菜攝入以魚和蛋類為主。調查顯示,如臯百歲壽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白面等細糧,又吃玉米、大麥、元麥等粗糧。主食之外,還搭配蔬菜、水果、幹果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零食,相當豐富和多元化。 金力教授所率的課題組在調研中也發現,長壽老人攝入雞蛋和牛奶較多,其中牛奶攝入量每人每月平均超過2.5公斤,同時肉類蛋白攝入很低;愛喝蜂蜜的人超過30%,常吃紅棗的超過40%,平時蔬菜和水果也攝入較多。 如臯人飲食有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即早晚喝粥,中午吃飯。 調查顯示,74%的長壽老人壹生早晚吃粥、中飯吃米飯。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人也有這樣的習慣。早晨喝粥的好處是調節脾胃,胃經過壹夜的蠕動,存食基本排空,此時處於空虛狀態的胃,正需要補充水分和吸收營養。 中醫有“年過半百而陰氣自半”之說,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經常喝粥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作用。在如臯,壹般家庭早晚主要是壹鍋熱騰騰的大米粥或玉米糝兒粥,外加包子等主食。那些因為趕早班在點心店裏吃了豆漿、油條的年輕人,晚上回到家裏,也要在吃上壹碗米飯後,再喝壹碗玉米糝兒粥。
金力教授的調研發現,長壽老人的血常規指數均偏低,體形偏瘦,肝功能都比較好。他們普遍沒得過腫瘤、糖尿病、中風等方面的疾病。現代都市裏,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年輕人喜歡每周集中采購1次,把壹周所需的蔬菜瓜果、肉類雞蛋等都買齊塞到冰箱裏。而據《如臯長壽方案》壹書的作者發現,如臯人吃東西特別講究新鮮,當地人稱為“出水鮮”。如臯人的冰箱裏很少儲存蔬菜,基本都是當天趕早市買來的。 資料表明,新鮮的蘿蔔、青菜、豆芽和絲瓜等普通蔬菜的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因為它們中含有壹種幹擾素誘生劑能抑制腫瘤,但放置兩天後,這些蔬菜所含的抗病毒素和抗癌物質就會所剩無幾。
曬背防病,少洗澡多泡腳
除了飲食外,如臯人還保持著不少特殊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方法,並代代相傳,儼然當地人的“長壽秘笈”。如臯人喜愛通過曬太陽來預防疾病,其中又以“曬背”最受歡迎。如臯人認為,正常的肺腑功能都靠陽氣來支持,陽氣充盈,身體就能抵禦疾病的侵入。因此,如臯老人普遍愛曬太陽。與眾不同的是,他們曬太陽的重點是“曬背”,讓充足的陽氣趕走盤踞在背部的陰氣,身體壹年四季都感到暖意融融。當地人常調侃,自己是通過太陽這壹“免費補藥”來改善陽虛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此類“免費”的保健方法還有搓手、搓臉、搓腳等。如臯老人搓臉前通常先搓熱雙手,然後用搓熱的雙手去搓臉,把下頜、嘴巴、鼻子、眼睛、額頭、雙耳、兩鬢、面頰全部搓到。如臯老人也註重搓腳,壹般早晚進行,先將雙手搓熱,再搓熱腳心。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壹種是把兩個腳心相向置於床上,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另壹種是用中指或食指指端由腳心向腳趾方向按摩,每次100-200下,每隔幾天加按壹次,最後可至500-1000下。冬天少洗澡多泡腳。如臯人認為,冬天陽氣蟄伏,而老年人本就氣血兩虧,如果老年人在冬天洗澡過度、頻率過高,會造成皮膚松弛、津液大出、精神元氣隨之外泄,耗損了精血。因此,如臯老年人冬天少洗澡,也不提倡背部按摩,因為背部藏陽,按摩會擾動陽氣,致使陽氣外泄。作為替代方式,如臯人比較偏愛通過熱水泡腳來調節全身。這是因為足部有反射區和眾多穴位,用熱水泡腳能刺激反射區和穴位,促進腳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
心情樂觀,幾代和睦同堂
金力教授和他的調研小組發現,90%的長壽老人保持樂觀的心情,家庭關系非常和睦,絕大多數都是多代同堂。2004年,如臯市政府組織了壹次為五世同堂家庭拍全家福的活動,就吸引了158個家庭參加。據了解,如臯歷來有尊老、愛老、養老的傳統。許多如臯人認為,傳統的孝道文化深入人心,不能盡孝的人受到良心譴責,久而久之,不安和焦灼充斥心間,臟腑不調,則疾病接踵而來;而孝敬老人的子女因恪盡孝職,心氣平和、臟腑和諧,有利於健康長壽。研究表明,對於習慣於群居的人類而言,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幾代同堂、受到兒女孝敬的老人,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被照料得井井有條,更重要的是,幾代同堂的老人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免於孤獨之苦,能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於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