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材料
在早期,人們用許多有趣的方法來下雪,主要包括:在地上放火,向天空放大量的煙;用大炮攻擊雲層;用風箏在雲中高飛,然後給風箏通電,閃出花朵;飛入雲層,噴射出液態水滴和塵埃顆粒。然而,這些方法的效果並不理想。直到1946才發現“幹冰”降雪。
方法壹:用幹冰人工降雪。
在1946期間,人們發現向冷雲中投擲微小的幹冰顆粒可以形成數百萬個雪晶。1l年6月3日,有人在飛機上把幹冰顆粒撒在溫度為-20℃的積雲頂上,發現有雪從這塊雲上落下來。
這裏說的“幹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態,它的溫度很低,在-78.5℃以下。當幹冰晶體噴灑在冷雲中時,每壹個二氧化碳晶體都成為壹個劇烈的冷卻中心,使得冷雲中的水汽、小水滴、小雪晶迅速聚集在其周圍,凝結成更大的雪花。
方法二:碘化銀人工降雪。
現在碘化銀常用於人工降雪。
碘化銀是壹種黃色的化學晶體,通常在感光材料中用作感光劑。碘化銀的晶體和雪晶的六方單體大小非常相似,它們單體中的原子排列也非常相似,它們之間的晶格間距也非常接近(碘化銀為4.58埃,雪晶為4.52埃)。因此,如果將碘化銀顆粒撒在降水能力差的雲層中,使其“假裝”取代雪晶,雲層中的水汽和水滴就可以凝結結晶在“假”晶上,成為雪花。
特定操作
幹冰、碘化銀等凝結核如何擴散到雲中?現代人多是用大炮,把化學物質放在炮彈裏,然後用大炮把炮彈射向雲端。但這種方法噴灑不均勻,浪費了大量藥物,增加了人工降雪的成本。有些人把它們放在地球火箭裏,讓它們飛到雲層裏去噴。
壹般來說,人工降雪的成功率大於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可增加降雨量20%左右,人工降雪在高寒地區可增加降雨量30 ~ 40%。這是因為在高寒地區,溫度低,水汽容易達到飽和。同時,雪晶比雨滴更容易形成。只要在大氣中人為加入壹些晶核,就更容易促進降雪。
爭論
2065 438+01 2月9日晚,北京迎來壹場大降雪。這場降雪是2010入冬以來北京的第壹場雪。2010年10月25日以來,北京連續108天無有效降水,初雪日期打破60年來最晚紀錄。這場降雪是人工降雪。
專家說,從長遠來看,操縱天氣會帶來其他不利的副作用。拉斯格教授說:“我們不應該過於依賴人工手段來獲得雨雪,因為天空中有太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