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的學名:茴香
英文名:fennel
別名懷祥、蔡。
植物形態學:雙子葉植物,傘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培養壹兩年。全株有特殊的辣味,表面有白色粉末。葉子羽狀分裂,裂片呈線形。夏季開黃花,復傘狀花序。果橢圓形,黃綠色。氣候溫暖,適宜沙壤土生長;避免種植在粘土和過於潮濕的土地上。可春秋播種或春季分株繁殖。海地區的原產地,在中國各地廣泛栽培,適應性強。我國北方主要栽培在春秋兩季。(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獲。秋播:7-8月,9月收獲。果實為雙吊果,圓柱形,部分略彎曲,末端略尖,長4 ~ 8 mm,直徑1.5 ~ 2.5 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頂部有黃褐色突出的柱狀基部,基部有時有微小的果梗。分果長圓形,背面有5條縱棱,接合面平而寬。橫截面略呈五邊形,背面四邊長度差不多。有壹種特殊的茴香味,味道微甜辛辣。
成分及功效:茴香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茴香腦、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氣主要來自茴香腦、茴香醛等香氣物質。是集藥用、調味、食用、化妝於壹體的多用途植物。幼莖和葉被用作蔬菜和填料。茴香果實含有茴香油2.8%,茴香腦50-60%,a-茴香酮18-20%,甲基胡椒10%和a-蒎烯雙戊烯、茴香醛、莰烯等。胚乳含有大約65438±05%的脂肪油,以及大約85%的蛋白質、澱粉、糖和粘液。它可以作為壹種香料,常用於烹飪面食,如肉類,海鮮和芝麻餅。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入肝、腎、脾、胃經。具有溫補肝腎、暖胃氣、散結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冷疝腹痛、睪丸偏位、婦女痛經、小腹冷痛、腹脹、厭食嘔吐腹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茴香還具有抗潰瘍、鎮痛、性激素樣作用,茴香油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能刺激胃腸神經和血管,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刺激食欲,幫助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寒。腸絞痛、痛經患者用於食療。食用方法是:取小茴香少許,煎熟,煎去殘渣,再加入大米,煮成米粥。
小貼士小茴香顆粒均勻,質地飽滿,色澤黃綠色,香氣濃郁,無梗,為佳品。應該密封、陰涼、避光。
八角茴香
八角果
別名大茴香、八角、八月珍珠、茴香、八角、八角、茴香、八角。
其來源是壹種木蘭屬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實。
植株形式的常綠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色到紅棕色。葉互生或螺旋狀排列,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 ~ 12厘米,寬2 ~ 5厘米,頂部深綠色,有光澤無毛,有透明油斑,底部淺綠色,稀疏。花單生於葉腋,有花梗;萼片3,黃綠色;花瓣6 ~ 9,淺紅色到深紅色;雄蕊15 ~ 19;心皮8 ~ 9枚;胚珠是倒生的。聚合果呈星形。花期為春秋兩季,結果期為秋季至次年春季。
生長在潮濕疏松的山區。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秋冬采收的果實采自黃石,沸水略燙後曬幹或直接曬幹。
性狀聚合果通常由中軸上呈星形的8個骨贅結出。突起長1 ~ 2厘米,寬3 ~ 5毫米,高0.6 ~ 1厘米;外表面紅褐色,有不規則皺紋,頂端呈喙狀,上側多有裂紋;果皮內表面淺棕色,光滑有光澤;硬而脆,含1粒種子。花梗長3 ~ 4厘米,彎曲,常脫落。種子扁圓形,長約6毫米,紅褐色或黃褐色,有光澤。氣息芬芳,刺鼻,甘甜。
該化學組合物含有揮發油,該揮發油含有茴香腦、saf role、茴香醛、茴香基丙酮和水芹烯。
其性溫,味辛。入肝、腎、脾、胃經。
功能: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於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胃脘痛。
禁止食用發黴的茴香。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