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5篇

作為壹名化學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冊化學教案,歡迎大家查閱。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篇1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壹些常見金屬如鐵、鋁、銅等的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

(2)會根據化學方程式對含有某些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進行有關計算。

(3)了解金屬銹蝕的條件以及防止金屬銹蝕的簡單方法。

(4)知道廢舊金屬對環境的汙染,認識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等金屬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閱讀資料、聯系實際等方法獲取信息。

(2)運用比較、分析、聯想、分類等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關註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3)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4)樹立為社會的進步而學習化學的誌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鐵的冶煉。

(2)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

(3)鐵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4)合理利用金屬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

教學工具

實驗用具:Fe2O3、石灰水、貯有CO的貯氣瓶、磁鐵、鐵架臺、酒精噴燈、酒精燈、試管、直玻璃管、橡膠塞、導管、火柴。

教學過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金屬是壹類重要的材料,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由於地球上的金屬資源是有限的,故我們需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護。

壹、金屬資源概況

[講解]地球上的金屬資源廣泛地存在於地殼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數很不活潑的金屬如金、銀等有單質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礦物形式存在。含有礦物的巖石稱為礦石。工業上就是從礦石中來提煉金屬的。

[請學生觀看課本圖8—16、8—17、8—18等有關金屬資源的圖片。或展示礦石樣本或放錄像]

[過渡]不同種類的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並不相同。它們在地殼中呈怎樣的分布趨勢呢?

請大家看課本P15“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的資料。

[問]人類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屬有哪些?

[答]鐵、鋁、銅等。

[追問]這是否和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有壹定的關系呢?

[生]肯定有!因為鋁、鐵在地殼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屬中最多的。

[疑惑]銅的百分含量遠小於鐵和鋁,為什麽也普遍使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呢?

[可讓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總結]這主要與銅的性質和銅的提煉成本有關。

[追問]那麽,自然界含鐵、鋁、銅的礦石主要有哪些呢?它們的主要成分是什麽?

[生]含鐵的礦石主要有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黃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菱鐵礦(主要成分是FeCO3);含鋁的礦石主要是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含銅的礦石主要是黃銅礦(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輝銅礦(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國的金屬礦物分布怎麽樣?

[引導學生看課本有關內容]

答案:礦物種類齊全,礦物儲量豐富,其中鎢、鉬、鈦、銻等儲量居世界前列,銅、鋁、錳等儲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補充]雖說我國礦物種類比較齊全、礦物儲量比較豐富,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主

要礦產品進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增長很快,主要礦產資源短缺的態勢日益明顯。如果地質勘探無重大突破,21世紀初,我國礦產資源將出現全面緊缺的局面。

[過渡]現在,人類每年都要向地殼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屬礦物資源,以提取數以噸計的金屬。其中,提取量的是鐵。把金屬礦物變成金屬的過程,叫做金屬的冶煉。煉鐵的過程稱之為鐵的冶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鐵的冶煉的知識。

二、鐵的冶煉

[介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從公元1世紀起,鐵便成了壹種最主要的金屬材料。

[引導學生觀看圖8—19(我國古代煉鐵圖)]

[講解]鋼的主要成分就是鐵。鋼和鐵有著非常廣泛和重要的應用,它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壹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水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鋼鐵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49年,我國的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居世界前茅。

[引導學生觀看圖8—20(上海寶山鋼鐵公司煉鐵高爐)和圖8—21(為紀念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而發行的郵票)]

[介紹]我國遼寧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鐵礦。

[過渡]鐵礦石是怎樣煉成鐵的呢?現以赤鐵礦的主要成分Fe2O3為例,來學習研究如何實現鐵的冶煉。

[啟發]比較Fe2O3與Fe的組成差異,設想用什麽方法或試劑去完成鐵的冶煉。

[學生討論]Fe2O3與Fe在組成上只相差壹種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變為鐵關鍵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熱使Fe2O3發生分解反應。

2.找尋壹種物質使其主動奪去Fe2O3中的“O”。

[引導學生對以上方案評價]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較高的溫度;又因為鐵在高溫下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要使Fe2O3分解成功,還須在非空氣氛圍中進行,這樣成本太高。方案2比較切實可行。但選用什麽樣的物質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從以前接觸過的壹些物質中,尋找適合這種條件的物質。請大家回憶、思考並討論。

[學生討論]

[結論]Mg、H2、C、CO等都符合條件。

[教師總結]事實上,這些物質都可把Fe2O3中的“O”奪走。但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原因,我們壹般選用C或CO。

[師]請大家寫出以CO和Fe2O3為反應物冶鐵的化學方程式。

冶煉原理

[學生板書]Fe2O3+3CO3CO2+2Fe

[教師引導]請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設計壹個模擬鐵的冶煉過程的化學實驗,並能驗證其生成產物。

[學生討論]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金屬冶煉的壹般條件、生成物的證明、尾氣的處理等角度進行考慮。如根據經驗學生可判斷出金屬冶煉的壹般條件是高溫;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學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驗證CO2;用磁鐵驗證鐵的生成;CO有毒,尾氣應處理等。

[演示實驗8—3壹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註意:

(1)實驗前應先通CO把裝置內空氣排幹凈,然後再加熱;反應完成後,須待試管內物質冷卻後再停止通CO。

(2)反應完畢後,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紙上觀察,並試驗它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以判斷反應中是否生成了鐵。

[總結]上述實驗是實驗室模擬鐵的冶煉過程,工業上鐵的冶煉原理雖與上述實驗相同,但其規模、條件、裝置與此差異很大。

[介紹]把鐵礦石冶煉成鐵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工業上煉鐵時,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壹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壹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裏還原出來。

[可投影展示如下圖的煉鐵高爐結構。另,若有條件,能播放工業生產中冶煉鐵的錄像,或參觀鋼鐵廠]

[過渡]在冶鐵的實際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原料或產物壹般都含有雜質,故在計算用料和產量時就不可能不考慮雜質問題。

三、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

[投影例題]用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多少噸?

[分析]本題是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是純凈物質之間的數量比,而不表示不純物質之間的數量關系。故計算時須先進行換算。如果題目給出或要求算出不純物質的質量,必須先換算成純凈物質的質量,或先計算出純凈物質質量再換算成不純物質的質量。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分析,解答此題。

[學生活動]

[投影給出正確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鐵礦石中含氧化鐵的質量為1000t×80%=800t。

[課堂練習]習題4

[對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和糾正]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篇2

《水的組成》

壹、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於第壹部分而言,教材第壹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汙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汙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壹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註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壹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並可進壹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汙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壹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壹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壹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汙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壹”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采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壹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壹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壹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麽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汙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壹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汙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壹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篇3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教學目標

1.熟記pH和溶液酸堿度、酸堿性的關系;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區分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壹:溶液的酸堿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1-6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堿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範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堿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堿度與pH之間的關系。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 =7 =1 =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於水後,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 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2-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的方法?(簡記:壹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麽後果?

2.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潤濕會帶來什麽後果?用潤濕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度時,pH會怎樣變化?(用圖表)

3.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還是使用幹燥的pH試紙?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於水後,生成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堿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

跟蹤練習

有壹食品包裝說明書中註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於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了解溶液的酸堿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堿性,因為裏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堿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間說壹說溶液的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堿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後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各類洗發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發素的pH均略小於7。同學們聯想到洗發、護發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有什麽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發,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發取出,用紙巾吸幹液體後觀察並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堿性溶液會損傷頭發,中性、酸性溶液對頭發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發時使用洗發液和護發素的順序是先用洗發液後用護發素,原因是降低堿性洗發液對頭發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妳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麽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3.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充滿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三個集氣瓶,有什麽現象發生?體現了它們的什麽性質?

4.生活中妳見過或知道哪些汙染空氣的現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學習1我們同學現在對空氣都有了壹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於物質為什麽能夠燃燒著迷,激發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於是壹些科學家對於“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過若幹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壹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閱讀本第26頁的內容,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在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主要有什麽操作,出現了哪些現象?

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得出了什麽結論?

實驗探究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燃燒匙中的過量紅磷點燃迅速放入集氣瓶中

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後打開止水夾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結合本內容和小組討論,***同完成下列內容:

1.寫出該反應的字表達式

2.總結實驗結論

3.總結實驗中的註意事項,並討論若操作不當可能引起怎樣的後果?

4.在拉瓦錫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麽空氣的體積減少小於1/5?紅磷熄滅後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自主學習2閱讀第27頁內容,思考並討論以下問題:

1.空氣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體積分數。

2.找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判斷下列物質屬於混合物還是純凈物,並說明依據。

空氣海水氧氣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學習3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空氣中相對穩定的三種氣體是?它們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質主要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什麽可以造成空氣汙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社區安全和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註: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汙染。

初三下冊化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壹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壹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並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壹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難點

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什麽只有在“兩個壹定條件”下,它們才有確定意義?

交流回答

改變條件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在同壹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同壹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

歸納總結

定量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壹定溫度下;②等量的溶劑裏,人們統壹規定:在100g溶劑裏;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單位為g。

固體的溶解度:在壹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四大要素:①壹定溫度下;②100g溶劑裏;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溶質的質量。

提出問題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妳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請看下面資料。

課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時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溶解度,那麽溶解度是怎樣表示的呢?

課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結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壹種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觀,不能表示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向,下面我們尋找另壹種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按教材P36~P37要求繪制溶解度曲線,並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壹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壹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3)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0H),。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

提出問題

我們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麽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課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討論,並回答有關問題。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麽?這說明了什麽?

交流回答

1.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溶解度越小;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練習討論

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學生活動

利用所學知識和閱讀教材P38~P39資料討論回答。

課後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了固體、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體溶解度的相對大小,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並且通過活動與探究總結出了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們還可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壹些問題。

課後習題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並提醒學生預習下壹節的內容。

  • 上一篇:烏石粉是什麽?
  • 下一篇:異泊酚簡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