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很多人認為,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吃飯前就等於是空腹了。
辟謠:
飯前服藥不等於空腹服藥,這麽定的依據是什麽呢?
我們還得從食物、藥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談起。胃腸道生理情況的變化對藥物的吸收有著較大的影響。
胃是壹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壹般能容納1-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壹日進食2~3餐,在壹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
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壹般只有15-20秒。進食時食物對各種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反射性引起唾液、胃液、胰液、膽汁的分泌和胃、膽囊活動的變化以及胰島素的分泌,為消化食物做好準備。食物入胃後即受到胃壁肌肉收縮的機械作用和胃液的化學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被初步分解,胃內容物變成粥樣食糜,逐次小量地通過幽門排入十二指腸。
正常人每日分泌胃液的量為1.5-2.5L,其中主要成分為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內因子、鈉、鉀的氯化物,正常人禁食壹晝夜後,鹽酸排出量0-5mmol/小時,在進食和藥物的刺激下可達20-25mmol,空腹時胃液的pH為0.9-1.5,飲水或進食後,pH可上升到3.0-5.0。由於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於弱酸性藥物吸收(藥物解離少,分子型比例高,脂溶性高),不利於弱堿性藥物吸收。
壹般在食物入胃後5分鐘,胃就能以每分鐘3次的頻率蠕動,胃蠕動可使藥物與食物充分混合,同時有分散和攪拌作用,使藥物與胃黏膜充分接觸,利於胃中藥物的吸收,每壹次蠕動波可將1-2ml食糜藥物向十二指腸方向推進。
不同食物的排空是不同的,這和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有關。壹般來說,稀的流體食物比稠的或固體的食物排空快,顆粒小的食物比大塊的食物排空快,等滲液比非等滲液排空快,不消化的固體食物排空最慢。在三種主要營養物質中,排空時間由長到短的順序為:脂肪>蛋白質>糖類。人們吃過脂肪餐後,胃運動受抑制,胃排空時間延長。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溫度對排空也有影響,高於或低於體溫的溶液排空較慢。
進入胃內的食物按吞咽的先後順序分層排列,即先入胃的食物與胃壁接觸,後入胃的食物則進入胃腔內的中心,暫時不與胃黏膜接觸。因此,易受胃酸影響的藥物宜餐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則宜餐後服用。
宜空腹服用的藥物有:驅蟲藥、滋補類中藥、鹽類瀉藥、阿侖膦酸鈉片。
宜餐前服用的藥物有:促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利膽片、黏痰溶解劑。
受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況(胃的容量大小、胃液分泌量多少、胃排空時間長短)、食物及藥物的理化性質等因素影響,空腹狀態、進食前後服藥會產生不同療效,所以服藥前壹定要仔細看藥品說明書,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
辟謠專家:王玉蘭,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藥學部質控室組長,副主任藥師
復核專家:李根,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
參考文獻
[1]印曉星,楊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1:18-21.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2:15.
[3]嶽利民.生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165~178,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