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醫藥如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作用?

中醫藥如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中指出,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證候及氣候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涉及到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1)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

(2)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2-1)清肺排毒湯、清肺排毒顆粒

適用範圍:結合多地醫生臨床觀察,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礎方劑: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幹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

服法: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壹付,早晚各壹次(飯後四十分鐘),溫服,三付壹個療程。

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可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壹碗。(註:如患者不發熱則生石膏的用量要小,發熱或壯熱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癥狀好轉而未痊愈則服用第二個療程,若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病,第二療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處方,癥狀消失則停藥。

清肺排毒顆粒服法:開水沖服,壹次2袋,壹日2次。療程3~6天。

(2-2)輕型

①寒濕郁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悶憋氣,納呆,惡心,嘔吐,腹瀉或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膩或腐膩,脈濡或滑。

推薦處方:寒濕疫方

基礎方劑:生麻黃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藶子15g、貫眾9g、地龍15g、徐長卿15g、藿香15g、佩蘭9g、蒼術15g、雲苓45g、生白術30g、焦三仙各9g、厚樸15g、焦檳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飯前服用。

寒濕疫方亦適用於普通型患者。

②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幹咳痰少,咽痛,口幹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推薦處方:檳榔10g、草果10g、厚樸10g、知母10g、黃芩10g、柴胡10g、赤芍10g、連翹15g、青蒿10g(後下)、蒼術10g、大青葉10g、生甘草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金花清感顆粒服法:開水沖服,壹次1~2袋,壹日3次。療程5~7天。

連花清瘟顆粒服法:口服。壹次1袋,壹日3次。療程7~10天。

連花清瘟膠囊服法:口服。壹次4粒,壹日3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後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壹次。

(2-3)普通型

①濕毒郁肺證臨床表現:發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弦滑。

推薦處方:宣肺敗毒方基礎方劑:麻黃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麩炒蒼術10g、廣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馬鞭草30g、蘆根30g、葶藶子15g、化橘紅15g、甘草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宣肺敗毒顆粒

服法:開水沖服,壹次1袋,每日2次。療程7~14天,或遵醫囑。

②寒濕阻肺證臨床表現: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幹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術15g、陳皮10g、厚樸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黃6g、羌活10g、生姜10g、檳榔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③疫毒夾燥證臨床表現:惡寒,發熱,肌肉酸痛,流涕,幹咳,咽痛,咽癢,口幹、咽幹,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幹,脈浮緊。

推薦處方:宣肺潤燥解毒方基礎方劑:麻黃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參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葉15g、黃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金花清感顆粒服法:開水沖服,壹次1~2袋,壹日3次。療程5~7天。

連花清瘟顆粒服法:口服。壹次1袋,壹日3次。療程7~10天。

連花清瘟膠囊服法:口服。壹次4粒,壹日3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壹次。

(2-4)恢復期

①肺脾氣虛證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術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後下)、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②氣陰兩虛證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幹,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幹咳少痰。舌幹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北沙參各10g、麥冬15g、西洋參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葉10g、桑葉10g、蘆根15g、丹參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足三裏(艾灸)、百會、太溪。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壹次。

隔物灸貼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貼敷40分鐘,每日壹次。

  • 上一篇:梅丹的詳細介紹
  • 下一篇: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人口多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