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廣東等15個省(市)取消本科三批(即原二本B)、本科二批和本科壹批合並,上海市率先將所有本科批次合並為壹個本科批次。那麽,二本批次合並對我們廣東考生究竟有什麽影響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合並 "二本 "可消除學歷歧視
人們通常說的 "壹本、二本、三本",是指高校在高考招生錄取批次,壹般來說,批次越靠後,錄取分數線越低。 學校所在的批次和學校的檔次、水平幾乎可以劃等號。這種學校分類直接影響了社會對畢業生的評價,使得學歷歧視更加普遍。現在,越來越多的省份將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並,這也宣告 "三本 "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臺。
"二本批次 "合並是消除學歷歧視的第壹步,對於促進教育公平、就業公平,減少基礎教育階段的高考焦慮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整個社會的教育等級意識並不會因為 "三本 "的取消而自然消失。我們的高校還有其他身份標簽,比如 "985"、"211",公辦、民辦等等。如果只取消 "三本",繼續保留壹本、二本,以及 "985""211 "等教育層次意識的標簽,那麽這些標簽對高校身份的價值就會更大。這些標簽對高校身份的價值會更大,壹些用人單位也會更看重學生的這些標簽,那麽 "院校歧視 "和教育歧視的問題依然會存在。
縱觀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政府對大學進行等級評定的情況並不多見。大學的聲譽和畢業生的質量完全由市場決定。只要大學在正常的教育市場中自然發展、自然競爭,就能吸引到有自己水平和特色的學生,大學的教學質量就能在畢業生市場競爭中得到體現,形成與自身相匹配的社會評價,為大學積累聲譽。
不要讓考生糾結於讀多少書
高考錄取批次人為地將高校分為三本、六本、九本等,不僅造成高校之間的不平等競爭,也加劇了基礎教育的名校情結和就學焦慮。高中學校關心自己的升學率、升學率,學生和家長也關心自己能否上壹本學校。目前,壹些地方還保留著三本學校,已經整合了二本、三本學校的地方還沒有確定何時進壹步取消二本學校。從已經取消三本甚至二本的改革實踐來看,壹步到位合並所有本科錄取批次在技術上沒有問題,也不會導致錄取秩序的混亂。我國大部分省(市、區)已實行平行誌願,融合批次只需調整平行誌願院校數量。
廣東今年合並了第二A、第二B批次,只設壹個第二批,考生在高考填報誌願時,壹次性填報11所(第壹批7所+第二批4所)平行誌願院校,此前為8所(5所+3所)平行誌願院校。此次整合,讓原第二批B類院校向考生展示了辦學特色。錄取結果顯示,部分原二B院校錄取分數遠遠超過原二A院校。考生不必再糾結於上壹所較差的二A學校,還是上壹所二B好的專業問題。在廣東二本批次合並之前,已經連續幾年將部分辦學 "優質 "的二本A院校的專業 "升級 "為壹本招生,如深圳大學、廣州大學等。這提高了廣東壹向 "低調 "的壹本率,也促使有水平、有特色的二本院校辦到 "升格 "為壹本。
取消所有錄取批次,給所有高校壹個平等競爭的環境,促使高校以辦學質量和特色吸引生源,而不是想著如何升格。這也引導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淡化學校的身份,註重學校本身的質量,這樣的改革,對於教育局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合並 "二本 "不僅可以 "看上去很美"
合並本科批次,可以打破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瓶頸,有利於民辦高校吸納優質生源,有利於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平等競爭 ...... 但是,如果後續工作和配套措施跟不上,"兩校 "合並只能 "看上去很美"。長期以來,"三本 "院校作為 "末流院校 "的代名詞已經在考生、家長的腦中根深蒂固,如果社會和家長對原 "三本 "院校的偏見如果不消除,社會和家長對原 "三本 "院校的偏見就會壹直存在,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有 "二本 "和 "三本 "之分。此外,不少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把 "民辦院校 "的畢業生擋在幹部、人才招聘之外,無形中繼續把公、民辦院校分成三六九等,即使合並了 "二本",也是名存實亡。
合並 "二本",對於那些實力較強的原二本B類院校來說,確實是春天來了,如果能借這次改革的東風,也為自己學校的提升提供了機會;而對於實力較弱的民辦院校來說,則是寒冬將至,從此與最前沿的院校越走越遠。總之,高校批次合並,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加強宣傳,改變人們對民辦高校的認識,取消對民辦高校的隱形歧視政策,引導高校回歸實力競爭......,這些工作,壹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