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外囊泡--簡稱EV,是細胞釋放的各種具有膜結構的囊泡結構的統稱,這些囊泡的直徑從30、40納米到8、9微米不等。細胞外囊泡有不同的亞群,目前研究最熱門的亞群是外泌體。
不過,由於很難純化出非常純凈的外泌體亞群,人們純化出的通常是直徑小於200納米的囊泡,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它們為sEV(即小細胞外囊泡)。為了嚴謹起見,今天我們也把這些膜泡結構稱為細胞外囊泡。在本文中,如無特別說明,細胞外囊泡主要指外泌體和微囊泡。
今天主要介紹細胞外囊泡的研究意義、細胞外囊泡的分類、細胞外囊泡所含成分、細胞培養上清液的制備、細胞外囊泡的保存、細胞外囊泡鑒定的實驗要求等內容。所有內容均參考當前已發表的綜述,並非hzangs編造。所以請新朋友們放心學習。
細胞外囊泡的研究意義
目前,細胞外囊泡的功能尚未完全闡明。據報道,細胞外囊泡能夠調節宿主與病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參與許多疾病(如感染性和炎癥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癌癥)的病理過程,在正常生理過程中還發揮著介導細胞間通訊的重要功能,還有文章報道細胞外囊泡在發育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細胞外囊泡在臨床醫學中也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主要是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生物標記物,可用於監測臨床狀態、治療反應、疾病進展等。同時,由於它們具有遞送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因此也有可能發展成為臨床藥物遞送載體。
細胞外囊泡的分類
細胞外囊泡是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ISEV)創造的壹個術語,可根據細胞外囊泡的生物合成或釋放途徑進行分類:外泌體直徑為30-150納米,源自內吞途徑,密度約為1.11-1.19納米。外泌體的直徑為 30-150 納米,源自內吞途徑,密度約為 1.11-1.19g mL-1;微粒子/微囊直接從質膜釋放,直徑約為 100-1 000nm;雕亡體/小泡直徑約為 50nm-2μm,由細胞雕亡產生;大瘤泡直徑約為 50nm-2μm,由細胞雕亡產生;大瘤囊直徑約為 1 500nm-1.5μm. oncosomes(直徑 1-10 μm),由腫瘤細胞釋放產生;以及其他各種 EV 亞群。由於不同EV亞群的大小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不同,壹些研究小組現已開始研究EV亞群的組成特征。最近有論文稱,基於壹般表面蛋白質組學分析或單個 EV 組的轉錄譜分析,成功地對細胞外囊泡進行了亞群分類。目前可以通過差速離心、過濾、免疫親和、層析、流式細胞儀分選、密度梯度離心選擇不同密度的區域等多種手段廣泛分離細胞外囊泡的不同亞群;但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純化到特定的亞群,分離時通常會同時富集壹個亞群與其他亞群的細胞外囊泡。
細胞外囊泡所含的成分
細胞外囊泡的成分不是隨機的,每個細胞外囊泡都攜帶特定的分子信息。事實上,這些納米大小的細胞外囊泡能夠攜帶蛋白質、脂類、核酸和糖類等生物活性分子,在細胞之間傳遞信號,其包裝中獨特的分子組成決定了要傳遞給受體細胞的細胞外信號的類型。有壹個復雜的分揀系統來決定哪些分子能進入細胞外囊泡。
細胞培養上清的制備
有兩種方法可以制備用於提取胞外囊泡的細胞培養上清。壹種是使用去除細胞外囊泡的胎牛血清(FBS)培養基培養細胞,另壹種是使用不含FBS的培養基培養細胞(血清饑餓細胞)。不過,現在壹些高水平的文章報道使用的方法通常是前者。此外,壹些文章開始關註用細胞外囊泡去除胎牛血清中的遊離RNA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但目前還沒有****。如果需要先儲存培養上清,到壹定量後再用於細胞外囊泡分離,那麽就需要事先清除系統中的死細胞和細胞碎片。
細胞外囊泡的保存
L?曾在不同條件下儲存中性粒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然後分析這些囊泡的特性,他們發現雖然細胞外囊泡樣本中囊泡的數量和形態沒有明顯變化,但磷脂酰絲氨酸外鏈肽卻顯著增加,即使細胞外囊泡儲存在-20或-80攝氏度的條件下也是如此。Kalra 等人從大腸癌細胞中分離出細胞外囊泡,在不同條件下保存壹段時間後,用 PKH67 染色追蹤細胞外囊泡的攝取情況,結果發現這些囊泡仍能被細胞攝取。目前,學者們對儲存條件是否會影響細胞外囊泡 **** 還沒有達成共識。因此,建議盡快分離出細胞外囊泡並用於實驗,盡量減少儲存過程。
細胞外囊泡的鑒定及實驗要求
根據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MISEV)2014年發布的指南,外泌體的鑒定首先需要通過WB鑒定樣本中細胞外囊泡的標誌蛋白,通過電鏡觀察樣本中細胞外囊泡的形態,通過NTA等手段分析樣本中細胞外囊泡的形態。分析樣品中細胞外囊泡的種群特征(顆粒濃度、直徑分布等)。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細胞外囊泡領域作為生物學研究的壹個新興領域,越來越受到學者和生物公司的關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壹領域的研究技術還不完善,對細胞外囊泡的認識還不夠,細胞外囊泡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