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年人都有壹個特點:那就是壹般都比較 "老"。各種保健品琳瑯滿目,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但還是有不少老年人還在 "癡迷"。在這裏再次強調: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起到任何醫療作用,至於它能否起到保健作用,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妳:基本沒有用。問題是,不能起到保健作用也就罷了,還會起到副作用嗎?這個也無法回答,因為它究竟放了什麽東西?它是否含有有害成分?沒有人知道。
老年人買藥需要註意什麽?
不要輕信別人的介紹和廣告:現在的壹些廣告,特別是壹些保健品,往往存在誇大效果的現象,雖然國家在三令五申,但還是有壹些小電臺、電視臺,特別是壹些非法的現場講座、免費贈送等宣傳,這些都是不可信的。購買藥品時,壹定要到正規藥店購買,切勿從網上(正規機構除外)、現場講座、民間偏方等非合法機構購買。其他事項:如果長期不吃藥,盡量不要參加藥店的促銷活動,藥不好吃,隨時可以吃,時間長了過期了,反過來造成浪費;購買藥品時,註意查看藥品的生產日期、有效期,不要購買離有效期太近的藥品。註意查看生產廠家,同類藥品盡量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而不是推銷員推薦的。
藥品看療效,不要看廣告,即使看廣告,也要看正規渠道播出的,而不要看宣傳小報、現場講座等宣傳。那種藥不僅治不好病,還容易帶來新的危害。
老年人服藥應遵循哪些原則?
用藥要嚴格遵照醫囑,聽醫生的話,不要自己盲目用藥。首先要消除對藥物的全依賴性,不要動不動就吃藥,壹些小毛病,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調節飲食,加強鍛煉,不治也能自愈。即使服藥,也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安排,明確診斷後對癥下藥。需要註意的原則有很多,主要為大家總結以下幾點:
先用食療,再用藥物:調節日常飲食結構,是藥三分毒,那麽,能用? 食療?先吃藥,後吃藥:"藥三分毒",所以,能用 "食療 "就用 "食療"。先外後內:為了減輕藥物對身體的毒性,可以先外用,如皮膚病、扭傷等可以先外用藥解毒,最好不要內服消炎藥。先內服,後打針:打針雖然見效快,但藥物通過血液流向全身,再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壹旦用內服藥可使病情緩解,沒有必要再去輸液。先用老藥,後用新藥:其實我們在用藥上有壹個誤區,總認為新藥好,其實不然,新藥應用時間較短,缺點和副作用多,尤其是長期副作用尚未發現,容易造成潛在的危害。品種宜少不宜多:有些藥物雖有協同作用,但也存在拮抗作用。老年人服藥品種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就越多,所以服藥時壹定要謹遵醫囑,選擇主藥進行治療。由少到多的遞增原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有效劑量。簡便原則:因為老年人?遺忘性比較大,經常忘記服藥時間甚至服錯藥,所以治療方案應力求簡便,盡量不要間斷服藥、交替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等,切忌擅自停藥。不能自行換藥。換藥、停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家人監督用藥: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壹定要在家人的協助下執行醫囑,家人不僅要幫助老人用藥,還要監督其清理手中留存的藥物,不得將患者使用過的藥物帶走存放,以免自行用藥,造成不良後果。以上是壹些比較重要的用藥原則,老年人應盡量遵守。藥物不是其他食物,吃壞了不僅治不好病痛,還容易造成新的危害。另外,作為家屬,壹定要照顧好老人,提醒並督促老人按時服藥,這樣老人才能更快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