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的讀法拼音:bǐ。
組詞:
吡啶: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5H5N。無色液體,有臭味。用做溶劑和化學試劑。
吡咯: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4H5N。無色液體,在空氣中顏色變深,有刺激性氣味。用來制藥品。
吡吡:
形容鳥鳴聲。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吹起來會發出壹種刺耳的聲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兩三天。”
吡哩叭喇:
象聲詞。《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又弄了兩個鼓手,壹個打鼓,壹個吹鎖吶,壹路吡哩叭喇鼕,壹直吹進了衙門。”
吡唎:
即觱篥。古代管樂器,多用於軍中。明,沈采《千金記楚歌》:“為軍難,實可傷,吹得吡唎聲嘹喨。楚之曲,楚之詞,吹斷了胡腔。”
吡噉:
歌聲抑揚頓挫。《古文苑揚雄蜀都賦》:“眇眇之態,吡噉出焉。”章樵註:“言歌聲抑揚之妙。”
吡啶:
吡啶是壹種有機化合物,是含有壹個氮雜原子的六元雜環化合物。
其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壹個(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稱氮苯,無色或微黃色液體,有惡臭。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於骨焦油、煤焦油、煤氣、頁巖油、石油中。吡啶在工業上可用作變性劑、助染劑,以及合成壹系列產品(包括藥品、消毒劑、染料等)的原料。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吡啶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在吡啶分子中,氮原子的作用類似於硝基苯的硝基,使其鄰、對位上的電子雲密度比苯環降低,間位則與苯環相近,這樣,環上碳原子的電子雲密度遠遠少於苯,因此象吡啶這類芳雜環又被稱為“缺π”雜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