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孟新創始人,資深媒體人,新媒體營銷與品牌傳播專家。
又見電子煙造富,這次是80後美女富豪。
電子煙品牌約克的運營公司深證吳昕科技成立僅三年,就成功登陸紐交所,其創始人王贏變身中國頂級億萬富翁之壹,身家近600億元。財富飆升的速度甚至比火箭還快。
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7月,主營電子煙代工生產的崔乙幕國際在港交所上市,其創始人陳誌平成為電子煙首富和中國新的煙王。
值得壹提的是,西摩也是約克的主要經紀人。
半年來,電子煙產業鏈接連誕生了兩家千億市值的公司和兩位億萬富翁,無疑闖入了整個行業。就連汽車公司比亞迪也急於宣布壹項電子煙專利。好像有跨界電子煙的打算;包括愛施德在內的多家a股公司也紛紛擊中電子煙熱點,股價暴漲。
但是,對於電子煙這種非常特殊的行業來說,雞血和躁動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與房地產行業類似,監管政策直接決定電子煙行業的命運。行業躁動之日,可能就是監管政策出臺之時。
這並非沒有先例。
2018到2019,電子煙開始流行。當時的優步中國區原區長王贏,聯合網絡名人、羅永浩等人,真格基金、IDG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機構巨額押註,幾乎壹夜之間讓行業火爆。原本屬於小眾市場的電子煙闖入公眾視野。
沒想到,在2019 165438+10月1這壹天,吹了壹年的風戛然而止。國家煙草專賣局和市場監管總局的壹紙禁令,切斷了電子煙的線上銷售渠道,瞬間“熄火”,企業轟然倒塌。
難怪Smear上市那天,是他人生的重頭戲,但陳誌平故意放低聲音,多次表示要“把牛逼留在心裏”。這句話的意思基本等同於“默默發財”。
電子煙是機會之窗關閉前的壹場盛宴。這場盛宴何時結束,取決於新壹輪調控政策何時出臺,力度有多大。
零件號01
在我國,煙草有嚴格的國家專賣制度,這壹制度通過《煙草專賣法》和《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在法律層面得以確立。
電子煙的出現,在密不透風的傳統煙草行業和煙草專賣制度上撕開了壹個口子。
無論是吸傳統香煙還是電子煙,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尼古丁,壹種既讓人興奮,又讓人放松,還讓人上癮的物質。
今天,人們燃燒煙草和吸食尼古丁的方式與7000多年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本質上是壹樣的。而電子煙,利用電子霧化技術,將香煙油中的尼古丁變成蒸汽供使用者吸食,是技術上的壹大創新。
從此,人們以全新便捷的方式獲取尼古丁,傳統煙草受到巨大沖擊。
壹方面,吸煙有害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而電子煙正在發揮“清肺”、“戒煙”的作用,迅速滲透到煙民股市;另壹方面,年輕人對時尚好奇心的追求,使得電子煙獲得了巨大的增量市場。連四川甘孜的“甜野小子”丁震都抽過電子煙,可見壹斑。
由於時代的限制,現行的煙草專賣法實際上是壹部卷煙專賣法,並不能有效約束電子煙這壹新生事物,甚至可以說是無所適從。如此壹來,電子煙完全可以繞過煙草專賣制度,與傳統煙草競爭。
自下而上打破行政壟斷,通過技術創新改變市場格局的最佳案例是“網約車VS出租車”。那麽,電子煙有沒有可能復制網約車的成功路徑?
答案是:難於上青天!
為什麽?因為稅。
論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煙草業遠非出租車行業可比。從2015年,我國煙草行業上繳國家財政總額約為1萬億元,2019年再創新高,達到11770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6%以上。
對於財政收入來說,煙草業每年就是壹個萬億的“錢袋子”。別人怎麽能染指?現在電子煙之所以能撕開壹個口子,完全是因為法律法規還不健全,這也是電子煙行業面臨的機會之窗。
但是這扇窗不會壹直開著。現有的法律法規有局限性,監管機構和立法部門可以通過“打補丁”來彌補。10月份禁止20111網上銷售電子煙就是壹種“打補丁”的做法。
未來,類似的政策“補丁”會越打越多,層層加碼,步步收緊,直到電子煙行業的機會窗口關閉,迫使沒有實力的玩家徹底退出市場。
第2部分
如何修復未來的政策“補丁”?這裏不妨從稅率、銷售渠道、國家標準三個方面大膽猜測壹下。
先看稅率。電子煙生財兇猛,和稅率低有直接關系。
國內電子煙企業不僅收獲了煙草業務的暴利,還享受了科技公司的稅收待遇。比如被譽為“中國電子煙第壹股”的崔乙幕國際,不僅不需要征收煙草稅,而且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
相比之下,我國的卷煙綜合稅將近60%,也就是所謂的“壹包煙,半包稅”。
電子煙增稅在國外已經成為壹種趨勢。比如印尼早在2018就對電子煙征收了57%的消費稅。這種趨勢吹到中國,電子煙企業的稅收“紅利”走到盡頭,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國家如何對電子煙征稅?電子煙企業要做好跟上傳統煙草的準備。
看銷售渠道。2019網上銷售禁令出臺後,幸存的電子煙企業瘋狂布局線下,開店,商場,地鐵,KTV,便利店...人多的地方。
剛剛登陸紐交所的電子煙品牌“約克”在去年初宣布了壹項計劃,將在三年內耗資6億元開設1萬家專賣店。
監管政策將電子煙從線上推向線下,使其運營模式從“輕資產”向“重資產”轉變,這與提高稅率壹樣,大幅增加了電子煙企業的成本。
然而,在資本的助推下,電子煙企業正在燒錢,瘋狂擴張。未來政策會進壹步收緊嗎?很有可能。在我國,任何單位或個人銷售卷煙都必須先取得《煙草專賣許可證》。如果開店賣電子煙,還需要辦理執照,估計夠企業和商家喝壹壺了。
2017起,國家煙草專賣局牽頭制定《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2019批準。原計劃在當年下半年正式發布,但直到現在也沒有發布,可見這個行業背後的利益錯綜復雜。
國家標準被視為終結電子煙行業亂象、為行業“正名”的重要依據。壹旦出臺,其“殺傷力”不可小覷。
比如電子煙煙油中的尼古丁含量,從商家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國家標準越高越好,因為尼古丁含量越高,成癮性越強,消費者重復購買的概率也就越高。
戒煙有多難,煙草公司賺錢就有多容易。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電子煙行業。
美國電子煙品牌朱爾的尼古丁含量最高可達59毫克/毫升。如果國標將電子煙的尼古丁含量限制在壹個相對較低的數字,電子煙的成癮性不足,必然會影響消費者的復購。
第3部分
但對於國內電子煙企業來說,有壹點可以放心,就是電子煙會受到強有力的監管,推動行業洗牌,但不會壹棍子打死。
如果我們能成功通過監管政策的無數考驗,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消息喜憂參半。
好消息是,符合標準的電子煙企業可以在監管政策建立的競爭壁壘下,憑借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放開市場,相當於贏得了決賽入場券;
壞消息是,面對傳統煙草公司即“國家隊”的強大競爭,這些電子煙公司可能並不占上風。
很多人不知道,傳統煙草公司布局電子煙比王贏、羅永浩等人都要早。2014前後,國家煙草專賣局成立了領導小組,研究開發電子煙、含在嘴裏的香煙、加熱時不燃等新型煙草產品。
電子煙,技術門檻不高。全球90%的電子煙產自深圳。從電池、蓄電池到霧化器、煙油等原材料,早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王贏、羅永浩等人可以做到,財大氣粗的煙草公司也可以。
雲南中煙、湖北中煙、四川中煙等煙草公司要麽成立子公司,要麽通過貼牌生產自己的電子煙品牌和產品。
那為什麽這些煙草公司的電子煙產品在市場上毫無存在感?有兩個主要原因:
壹是以海外市場為主,如四川中煙新型煙草制品,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摩洛哥等國家;
二是在技術路線上,他們以“加熱不燃燒”產品為發展重點。
當這些煙草公司轉身在國內市場發力時,可以依托龐大的傳統煙草銷售網絡快速鋪貨。不像電子煙公司,我們要花大力氣建設線下銷售渠道。
此外,“加熱不燃燒”的產品也是煙草公司面對電子煙的“殺手鐧”。
所謂“加熱不燃”產品,就是將煙葉加熱到300度左右,使其在不燃燒的情況下釋放尼古丁和煙草氣味,同時避免焦油等有害物質的產生。
從產品結構來看,“加熱不燃”和電子煙都包括電池、主板、加熱棒/發熱片三個部分。不同的是,“加熱不燃燒”仍然使用煙葉,受《煙草專賣法》監管,而電子煙使用煙油,不受監管。
“加熱不燃燒”可以最大程度的還原傳統香煙的口感,因此受到吸煙者的青睞。據說壹些煙民還形成了壹個“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傳統香煙的鄙視鏈。
可見,盡管電子煙來勢兇猛,但傳統煙草行業從政策層面和產品層面構築了強大的防禦工事。
電子煙沈寂的日子不多了。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