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三境文言文

三境文言文

1. 《三鏡》文言文

三鏡①鄭文貞公②魏征寢疾,上③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於道。

又遣中郎將④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⑤其子叔玉。

戊辰⑥,征薨⑦,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⑧,陪葬昭陵⑨,其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葬以壹品羽儀,非亡者之誌。”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

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並為書石。

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⑩,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壹鏡矣!”字詞註釋①選自《資治通鑒》。

②鄭文貞公:魏征在世時被封為鄭國公,去世後,朝廷賜謚為“文貞”。③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④中郎將:皇家侍衛軍中的武官。⑤妻(q@):這裏作“配”講。

⑥戊辰:指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⑦薨(h#ng):公侯死稱薨。

⑧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鳥羽裝飾的車蓋。鼓吹指鼓吹樂隊。

皇家給羽葆和鼓吹樂隊送葬,是對死去大臣的榮寵。⑨陪葬昭陵:王朝特準大臣在皇陵附近埋葬叫陪葬。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墳墓。⑩替:作滅、廢講。

詩文翻譯鄭文貞公魏征臥病在家,皇上派遣使者慰問,賞賜藥品,往來不絕。又派了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家,以便隨時將病況上報。

皇上又和太子壹起到他家,指名衡山公主將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去吊唁,賞給羽蓋鼓吹,恩準陪葬昭陵。

魏征的妻子裴氏說:“魏征壹生節儉樸素,現在用壹品官的儀仗舉行葬禮,這不是死者的心願。”她婉言推托沒有接受,而用布蓬車載運棺柩去埋葬。

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樓,望著靈車痛哭。皇上親自撰寫了碑文,並親筆往石碑上寫。

皇上對魏征思念不止,跟左右大臣說:“人們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從中看到國家興盛衰亡的道理;用人當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魏征去世了,我丟掉了壹面鏡子啦!”。

2. 《三鏡》文言文

三鏡①

鄭文貞公②魏征寢疾,上③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於道。又遣中郎將④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⑤其子叔玉。戊辰⑥,征薨⑦,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⑧,陪葬昭陵⑨,其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葬以壹品羽儀,非亡者之誌。”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並為書石。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⑩,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壹鏡矣!”

字詞註釋

①選自《資治通鑒》。②鄭文貞公:魏征在世時被封為鄭國公,去世後,朝廷賜謚為“文貞”。③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④中郎將:皇家侍衛軍中的武官。⑤妻(q@):這裏作“配”講。⑥戊辰:指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⑦薨(h#ng):公侯死稱薨。⑧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鳥羽裝飾的車蓋。鼓吹指鼓吹樂隊。皇家給羽葆和鼓吹樂隊送葬,是對死去大臣的榮寵。⑨陪葬昭陵:王朝特準大臣在皇陵附近埋葬叫陪葬。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墳墓。⑩替:作滅、廢講。

詩文翻譯

鄭文貞公魏征臥病在家,皇上派遣使者慰問,賞賜藥品,往來不絕。又派了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家,以便隨時將病況上報。皇上又和太子壹起到他家,指名衡山公主將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去吊唁,賞給羽蓋鼓吹,恩準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說:“魏征壹生節儉樸素,現在用壹品官的儀仗舉行葬禮,這不是死者的心願。”她婉言推托沒有接受,而用布蓬車載運棺柩去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樓,望著靈車痛哭。皇上親自撰寫了碑文,並親筆往石碑上寫。皇上對魏征思念不止,跟左右大臣說:“人們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從中看到國家興盛衰亡的道理;用人當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魏征去世了,我丟掉了壹面鏡子啦!”

3. 三重境界文言文的翻譯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壹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王國維以這句話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只有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兩句原出自柳永的《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

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壹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以這句話比喻為了尋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用這句話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而無所收獲,正值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乃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

4. 文言文三種境界的譯文譯文和文中三句古詩的出處

第壹個境界是:“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為什麽王國維如此喜歡這句話的意境?因為這裏的意象太符合王國維的所見、所思、所為了。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

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為之“憔悴"。

這裏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誌之錘煉。王國維是壹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傑出大師。

他曾經贊揚大學問家看書目光直透紙背。其實他自己就是這樣。

第三個境界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次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入真理之長河,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國維在這裏機智地活用了這壹十分詩意的境界。

人生的三種境界提問者:妙妙 回答:8 瀏覽次數:264 懸賞分:0提問時間: 2005-03-31 20:43:38 | 我來評論 | 投訴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第壹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劉民生教授註解王國維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針對學術研究或藝術創造的歷程,實際上就是對人生奮鬥的綜述與總括。

第壹境界以西風刮得綠樹落葉雕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看到遠方看到天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這壹境界是立誌、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為此決心而努力奮鬥。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盡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壹切在所不惜。

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麽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的追求,忘我的奮鬥。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年的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東西他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領悟慣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

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也有不經過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不可靠的。機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認識它及時抓住它,既使這樣成功還得通過努力奮鬥。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人生不會處處有綠燈。其實這樣的內容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在於自己心中。

5. 文言文 《 三重境界》的譯文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仿佛世間的壹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為了思念她人變的消瘦與憔悴, 衣服變的越來越寬松也不後悔

在人海中千百次地尋找她,不經意間壹回頭,卻突然發現,她卻在那燈光暗淡的地方.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壹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王國維以這句話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只有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兩句原出自柳永的《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以這句話比喻為了尋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用這句話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而無所收獲,正值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乃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

僅供參考 歡迎采納 希望幫到妳

6. 文言文 三種境界的譯文

譯文

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壹定要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壹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原詞作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這樣的語言不是大詞人都不能夠說出來。但是就用這意思來解釋這幾首詞,恐怕晏殊、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

按照語境,王國維是立足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高度來建立“三種境界”說的。晏殊“昨夜”三句乃是表示確立高遠目標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在“高樓”才能“望盡天涯路”的;柳永的“衣帶”二句,表現的是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需要壹種持之以恒的執著品格;辛棄疾的“眾裏”三句乃是用以表現實現目標的最終境界。三種境界,其實分別說明了理想的確立、追求和實現的三個階段。因為三個階段不斷提升,所以三種境界也呈遞進之勢。

原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①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②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註釋

①“衣帶”二句:出自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將此詞作者誤作歐陽修。

②“眾裏”三句: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引文將“驀然回首”誤作“回頭驀見”,將“卻在”誤作“正在”。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

7. 文言文 三種境界的譯文

譯文 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壹定要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壹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原詞作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這樣的語言不是大詞人都不能夠說出來。

但是就用這意思來解釋這幾首詞,恐怕晏殊、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 按照語境,王國維是立足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高度來建立“三種境界”說的。

晏殊“昨夜”三句乃是表示確立高遠目標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在“高樓”才能“望盡天涯路”的;柳永的“衣帶”二句,表現的是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需要壹種持之以恒的執著品格;辛棄疾的“眾裏”三句乃是用以表現實現目標的最終境界。三種境界,其實分別說明了理想的確立、追求和實現的三個階段。

因為三個階段不斷提升,所以三種境界也呈遞進之勢。原文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①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②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註釋①“衣帶”二句:出自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將此詞作者誤作歐陽修。②“眾裏”三句: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引文將“驀然回首”誤作“回頭驀見”,將“卻在”誤作“正在”。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

南宋著名詞人。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

8.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文言文來的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壹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王國維

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後,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妳遨遊其中使妳會發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壹生在考據、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麽壹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後,除壹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國維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裏,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於壹八七七年,卒於壹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壹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於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壹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於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壹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於壹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獨樹壹幟,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了壹條新路,在中國學術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於詞,“可以作為王氏壹家的藝術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壹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自己藝術鑒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經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壹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壹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實,情感和理智的統壹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壹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理想構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合。譬如書中對於「境界」的闡釋有:

——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能 *** 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集結了六十四篇短評的《人》,是王國維寫詞的心得,也是他的藝術觀之總結,文章雖短,但篇篇四兩千斤,字字珠璣可貴,力可扛鼎。他用傳統的詞話形成以及反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壹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是他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傳統詩詞的最大區別是:他不再僅僅關註人的倫理世情,去重復離別相思、寵辱升降的主題;而是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註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它是王國維的生命底蘊,精神生氣的灌註,不同於“羔雁之具”,模擬之作,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晶。這也是我對《人》唯獨鐘愛原因。我喜歡他的“壹切景語皆情語”;我欣賞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對人生不斷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羨慕他“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的那份灑脫與自由。

最後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壹段評論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壹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看成是壹部劃時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親,回答不容易的,請采納

  • 上一篇:去江蘇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 下一篇:最好的枕頭品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