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在昨天,東方紅,太陽升,韶山沖出了個毛澤東。他是農民的子,卻成長為詩人、學者;他是走出書齋的半個知識分子,卻特立獨行,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沒拿過槍的軍事統帥。
他少小敢於作家庭的反對黨,青年就“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激烈動蕩的舊中國,終於選擇了這樣壹個反叛、大器的毛澤東作為自己的偉大領袖。他從去上海會見陳獨秀,到作為湖南代表參加中***“壹大”,老早就“孩兒立誌出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從去安源煤礦發動工人大罷工,到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他漸趨成熟,嶄露才秀,博得政界刮目相看;從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到提出“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再到組織秋收起義和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他壹步壹個堅實的政治腳印,可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從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到親自指揮第壹、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實踐,他自信人生,雄才大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從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滬定橋、翻越五嶺逶迤、走出無邊草澤地和岷山千裏雪的數度絕處逢生,幾乎都是他的神來之筆,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從東渡黃河、促成國***再度作,到延安整風、重慶談判,他高瞻遠矚,大氣磅礴,豪然正氣,壯“北國風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三大戰略戰役定乾坤,到天安門上開國大典響起的千古吼聲,他魅力四射,為億萬世人所傾倒,被膜拜、被神化、被“萬歲”、“萬萬歲”所淹沒。
他傾其壹生,領導了前無古人、艱辛備至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他跟隨歷史來引導歷史,帶領人民來解救人民,建立了自由、民主、獨立的新中國,讓地球的東方巍然屹立起光耀世界的民族燈塔;他付出了自身的壹切,又連同自己的庭,七位親人先後“留取丹心照汗青”。誰能想象在建國後的“萬歲”家庭還會送子朝鮮戰場,再續悲壯英雄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什麽是無欲剛剛,什麽是無私奉獻,什麽是舉世無雙,什麽是無與倫比?恐怕只有在飽嘗了“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國恥、又充分了解毛澤東之後,才能真正意會而仍然難以言表。他晚年蒼桑苦,高處不勝寒,在“高天滾滾寒流急”的日子裏,又以絕非尋常的膽識和魄力“獨有英雄驅虎豹”: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反擊蘇軍入侵珍寶島、爭奪中印邊界麥克馬紅線,正義之師浩然氣,千萬英靈悍威嚴。中國的地位、中國的尊嚴、中國人的骨氣、***產黨的紅色江山、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穩固基業是毛澤東打出來的!神奇的毛澤東,是他用神話般的事跡塑造出來的,不可能是讓誰捧起來的。
這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們為什麽要那樣狂熱地崇敬毛澤東:言必稱主席,口必呼“萬歲”;主席的書我最愛讀,主席的話我最愛聽,並作為座右銘;主席愛吃紅燒肉,多年來紅燒肉就壹直是我點的第壹道菜;他戴的黃色軍帽,我不但願戴還願收藏;他喜愛遊泳運動,我交女友的首選條件是會不會遊泳;我的下壹代出生了,會說的第壹句話是毛主席,會唱的第壹句歌詞是東方紅……時至今天,我每每看到有關毛澤東的書籍、詩詞、電視、電影,或談到、寫到毛澤東的事,心情仍然激動萬分,手在微微顫抖、淚在慢慢流淌……象此時此刻壹樣。
昔日神奇毛澤東,大氣豪然國父風。多少舉世震撼事,付諸萬代頌揚中。我可以預言,再過幾千年、幾萬年,即使天荒地老,毛澤東對中國的影響,對世界的影響,對人類文化和整個思想領域的影響都不是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孔孟老莊或亞歷山大、華盛頓、拿破侖所能比擬的,毛澤東思想永遠是世界人民的珍貴遺產,神奇魅力毛澤東永遠是中國人民驕傲的厚重資本,將與華夏文明朗耀千秋,將與日月星辰交相映輝!
2\特殊的實驗室
愛迪生12歲的時候,新修的從休倫到底特律的鐵路通車了。他不想讓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實驗經費增加開支,決定到火車上去賣報,掙點錢來貼補家用。
愛迪生壹邊賣報,壹邊讀書。他每天早晨七點鐘出門,晚上九點半回家。火車在底特律要停幾個小時,他就利用這個機會到市裏最大的圖書館去看書,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
有壹天,忽然有位先生問他:“我常常在圖書館裏看見妳,妳讀過多少書了?”
“我已經讀了15英尺書了。”
聽了這奇特的回答,這位先生笑了起來,他嚴肅地問:“妳剛才讀的那本書,和妳現在手裏拿的這本書,內容完全不同,妳讀書的目的是什麽呢?”
愛迪生不明白問話的意思,他說:“我是按照書架上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圖書館裏所有的書,挨著個兒都讀完!”
這位先生更驚訝了,他說:“哎呀!妳的誌向真偉大!不過,讀書如果沒有目的,什麽都看,效果卻不會很大。希望妳先選定壹個目標,然後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才會有收獲。”
這次偶然的談話給愛迪生的啟發很大,對他的讀書、學習和成長,都有著十分深刻的指導意義。
在火車上,愛迪生除了賣報,還有壹些空余的時間。他不願意讓時光白白流逝,就向老車長請求借用行李車上的壹個角落來做實驗。老車長雖然脾氣暴躁,心地卻很善良。他同意了這個少年的懇切要求。愛迪生高興極了,他拿來了許多化學藥品和器具。於是,這節小小的行李車廂很快就變成了世界上第壹個火車實驗室。
突然,災禍降臨了。
那天,列車在高低不平的軌道上飛快地奔馳著,震得車廂左右搖晃。只聽見“叭”的壹聲,壹瓶白磷被震翻在地上。白磷是壹種化學元素,它有兩個怪脾氣:壹是容易氧化,壹遇到空氣就和空氣中的氧化合,而且馬上發熱,使溫度不斷升高。二是燃點低,就是可以著火的溫度很低,大概達到攝氏50度,它就自己燒著了。因此,當這瓶白磷被震翻在地時,頓時著起火來,這間小小的實驗室裏煙火彌漫。愛迪生見勢不好,趕緊脫下外衣,使勁撲打,壹面大喊:“救火啊!救火!”
老車長和工人們聞訊趕來,顧不上查明起火原因,趕忙滅火。經過壹場搏鬥,火總算撲滅了。但是,老車長卻火冒三丈,他扯高了嗓門,把愛迪生罵了壹通,還重重地打了他幾個耳光。當時,愛迪生只覺得“嗡”的壹下,耳朵就什麽也聽不見了。原來他的右耳膜被震破了。這位未來的發明家,為他心愛的實驗付出了壹只耳朵的代價。
不幸的遭遇並沒有使愛迪生壹蹶不振。他不能在火車上搞實驗,就打算賣完報紙以後,回到家裏去搞。這時候,他的興趣已經轉移到電學方面來了。
愛迪生和鄰居的孩子合夥,安裝了壹架簡單的收發報機。他們在兩家之間支起竹竿,拉起鐵絲當電線,還找了壹些玻璃瓶,當絕緣子,兩個孩子常常從晚上練到深夜,有時候,壹直練到清晨。
說來也真湊巧,車廂著火以後不久,愛迪生忽然得到壹個學習電學的好機會。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2年8月,壹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壹擡頭,只見壹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壹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壹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臺,壹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壹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妳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臺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麽可以酬謝妳的。聽說妳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妳願意,我可以教妳收發報技術,使妳成為壹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裏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壹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麽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壹層硬硬的黃殼。它的壹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壹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壹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壹百個大字。
有壹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壹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壹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壹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壹盆涼水裏,壹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壹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壹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幹的壹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妳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