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尤其依賴科學實驗。
篇壹生物實驗心得體會怎麽寫
因為有了目標,大山才有了無怨無悔的奉獻,小溪才有了壹路歡歌的追求,鮮花才了擁抱春天的激情,松柏才了紮根懸崖的堅韌。學習哈爾濱49中的秘密武器之後,感覺到這些招數的確大家都在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素質我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來實現的。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對學生學好生物學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實驗教學中的壹些心得。
壹、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
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壹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是通過多種感官的聯合活動,並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學生在觀察時,
①首先提出目的和任務;
②擬定計劃;
③按計劃認真仔細觀察;
④提出問題尋求答案。
這樣才能保證註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物體上。
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壹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在該實驗中,還應該強調在撕取洋蔥內表皮時要小塊的,如果太大塊,在蓋蓋玻片時,容易產生氣泡,影響觀察等。
二、對每個實驗,應讓學生找出重點、難點,同時圍繞重點、難點進行思考並註意關鍵問題,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有了思考的內容、有了討論的話題。在課堂上教師參與學生們的討論,在課外教師指導興趣小組的活動,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幹,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既發揮了實驗小骨幹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對比觀察
四、先整體觀察後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征,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
五、重復觀察
為了保證觀察的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分偶然發生和壹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由於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對待這種現象我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學生應講清楚道理布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範化操作。另對某些實驗,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壹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除探究性實驗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壹些錯誤操作並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壹錯再錯,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
此外,在實驗完成後必須進行總結,結合具體、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時得當的點撥、引導,這樣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維輻射的作用。
總之,只要老師功夫深,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課的濃厚興趣,有助於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求精、求實、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篇二生物實驗心得體會怎麽寫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自己帶著疑問,自己動手進行觀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去探究、發現,獲得新知識。它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現就自己對探究性實驗教學談談體會。
壹、親自動手,激發興趣
比如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這個實驗無論是知識背景,還是材料用具對學生來說都沒有難度,組織實驗也不受實驗器材和裝備的影響,教師壹定要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從實驗設計本意理解,也並不是要求學生嚴格按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去壹壹完成,而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設計的實驗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不同的組探究不同的變量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只是這個活動需要近壹個星期的觀察時間,在融洽整個活動中要安排時間就實驗現象和結論讓學生交流。壹則學生有成功感;二則讓學生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規範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
無論學習什麽,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實驗亦如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註重了七個步驟的記憶,忽略了七個步驟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思維順序;註重了探究過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驟的獨立性。所以老師應該重點結合已做過的探究性實驗和教材示例讓學生理解各步驟的意義和步驟之間的聯系,從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順序。要實現這壹點,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設計針對某壹步驟的強化訓練,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三、科學訓練
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沒有探究,就沒有創新;沒有訓練,就沒有能力。真正要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要有科學的訓練。
2、是以試題的形成對學生進行探究思維訓練,從理性認識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圍繞學生探究能力訓練的試題不少,但還是選擇與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為背景的探究試題效果更好,學生興趣濃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生物學知識、事實和材料為背景編制訓練題。
上壹頁 1 2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