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皮膚經常出油,尤其是臉上,經常擦洗也不能解決問題,讓我很不舒服。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解決?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體內雄激素水平較高,就會促使皮脂腺分泌和排泄增多,醫學上稱為脂溢性脫發。這種疾病的病因與個人體質、代謝紊亂和遺傳因素有關。在脂溢性脫發的基礎上,如果受到某些內外因素的影響,如精神因素、酗酒、吸煙、吃刺激性食物,以及消化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等,可誘發頭面部的各種皮膚病,如痤瘡、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酒糟鼻等,既影響美觀,又不利於健康。那麽,如何去除面部油脂,避免其他疾病呢?
首先,要註意生活要有規律,精神不宜過分緊張和過於壓抑,應避免受刺激。此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不可偏食,應限制糖類和油膩食物的攝入;不吃刺激性食物,忌煙酒;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也可直接內服B族維生素(B2、B6)和多酶類藥物,以調節胃腸和神經系統功能。局部可用硫磺洗劑外敷,也可用中藥皂角30克、透骨草30克、明粉60克,煎水外洗。
皮膚出油的多少與青春的到來有關嗎?
所謂皮膚出油,其實是指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多少。皮脂腺的分泌主要受雄激素控制。雄激素能促進皮脂腺增生,使皮脂腺分泌功能增強。因此,男性皮膚壹般比女性皮膚更油,毛孔也更粗大。此外,皮脂的分泌和排泄還受到其他壹些因素的影響:溫度。皮膚溫度升高時皮脂量增加(皮膚溫度升高 1℃皮脂分泌量上升 10%)皮脂的熔點約為 30℃,在高溫時皮脂為液態,中溫時為半液態,低溫時為固態。因此,當皮膚溫度升高時,皮脂的粘度降低,抑制皮脂排泄的拮抗壓力減小,促進皮脂排泄。因此,皮膚夏天容易出油,冬天容易幹燥。② 濕度。皮膚表面的濕度會影響皮脂分泌的擴散。皮膚表面濕潤時,皮脂容易乳化和擴散;皮膚幹燥時,皮脂分泌和擴散就會變得緩慢。 ③部位。額頭部位的皮脂腺要比軀幹和四肢活躍得多。飲食。過多的糖類和澱粉類食物會明顯增加皮脂分泌,油膩食物對皮脂分泌也有壹定影響。年齡:兒童期皮脂分泌較少,青春期皮脂分泌增多,35 歲以後逐漸減少。兒童和中老年人的皮膚偏幹,而年輕人的皮膚偏油。
通常,我們可以根據皮膚分泌油脂的多少,將皮膚分為油性、中性和幹性三種基本類型。油性皮膚顏色較深,毛孔粗大,皮紋較粗,皮脂分泌旺盛,皮膚油膩有光澤,對外界刺激的耐受力較強,不易衰老長皺紋,但易受汙染,易長青春痘。油性皮膚多見於年輕人,皮脂腺功能活躍,中性皮膚紅潤細膩,富有彈性,質地不厚不薄,毛孔較小,皮脂分泌適中,皮膚不幹也不油,對外界刺激不敏感,不易長皺紋。中性皮膚多見於青春期前的少女,是最理想的皮膚類型。皮膚油脂量有季節性變化,冬季幹燥,夏季油膩,30 歲以後容易變成幹性皮膚,幹性皮膚白皙、薄,毛孔小而不明顯,皮脂分泌少,無油膩感,不易長痘痘。但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容易衰老和起皺。幹性皮膚多見於膚色較白的女性,可分為缺水型和缺油型兩種。缺水型幹性皮膚多見於 35 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缺油型幹性皮膚多見於年輕人。此外,有些人的皮膚兼具油性和幹性的特點,即面部T區(額頭、鼻子、嘴周圍和下巴)是油性的,而皮膚部和兩頰則是幹性的,可稱為混合性皮膚。這種皮膚多見於中年女性,有人認為這是皮膚性質轉變過程中的壹種表現。可見,皮膚的油脂量與痤瘡的發生密切相關。那麽,為什麽油性皮膚的人容易長痤瘡呢?是不是幹性皮膚的人就不會發生痤瘡呢?
我們知道,油性皮膚的人皮脂腺活躍,皮脂分泌和排泄較多,面部油膩,易受汙染。而油膩的汙染物容易堵塞毛囊口,使分泌的皮脂不易排出,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再加上毛囊導管角化異常等因素,從而導致丘疹的發生。有研究認為,痤瘡的發生和嚴重程度與皮脂分泌/皮脂溢出率的比值有關。該比率取決於皮脂的分泌量,而皮脂溢出率則取決於皮脂的粘度以及毛囊導管的長度和直徑;該比率越大,繼發細菌感染和毛囊皮脂腺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人體中,頭頂部的毛囊皮脂腺導管比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導管粗短,皮脂容易溢出,所以盡管頭部皮脂分泌旺盛而不發生痤瘡,雖然痤瘡與皮脂溢出有密切關系,但僅有皮脂分泌和溢出增多並不壹定發病,因為很多重度脂溢性皮炎患者往往不以痤瘡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我們說,雄激素和皮脂腺功能亢進在本病的發生中只起著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礎作用,發病還必須有其他因素的參與,皮膚幹燥者,雖然皮脂分泌較少,但如果在青春期,又有毛囊皮脂導管角化異常等因素,同樣可引起毛囊阻塞,皮脂和角質不能正常排出,進而細菌感染而發生痤瘡。
T區控油密碼
在換季的時候,T區的保養尤為重要,其中 "控油 "是首要任務!
如果說 "在亞洲,18 至 40 歲的女性中,每 100 人中就有 90 人受到 T 區出油問題的困擾",這壹點也不誇張。之所以這麽說並不誇張,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的皮膚都是混合型的,也就是兩頰比較幹燥,而T字區則是比較油膩的皮膚狀態,尤其是亞熱帶地區氣候濕熱,就更容易造成T字區出油的現象。當然,T字部位的出油與個人體質、荷爾蒙分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T字部位容易出油,相對毛孔也比較粗大,而且經常伴有黑頭、白頭粉刺更讓人恨得牙癢癢,看來出油的狀況,還真得好好處理壹下,那麽究竟有什麽方法可以有效控油呢?
適度保濕
T區出油,讓肌膚看起來油光發亮,並不代表不需要保濕!此時的保濕需求其實更重要,如果不給肌膚適度保濕,很容易讓肌膚因缺水而出現老化現象,"平衡油脂分泌 "才是最終目的,但要特別註意的是,選擇保養品的類型要以質地清爽帶有保濕調油成分的產品為主,過度保濕會影響和堵塞毛孔,反過來又會使肌膚更加滋潤。
保持面部清潔
因為在T字部位分布的皮脂腺相比兩頰要多壹些,所以在面部清潔時要特別加強,並不是要妳用力去搓洗它,而是需要在鼻翼和額頭以及下巴處稍加按摩,將附著在面部和毛孔上較為粗大的汙垢徹底清理掉,帶走多余的油脂,讓肌膚重新能夠正常呼吸。在選擇潔面乳時,可以考慮使用混合性皮膚的產品,以平衡油脂分泌,這樣洗完臉後,T 字部位會感覺清爽,臉頰也不會過於幹燥。如果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質潔面乳,每周使用壹次左右,不要過度使用,以免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
飲食和生活方式
當妳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生活質量不高、疲憊不堪、內分泌失調時,妳的皮膚就會失去平衡,就T區而言,出油現象馬上就會更加明顯。當妳熬夜或月經來潮前,皮膚的狀態是最敏感和糟糕的,因為體內的荷爾蒙分泌會呈現暫時的失衡,所以如果能避免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有充足的睡眠,對維持荷爾蒙的正常分泌會有很大的幫助。飲食,也是間接影響皮膚狀態的因素,比如經常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容易讓皮膚發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如果這些食物確實讓妳的皮膚出了油,那麽少吃為妙還是上上之策,另外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都是美膚不變的法則!
油性肌膚的調理
可以嘗試使用面部精油進行長期調理,AVEDA建議使用茶樹精油或尤加利精油,這兩種精油都具有凈化肌膚、抑制細菌、排出阻塞物的功效,可以溫和地調理和平衡肌膚狀態,但最好咨詢有資質、有經驗的芳療師,請他為妳調配。如果出油過於嚴重,可以求助於藥物來緩解。
從醫學角度看,油脂分泌過多引起的紅腫叫做脂溢性皮炎。藥物治療就是外用藥,可以使用 "腎上腺皮脂腺類固醇"、A酸來控制和改善出油情況,這類藥物具有抗黴菌、抑菌的功效,但壹定要咨詢醫師,不要自己亂買亂塗,以免產生副作用,只有醫生才能根據妳的情況來確定用量和使用次數。
"祛斑霜 "的使用要註意什麽?
避免妝容出油
化妝時最討厭的就是T字部位出油,讓整個妝容看起來都毀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妝前使用壹些專門針對T區的凝膠或面霜,有些產品可以在妝後方便地使用,也可以直接抹上,直接塗抹在臉上粉底,將出油的幾率降到最低;"吸油紙 "也是很好的辦法,這種亞洲特產,可以及時、隨時、隨地吸走多余的油脂,還不會影響上妝,相當實惠好用!
想臉上不出油先睡覺
壹到夏天,很多女士都是吸油紙不離手。盡管如此,很多人還是忍不住自嘲:"我的臉成了油礦!"上海新華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郭壹峰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會了正確的控油方法,清爽過夏並不難!
油脂分泌隨氣溫變化
[屏蔽廣告]
郭醫生介紹,我們臉上所謂的 "油",其實就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皮脂腺主要分布在額頭、鼻梁和下巴的T字部位,所以壹到夏天,這個部位就會顯得油光滿面。
那麽,出油和什麽有關呢?郭醫生說,皮脂腺的活動首先與溫度有關。隨著溫度的升高,皮脂腺會變得更加活躍。有研究表明,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皮膚油脂量就會增加10%。如果妳在炎炎夏日大量出汗,油水交加的狀態會讓妳的臉看起來更有光澤。
其次,油脂分泌也與激素有關。雄性激素會促進皮脂腺分泌,所以壹般雄性激素水平高的人,臉部往往會油光滿面。
此外,油脂分泌還與睡眠狀況有關。夏天人睡不好,也會加重油脂分泌狀況。
不能壹味調節激素分泌
如今,不少女性因油脂分泌過多到醫院皮膚科求治,不少人對醫生的要求很 "懂行":開點激素分泌的藥,肯定是雄激素分泌太旺盛了。
面對這種情況,郭醫生認為,簡單的問題應該簡單解決。只有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導致的油性皮膚患者才需要使用這種方法,否則會影響健康。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室內降溫和充足睡眠是解決皮脂過多問題的前提。
用控油護膚品不如多洗臉
很多女性習慣在夏天靠控油護膚品來保持清爽。郭醫生指出,其實沒有壹種護膚品可以控制皮脂分泌,它們所做的只是用顆粒狀的微粒,如矽顆粒、微粒海綿等吸附油脂,讓皮膚看起來更清爽,其實皮脂還在分泌。郭醫生建議,夏季護理油性皮膚有幾個小竅門。
首先,油脂較多的人可以早晚洗兩次臉,中午再洗壹次。這時可以不用潔面產品,只用冷水沖洗。洗完臉後,在容易幹燥的眼周塗抹壹點潤膚露即可。
其次,出油特別厲害的人,還可以適當使用濃度高壹點的果酸、水楊酸類外用藥,能有效抑制出油,預防青春痘。
另外,適當補充維生素B6可以減少皮脂分泌,夏天可以多吃壹些富含維生素B6的香蕉或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