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藥有:格列奇特緩釋片、二甲雙胍、羅格列酮、吡格列酮、氨氯地平等。
第壹大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這類藥有磺脲類和非磺脲類。主要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而發揮作用,抑制ATP依賴性鉀通道,使K+外流,β細胞去極化,Ca2+內流,誘發胰島素分泌。
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克糖利、達美康、亞莫利等)
目前的磺脲類代表藥品是格列本脲。雖然這類藥物降糖效果明顯,但是也有它最大的缺點,那就是會引發低血糖,換句話說,由於是直接作用在胰島之上的藥物,所以無論患者的血糖是多少,都會繼續降低血糖。
?副作用
此外,這類藥物還會引發胃腸道癥狀,如胃部不適、惡心、厭食和腹瀉等。孕婦及哺乳期母親禁用此類藥物。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就有缺陷,長期服用該類藥物會導致胰島功能老化。
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諾和龍等)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類抗糖尿病類藥物,對胰島素的分泌有促進作用,其作用機制與磺酰脲類藥物類似,但該類藥物與磺酰脲受體結合與分離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島素早時相分泌、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其常用藥物有瑞格列奈,該藥物不引起嚴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臟損害,有中度肝臟及腎臟損害的患者對該藥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藥物相互作用較少,由於短時間內作用比較快,消耗也比較快,所以更適用於餐後血糖的控制。
第二大類——雙胍類(格華止,美迪康等)作用
在有些國家還被推薦為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壹線用藥。降糖作用肯定,不誘發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如調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主要通過促進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異生、降低肝糖原輸出、延遲葡萄糖在腸道吸收,由此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副作用
雙胍類降糖藥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比較大,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口中有金屬味或疲倦、體重減輕等,為減輕雙胍類藥物的胃腸副作用,壹般建議餐後服用。此外也比較容易發生乳酸性酸中毒,建議肝、腎功能有問題的病人最好不服用,有酮癥酸中毒或酮癥酸中毒傾向的糖尿病病人不宜用之。
第三大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拜糖平、倍欣等)本類藥物競爭性抑制麥芽糖酶、葡萄糖澱粉酶及蔗糖酶,阻斷1,4—糖苷鍵水解,延緩澱粉、蔗糖及麥芽糖在小腸分解為葡萄糖,降低餐後血糖。由於藥品是作用於消化道的,所以副作用通常也在消化道,通常會引起腸鳴,腹脹,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偶有腹瀉,壹般兩周後可緩解,必要是可減量。
胰島素增敏劑(太羅,愛能等)
作用
胰島素增敏劑可直接降低胰島素抵抗,顯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實現對血糖的長期控制,以此減低糖尿病並發癥發生的危險,同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 副作用
胰島素增敏劑的起效時間比其他降糖藥要慢,壹般2周以後才開始起效,服藥4~6周以上才能充分發揮治療作用,但降糖的作用比較持久。所以,應用胰島素增敏劑治療時,必須達到足夠的療程。只有在足量以及足療程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延緩病情發展。?
第四大類——保健類?茶葉(苦瓜茶,番石榴茶等)
茶葉類的降血糖產品也是比較普遍的,壹般都是在餐後飲用,用於餐後和進餐中間的時間段內控制血糖穩定,由於是泡水的,茶葉中的有效降糖成分比較少的,所以沖泡的茶水降血糖效果不能和藥物相提並論,血糖下降速度比較緩慢,需要長期服用。
?洗胰清糖素(微絡康輔助降血糖膠囊)
洗胰清糖素是是葛根提取類黃酮物質與桑葉提取物脫氧野尻黴素結合形成壹種新物質,由於是純植物天然提取,所以比較安全沒有副作用,其中桑葉、苦瓜、葛根、玉竹中的降糖成分,如桑葉多糖、黃酮類化合物和玉竹多糖等控制血糖的同時,洗胰清糖素則作用於保護胰島β細胞和肝細胞,使葡萄糖的分解和儲存釋放處於平衡協調的狀態,從而達到多方面穩定血糖。
服用量大,每天12粒。
第五大類——最推薦的中藥降糖藥—魯南制藥參芪降糖顆粒糖尿病多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壹些藥物會傷肝傷腎,所以要註意選擇藥物傷害最小的長期服用控制血糖,可以選擇魯南制藥的參芪降糖顆粒進行調理,穩定降血糖,控制血糖穩定,改善預防糖尿病並發癥等作用。
參芪降糖顆粒(參照參黃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1.調節糖脂代謝紊亂。 黃芪、地黃、麥冬、枸杞子、五味子、山藥等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人參可增進糖的利用,促進糖的代謝,抗脂肪分解活性,恢復糖尿病耐糖能力。
2.改善胰島素抵抗。五味子有很強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作用;人參、黃芪、地黃具有促進胰島β細胞修復,增強胰島素生物活性的作用;麥冬多糖能明顯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3.多方位綜合調治。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黃芪具有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的作用;人參、麥冬可改善心功能,對心臟有壹定的保護作用。
參芪降糖顆粒的優勢
1.全面控糖:全身調理,溫和降糖
2.防治並發癥: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
3、中西合璧:聯合用藥 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