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體免疫”
所謂“群體免疫”,是指壹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對某種病毒產生抗體後,產生群體免疫效應,使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免受感染。【搜狗百科】
從病毒尋找中間宿主,傳播力越來越弱,是壹個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也是壹個相對統計的結論。不能說站不住腳,但是如果僅僅基於這個模型來提出問題,提供政策參考,又意味著什麽呢?
(1)等待疫苗或特效藥研發出來。
什麽是疫苗?它抑制病毒的機制是什麽?研發需要多長時間?
疫苗是被殺死或減毒的病毒。疫苗註入人體後,其微弱的毒性刺激人體的免疫機制,就是產生抗體,從而達到抵抗病毒的效果。什麽,疫苗是病毒,這很恐怖嗎?別急,慢慢聽我說。
科學實驗室對疫苗的研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病毒滅活、病毒原液回收和動物體內實驗。
疫苗滅活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出病毒樣本,通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手段使病毒失活或減弱其毒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病毒原有的特性,並具有壹定的抗體免疫力。
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需要在公共場合寄生在細胞內才能存活。增殖培養後的病毒液富含細胞培養液、血清、細胞及其碎片等物質,需要進行純化和鑒定,然後加入少量輔助試劑,成為疫苗液。
簡單來說,經過分離-減毒、純化-鑒定、載體-評估,最後的臨床試驗涉及大量的調查,耗時最長。
按照來中國與鐘南山院士交流疫苗研究的美國專家的說法,疫苗研究的周期至少需要壹年以上,這至少說明這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事情。
(2)利用不易感染或被感染的年輕人產生抗體,建立類似的“群體免疫屏障”。
不知道這個免疫屏障的建立要付出多少生命。即使按照健康中青年死亡率1%計算。
英國政府曾報道,預測將有5000萬人感染,50萬人死亡。截至15年3月,英國政府僅禁止500人以上的大型集會,但並未關閉學校。
還有人說這是遵循客觀,實事求是。英國目睹了全球疫情的蔓延,肯定在主動和被動的初始階段就做出了應對。
它發現中國不可能組織動員人民抗擊疫情的戰爭,否則公共醫療資源就會枯竭或癱瘓。
“群體免疫”的危險在於,如果不積極預防和治療,就相當於等待新冠肺炎自然死亡。說白了,自由放任才是真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高級智慧逐漸進化,出現了壹種專屬於人類的情感模式和道德準則:人道主義。捫心自問,這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嗎?
2行政權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英國政府的“執行力”是很強的。為什麽這麽說?英國推出的拖延政策,姑且稱之為拖延政策,多少有點諷刺意味,嚇得英國人民呆在家裏,好讓他們邁出下壹步。
民主社會,沒有強制,醫療資源相對有限。如果政府宣布封城或宵禁,各種勢力都會反對鬧事,甚至引發騷亂。絕不會受抗疫形勢的影響。
但這種執行力並不能掩蓋英國政府無力應對疫情蔓延的客觀事實,至少態度不夠積極。
其實英國是有優勢的。脫離歐盟後是非申根國家,可以相對獨立治理,比如制定出入境限制。
但它悲觀地認為大勢已去,進而知難而退,試圖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物盡其用”,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即“沒有退路”。
所以,執行需要強大而堅定的信念支撐,越是艱難險阻,越需要這種信念的力量。如果說這是因國情不同而采取的策略,那只能說風險太大。
3國情
說到英國國情,就不得不提他們的社會醫療體系和文化理念。
(1)社會醫療系統
NHS(National),英國的國家社會健康保險系統
衛生服務)是強制性的,全部由稅收組成,強調政府控制衛生資源的投入和分配,各區的衛生保健是其衛生服務的重點。
簡而言之,英國所有的人都享受免費醫療。有人說這不是“吃同壹口鍋”。是的,比較好理解。
財政負擔嚴重導致醫院運行效率低,醫療質量低,讓公眾等待時間長,滿意度低,但這是相對的。
布萊爾執政期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夫婦訪英。當晚,妻子中風,病危。救護車45分鐘後到達,到醫院的路程只有10分鐘。
到了醫院發現要排隊搶救,還要等8個小時做腦部CT檢查。無奈之下,李光耀求助布萊爾,英國政府出面與醫院協調。三個小時後,李夫人做了CT掃描。
經過急救,李夫人脫離了危險。李光耀權衡利弊,決定“冒險”。他帶著妻子乘新航航班回國治療。回國後在中心醫院接受治療。李夫人的病情穩步好轉。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不斷改革NHS醫療體系,在公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
這樣的醫療體制會導致在抗疫期間兩頭放棄(輕癥和重癥),壹頭無人問津,壹頭自然淘汰。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為了拯救每壹個生命,是“廣譜”的。
(2)文化觀念
英國人能提出“群體豁免”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非常清楚“自然選擇”的力量。
英國在歷史上是壹個偉大的國家,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18世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是壹本關於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著作。
它強調人口必須受到生活資料的限制,從而肯定了貧富分化的自然規律和資產私有制的必然性。
盡管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在壹定程度上,正是通過對他的批判,
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思考並最終形成了他們對無產階級的科學認識。
達爾文在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啟發下,最終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創始人。
以自然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工業和技術革命,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人類發展史上熠熠生輝。
所以英美等西方國家從骨子裏崇尚“弱肉強食”,根深蒂固,滲透到人們行為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曾經有壹個絕癥患者的人口統計:絕癥患者之後,很多國家的人壽命最短的是英國,平均壹年多,最長的是中國和日本。
這種自然規律在疫情防控中體現為“群體免疫”是“正常”的。
標簽
世衛組織長期以來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我同意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因地、因人而異。我也同意由於文化差異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
雖然沒有壹個國家可以復制中國的抗疫模式,但發動全球合作是絕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