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進步論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西方社會,在18世紀拉馬克和達爾文的金華學理論思想的指導下,極大的啟發了當時的西方社會學家,於是誕生出西方民族學界的第壹種民族學理論——文化進化論。
文化進化論認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同生物壹樣是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發展而來的,其主要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將當時的西方社會文明同世界的其他文明作比較以得出結論。
他們認為,之所以全人類文化都要經歷這種循序進化的過程,是由於全世界人類的心理壹致性造成的。
文化進化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四個重要人物:斯賓塞 泰勒 摩爾根 弗雷澤
壹、斯賓塞的進化論思想
二、泰勒的進化論思想
三、摩爾根的進化論思想
四、弗雷澤的進化論思想
壹、斯賓塞的進化論思想 《綜合哲學》
認為社會文化的壹切進步都是“適應”的結果,人類社會每壹個階段的改變或適應都解決了壹系列生存中遇到的問題;但同時又會遇到新的問題,於是又要求新的適應。
人類社會從最初的原始軍事制社會發展到有國家的工業制社會,再發展到沒有國家和政府的合乎道德標準的烏托邦理想。
但這種發展理論為後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提供了原始的理論基礎。
二、泰勒的進化論思想 《原始文化》
泰勒首次提出對於“文化”的定義,認為文化是壹個復合的整體,包括道德、風俗、法律、信仰、宗教以及該社會成員所需的壹切生存和習得的技能。
將各階段的文化發展分成蒙昧-野蠻-文明的三個基本階段。認為“萬物有靈論”是原始社會和現代文明社會的宗教哲學基礎。
三、摩爾根的進化論思想 《古代社會》
美國人,主要研究印第安人,在從印第安人的研究中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通過對親屬制度的研究,解釋了成文歷史之前的社會內部組織形式。
指出了婚姻家庭在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五個階段:
1.血緣亂交家庭
2.群婚制家庭
3.對偶家庭
4.壹夫多妻制(多夫壹妻制)家庭
5.壹夫壹妻制家庭
四、弗雷澤的進化論思想 《金枝》
提出人類思想方式的壹般發展過程公式:巫術——宗教——科學
提出“泛生論”認為原始宗教的起源是生於舞,而非生於思。意思是原始人的種種行為實際上並沒有理性的原因,行為的產生實際上是無意識的。
這點與泰勒不同,泰勒認為原始人雖然科技文明的發展程度不高,但是其都具有壹定的理性思維,萬物有靈論即是當時人們在經過壹系列的理性思考後得出的結論,也是宗教發展的原因。
文化傳播論者認為任何文化的產物包括現象和客觀物質都只在某壹個特定的地點產生了壹次,並且在產生後即刻向四周傳播。各民族的文化並不都是自己創造的,而是從世界上傳播著的各種文化中“借”來的。
並且在某些區域,有特定的文化特質和因素構成了壹定的文化圈,主要任務便是研究這些作為文化歷史基本內容的文化傳播和文化圈。
文化傳播論有壹下五個代表人物:
壹、格雷布納 文化圈
二、施密特 文化圈進化論
三、裏弗斯
四、史密斯和佩裏
壹、格雷布納的傳播論
他認為無論哪壹種文化事實,如供、劍、凳子、桌、男子結社、圖騰崇拜、喪葬習俗、月亮神話等,都是在某壹個地方,僅僅壹次生產出來,並且只有少數幾個地區的優秀民族才能創造和發展文化,他們的創造發明傳播開便形成以他們為中心的文化圈,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從這些優秀民族的文化中傳播和借用來的。
二、施密特的傳播論
繼承了格雷布納采用的“形的標準”和“量的標準”來劃分文化圈和文化層,並提出了“連續標準”和“親緣關系程度”標準。
“連續標準”是指兩個相隔較遠或不連接的文化之間,找到具有相似文化特制的居民,即使文化特質不明顯或不完整,只要有殘存或遺跡,便可以斷定這兩種文化過去有聯系。
但是其這些主張的基本目的都是為了論證自古以來就存在壹神教的信仰,是為了天主教服務而證明原始壹神論是正確的。
三、裏弗斯文化傳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早年是個進化論者,中年是文化傳播論者,晚年是極端傳播論者。
創造了系譜分析法,以彌補了摩爾根研究的不足,這種方法要求研究人員詳細記錄部落戶口的數目,並在系譜圖標上排列他們的親屬關系。
四、史密斯和佩裏的埃及中心論
極端傳播論主義者,認為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的中心。
以美國著名民族學家博厄斯為代表的美國歷史學派 的基本主張,該理論以實證主義危及方法論的哲學基礎,不做原則性的理論概括,主張對具體的文化現象進行收集和分析研究,認為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應該放在自己獨有的環境中被闡釋和解讀。
他們宣稱民族學和人類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重建人類發展的歷史
2.確定歷史現象的類型和他們的順序
3.探討社會發生變遷的動力
主要人物博厄斯 ,他批評文化進化論和文化傳播論者的理論方法根據都不夠。只有把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中觀察到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現象的,都保羅無意的納入壹個規定的序列並加以概括,才能稱之為普遍邏輯。
提出文化輻合的觀點,也就是文化的殊途同歸。
博厄斯的文化區是為了方便物質文化特征的分類,而並不是以文化區將人分為集團。“年代—區域”概念是文化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文化產生的時間越早,傳播的區域便散步的越廣。甚至發源地已經消失了,但偏遠地區還仍然保存著。
博厄斯主張種族平等和文化相對性。
該理論認為,人類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把文化作為壹個有機的整體來考察,弄清楚這個有機整體中的各組成部分對整體所做的貢獻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壹、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論
(1)反對進化論、傳播論和歷史學派:
他承認種種工具的變更都經歷過壹系列的發展階段,但婚姻和宗教信仰卻不能用進化的規律來說明。因為文化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不是壹堆偶然集合起來的特質。應該首先弄清楚文化內部各要素以及相互之間的功能關系。
(2)功能主義的基本原理概述如下:
A.文化基本上是壹種當作手段的器具,人類在用它來滿足需要的過程中,和用它來對付他們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時,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
B.它是壹種物體、活動和態度的體系,其中每壹部分始終都作為壹種手段而存在。
C.它是壹個整體,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是互相依存的。
D.這些活動、態度和物體都圍繞著重要而又生死攸關的任務貫穿在諸如家庭、氏族、地方社區、部落之類的機構中以及諸如組織起來的經濟合作隊,政治、法律和教育之類的活動中。
E.就動態的眼光看活動類型而言,可把文化分解成諸如教育、社會管理、經濟、知識體系、信仰和道德以及創作和藝術表達形式等壹些方面。他認為,功能人類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壹切制度、風俗、器具及思想的功能。
二、拉德克裏夫·布朗的結構功能理論
他主張只有在弄清文化的結構、功能和意義之後,才能確定文化的壹般規律和進化方向以及順序。
認為壹個社區的社會生活基礎便是壹個小型的社會結構,即是將個人連結成為集體的壹套社會關系。社會和社會生活的延續,必須壹欄結構的延續,社會結構和社會跟跟二者結合起來,及組成了社會體系。
在研究方法上,布朗主張以自然科學的方法,通過對事實的細心觀察而得到系統的檢驗。強調實地考察工作的重要性。
文化是抽象的東西,而個人才是真正的客觀現實,因此研究每個民族的文化必須從研究該民族的個人開始。
壹、弗洛伊德的影響與心理學派的產生
他認為在我們每個人中間,都在進行著“滿足原則”和“現實原則”之間的鬥爭。所謂滿足原則,就是滿足自己的於養和醫院,而現實原則是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這些欲望不能或很難被滿足,於是這種沖動就被排擠到無意識的領域,,壹旦找到迂回的出口,便表現為各種精神病患者。
《夢的解釋》已經超越精神病學範圍,接入到解釋文化現象的領域。
利於等他再解釋外婚制習俗中說,有壹些精神病患者中可以看的到壹種被壓抑的血族相奸欲望(同母親,姐妹),而外婚制和回避習俗正是為了禁止這種願望的實現才產生的。
他還認為圖騰系統可能是由俄狄浦斯情節產生的,並自有壹套相適應的解釋。通過心理人類學,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壹種文化同個人的心理之間的壹種實在的聯系。
二、卡迪納與林頓的心理人類學理論 《社會的心理學新領域》
他們提出了基本人格的概念,主要是指同壹個民族的人,童年的經歷也都差不多,所以這種人格也就大致相同,就成為了這個民族的基本人格,這種基本人格又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形式和命運。基本人格不同,文化便呈現不同形式,民族命運也就不同。
三、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劍》,米德的《薩摩亞人的成年》
《菊與劍》把日本人說成是心理狀態不正常的民族
《薩摩亞人的成年》說明了文化決定人格,通過對比薩摩亞少女的青春期和當時美國社會的青春期男女,否定了青春期對於青年男女心理變化之間的聯系。
法國社會學年刊派主要人物是杜爾幹 《社會學方法論》 和其繼承人莫斯,因1896年創辦《社會學年刊》而得名。
他認為不能簡單用人類心理的壹致性來解釋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相似性。
他認為,社會不是簡單的個體的總和,而是由個體結合而成的壹種體系;它是具有自己特征的壹種特殊現實,社會,群體會產生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意誌。
他在宗教和社會組織方面研究成果顯著,
宗教方面他主張,任何宗教崇拜的對象,即任何的“神”都不過是統治人類的社會力量的化身。
“神”產生的原因是,每個個體都無法意識到社會力量的強制力和壓力,從而產色很難過壹種思想,認為在人之外存在著壹種或幾種他必須依附的實在力量。
社會組織方面他主張,根據各個具體社會的結構特征來劃分社會類型或者社會種類,應該將最簡單的社會先做分類和研究……
莫斯 《贈禮》 是杜爾幹學說的繼承人,他重視物質文化,尤其是生產技術的研究,這與唯物史觀不謀而合,認為決定文明發展程度,政治組織層次的是社會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