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 "劉浩華
11月9日,已通過香港聯交所聆訊的德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德奇藥業")啟動公開招股,擬發行1.542億股全球H股,發行價區間為15.8至18.08港元,股票代碼為06996.HK,預計11月20日上市。
據介紹,德齊制藥是壹家專註於抗腫瘤創新藥物的臨床階段生物制藥公司,公司的獨特性源於其行業領先的研發能力,以及開發新型抗腫瘤療法的差異化戰略方法。
雖然德齊制藥已經開始探路,但公司目前處於持續研發投入狀態,尚未推出市場化產品,商業化成為公司最迫切的問題。
針對德奇藥業上市進展、資金使用及後續發展等問題,"投資者網 "致函公司董秘,但壹直未得到對方回復。
生物醫藥成炙手可熱的資本 "香餑餑"
就業務屬性而言,生物創新藥研發行業屬於德奇藥業的 "高收益、高風險"。因此,大多數生物創新藥研發企業在上市前都處於虧損狀態。
與近兩年申請在香港聯交所和內地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壹樣,德齊藥業也沒有創造任何利潤,近三年虧損超過10億元。
根據招股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德齊制藥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6.4萬元、5294.6萬元和1936.6萬元;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1.46億元、3.24億元和5.38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分別為 1.16 億元、1.16 億元和 1.7 億元。
國信證券投行部執行總經理黃淩壹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資本市場上,大家更關註的是生物醫藥企業選擇的賽道、研發和技術能力,以及未來的成長空間,而不是現在是否盈利。"
據悉,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章,允許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截至今年9月底,港交所已迎來21家符合18A章要求的醫療健康企業赴港上市,募集資金536億港元。
而內地A股科創板也不遑多讓,自2019年科創板開閘以來,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共有18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其中,醫藥生物公司壹***就有38家,募資484.4億元,行業總市值為8070.2億元,醫藥生物板塊在科創板中占據23%的市值 。
"從資金面來看,醫藥生物具有較高的投資屬性。年初醫藥行業估值約為35倍PE,截至10月底上調至47倍"。西南證券醫藥生物組首席分析師杜向陽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從供求關系來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慢性病患病率增長和醫療支出的持續增長,也為醫藥生物行業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據西南證券撰寫的《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雙周期 "背景下,"創新升級+進口替代 "引領醫藥時代》分析報告顯示,從2003年至2013年,慢性病的患病率 報告顯示,從2003年至2013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增長了1倍。
這份報告說:"從供給側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醫藥的地位在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支出也在不斷增長,從我國醫療支出占GDP的比例來看,已經從2003年的4.9%增長到2019年的6.6%。而從世界範圍來看,目前發達國家的比例在13%左右。"
黃淩怡補充道:"以前,我接觸到的申請IPO的企業更多是傳統型的,而近兩三年申請IPO的大多是生物制藥企業。"
多方資本支持推動公司估值邁入百億行列
資本到底有多青睞生物醫藥企業?從德齊藥業身上可見壹斑。
根據德琪醫藥招股說明書和公開信息,2017年4月,世界500強上市公司美國新基(Celgene)入股德琪醫藥;
2017年8月,德琪醫藥完成由Br.元的A輪融資,由華晨資本、啟明創投、泰富資本、TIGER INVESTMENT **** 參投;
2019年1月,德齊醫藥獲得由邦宇資本、方源資本領投,信基、藥明康德、啟明創投、泰康資本、泰富資本參投的1.2億美元B輪融資;
今年7月,德齊制藥完成9700萬美元C輪融資,由富達投資領投,還引入了高瓴創投和國投公司兩家機構背書,老股東啟明創投、博裕資本繼續參投;
也就是說,還沒上市,德齊制藥就融資近2.6億元,用於研發和日常運營。
據悉,德齊制藥此次發行又引入了富達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貝萊德、博裕資本、高鐵嶺資本、紅杉資本等10家基石投資者,共****,認購價值約1.79億美元的股份,占本次發行中間價發售股份的53.25%,並有6個月的鎖定期。
有了資本的支持,德齊制藥上市後的估值有望躋身百億行列。
根據安信證券最新發布的報告,從估值來看,德齊制藥可以比肩港股同樣深入布局血腫和實體瘤生物制藥的諾成建化(09969.HK,市值152億)。在自主研發能力和產品進度上,諾成建化要略勝於德奇藥業,但考慮到德奇藥業推出的核心產品是同類藥中的唯壹,目前競爭格局良好,且在非小細胞肺癌大適應癥上的布局,使公司合理市值與諾成建化接近,150億港元左右的市值,短期存在20%左右的上漲空間。
杜向陽表示,由於疫情和流動性兩大核心因素,年初至今申萬醫藥指數上漲48.2%,跑贏滬深300指數約32.5個百分點,行業排名第四。
產品商業化前路崎嶇
有了資本的支持,德齊藥業能否實現商業化顯得尤為重要。
招股書顯示,德齊醫藥已建立了壹個由12項資產組成的高度可選擇性的管線,包括2項晚期臨床資產、4項早期臨床資產和6項臨床前資產。此外,還有 9 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和 5 項計劃啟動的臨床試驗。
其核心產品是 ATG-010 和 ATG-008,分別從 Karyopharm 和 Celgene 獲得授權。其中,ATG-010(selinexor)是世界上第壹個用於治療難治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核輸出選擇性抑制劑(SINE),也是世界上第壹個口服SINE抗癌藥。ATG-008 是治療肝細胞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疾病的潛在壹流產品。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胡蘭靛告訴《投資者報》:"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腫瘤治療的審批門檻相對較低。新藥具體要看有效人群的比例,或者針對某壹類人群的特效藥。"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9年中國已有10.19萬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預計2024年將以10.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16.72萬名,同年市場規模預計為147億元人民幣。中國的DLBCL市場預計也將快速增長,2019年DLBCL患者人數為19.91萬人,預計到2024年將以4.7%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5.50萬人,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86億元人民幣。
呼蘭靛還表示,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只是第壹步,還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呼蘭靛藍還表示,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只是第壹步。
德琪制藥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的10億元中的5.5億元將用於生產基地二期建設,用於擴大MCV2疫苗和MCV4疫苗的生產能力"。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大力支持創新藥的上市和商業化"。杜向陽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今年出臺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進壹步明確了 "騰籠換鳥 "戰略的減法方向。通過調劑品種降低醫保支出,為臨床必需藥、創新藥等騰出進入空間。同時,規定年度動態調整,以及創新藥醫保準入談判,可以加快創新藥進入醫保的速度,促進新年度放量。
據悉,德齊藥業的ATG-010產品有望最快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壹季度在國內提交上市申請,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三線治療。基於新藥研發產業的特殊性,資本市場對生物制藥的追逐十分激烈。近兩年,在資本的支持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股價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但對於壹個企業來說,資本運作只能帶來短期收益,產品的商業化才能讓企業持久發展。從德齊制藥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真正的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