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含避孕藥"?
-記者調查揭秘 "水中含雌激素 "謠言背後的真相
日前,壹則 "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 "的微博引起網友熱議。傳言稱,自來水中含有 "雌激素"。
相關領域專家告訴記者,所謂的 "避孕藥 "只是壹個噱頭,其實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水中檢測出了雌激素成分。據專家解釋,在水質合格的情況下,雌激素的含量相對較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自來水到底有沒有 "藥丸"?
有網友對自來水中有避孕藥的說法表示震驚。網友 "永遠執著的鷹 "說:"聽說:螃蟹、鯉魚、蝦都餵避孕藥,為的是防止它的魚子排出體外"。
據專家解釋,所謂 "自來水裏有避孕藥 "只是壹種俗語,其實指的是水中檢出了雌激素成分。那麽,自來水中的雌激素到底是什麽,又從何而來呢?
清華大學水處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占生說,水中的雌激素成分主要有兩種: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後者的主要成分是增塑劑。王占生說,要說源頭,日常生活中那些瓶裝、桶裝礦泉水,以及各種塑料制品,都極易溶解有害物質。像很多地方的自來水來自附近的河流,上遊排放的工業廢水等汙水都可能帶來雌激素。
"水中檢出雌激素壹點也不奇怪"。從事水質檢測工作38年的北京市自來水協會水質部部長、原全國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北京監測站站長範康平告訴記者,水體的點源汙染和面源汙染都可能帶來雌激素。
比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壹些女性為了推遲更年期,愛吃壹些含有雌激素的藥物,專門為女性研制的化妝品中也會含有壹定量的雌激素。這些雌激素會通過雨水等形式進入河道,進而成為自來水的原水。
範康平還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質檢測手段越來越高,所以在水中檢測出雌激素是正常的。當然,是否有害,關鍵看含量多少。
雌激素能檢測出來嗎?
有網友表示,壹般的水處理技術無法處理掉雌激素,這也引發了壹些網友的擔憂。範康平說,無論是祛除雌激素還是其他物質,在水處理過程中,采用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包括各種氧化技術、吸附環節,都會使它得到壹定量的衰減,量會變少。尤其像壹些大城市,水處理技術屬於比較高的水平,水處理經過各種步驟、各種手段,老百姓真正喝到的,是安全可靠的。
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於2006年修訂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原來的35項水質指標增加到106項,指標限值更加嚴格,總體上與發達國家接軌。這壹新標準將從今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專家解釋說,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兩項屬於新國標中的檢測內容,合格率需達到95%。新標準中,雙酚A為0.01毫克/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為0.003毫克/升。
專家還提出,我國飲用水水質監測機制仍有待完善。壹方面,我國水質檢測數量相對較少,另外,檢測數據缺乏規範和監管,都是從各地檢測上報,數據難免引發公眾質疑。
自來水中的雌激素對人體有害嗎?
有網友擔心,自來水中的雌激素會導致不孕不育。樊康平等專家表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水中可能有幾千種甚至上萬種物質,水中的雌激素屬於極少量。
樊康平等專家表示,雌激素不必恐慌,因為標準的制定是壹個安全系數,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不會對人體構成威脅。王占生說,新國標中的106項監測指標,對人體是壹個安全保障。在水質合格的情況下,雌激素含量相對較少,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
不過,專家也表示,如果雌激素檢測數據超標,長期飲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要密切關註水質狀況。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切實保護水環境,加快供水管網建設,完善監測設施,加強監管力度,通過這壹系列措施不斷提高城市供水質量。